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角变焦镜头
可完美表现“宏大世界”的优秀镜头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等
长焦变焦镜头
清晰通透,远距离拍摄被摄体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ⅡUSM
SIGMA 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ontemporary等
定焦镜头
表现力卓越、可获得强烈虚化效果的精巧镜头
Panasonic LUMIXG 42.5mm F1.7 ASPH.POWER O.I.S.
AF-S NIKKOR 58mm F1.4G等
若想利用更高画质拍摄摄影作品,希望获得史无前例的强劲表现力,此时最有效的摄影器材就是镜头。超广角镜头的强烈透视感、超长焦镜头的空间压缩能力以及定焦镜头的卓越表现力,均拥有着瞬间改变作品的强大魔力。本特辑将从大量镜头产品中选出目前最受关注的高性能、高画质镜头,并对其独特魅力进行详细介绍。
山口高志
雄性日本鹿在每年4月、5月间会生出新角(被靳为袋角),6月左右则可看到体毛秀美的小鹿。这是在奈良公园的春日森林中使用80-400mm镜头长焦端捕捉的躲避初夏阳光的一对雌雄鹿。林间斑驳的日光下,鹿角的高光区域与瞳孔中倒映的林中新绿相映成趣。使用防抖功能并提高ISO感光度可确保高锐度拍摄。
秦达夫
传统摄影中,如果要在森林等狭小的户外空间拍摄如左图这样的题材,只能使用鱼眼镜头才能达成目标。而在这款EF 11-24mm镜头的帮助下,如今已可轻松实现无畸变拍摄。之所以选择在森林中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目的在于希望将森林背景纳入画面之中,从而展现更真实的现场氛围。如果使用畸变强烈的鱼眼镜头,真实感将大打折扣,而这支镜头则可以在照片上忠实还原以往无法获得的森林氛围。同时,超广角拍摄对摄影师的拍摄技巧也是极大的考验,这同时也将增加拍摄乐趣。
广角变焦镜头 伊达淳一
可拍摄范围更广,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透视感进行创作
常规标准变焦及高倍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一般相当于24mm~28mm视角,在普通场景拍摄中这样的视角已经足够使用,但在室内摄影及高层建筑摄影时,还是需要用到视角更广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超广角变焦镜头设计难度较高,价格也相对昂贵。不过,随着近年来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制造技术及镀膜技术的进步,更高性能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已经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推向市场。
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特点并不仅仅体现在远超标准变焦镜头的广视角拍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在极小距离差下获得更强烈的透视感。利用这点,强化透视后的构图可有效提升画面冲击力,通过对被摄体的有意识的变形,演绎超越日常感官体验的场景效果。
超广角变焦镜头中较为常见的焦距范围是全画幅16mm~35mm及APS-C画幅10mm左右开始的焦段,这类镜头大多可接装滤镜,借助PL滤镜可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如果是初次接触超广角变焦镜头,建议从该级别镜头开始使用。
此外,超广角变焦镜头的重点不在于虚化背景,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加大景深范围,所以相比大光圈,更重要的是镜头是否具备良好的防抖效果。尤其是在使用PL滤镜时,快门速度的降低程度经常会超乎想象,此时,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将更加令人安心。易用性出众的16-35mm F4级别必备镜头
广视角、高画质、防抖功能三位一体,F4变焦值得关注!全画幅超广角变焦镜头推荐选择16-35mm F4级别产品。尼康、佳能、索尼在该级别超广角变焦镜头上均提供有防抖功能。其中,佳能与索尼产品均是上市时间较短的新品,相比上市时间较长的尼康,镜头更加小巧轻便,而且广角端的边缘画质也相当不错,可从全开光圈开始放心使用。尼康镜头的良好画质则丝毫不显沧桑,并且支持机内自动失真控制功能,画质方面能够令人满意。此外,索尼镜头支持数码校正功能,即使在广角端拍摄时也基本看不到畸变存在,整体画质令人赏心悦目。
超广视角与卓越成像性能——令摄影爱好者垂涎欲滴的两款F2.8大光圈变焦镜头
在拥有14mm超广角焦距及F2.8大光圈的同时,AF-S NIKKOR 14-24mm F2.8G镜头还具备超越定焦镜头的卓越画质与极其优秀的边缘画质。这款镜头一直是独孤求败,而如今,一个强大的对手终于出现,那就是腾龙SP 15-30mm F2.8 VC。虽然这款腾龙镜头的15mm广角端相比尼克尔镜头略有些逊色,但其优势在于拥有F2.8大光圈的同时还具备防抖功能,而且价格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画质性能方面甚至被评价为超越了尼克尔镜头。这两款镜头向外凸出的前镜组均无法安装滤镜,但可通过柔和弯曲光线来有效控制像差问题,这一设计方式也是高性能广角变焦镜头的最佳佐证。
令人震撼的超广角变焦镜头若使用得当,将可获得如异次元般的奇幻影像世界
为展现更广视角的影像世界,佳能研发了这款全球最广视角EF 11-24mm镜头。这款怪兽级镜头极少出现畸变及倍率色散问题,边缘成像也相当锐利。虽然不太清楚究竟有多少用户需要该级别超广视角,但确实有不少场景只有这款镜头才能完成拍摄。如果从可拍摄与众不同摄影作品的角度出发,或许这款昂贵镜头确实物有所值(笑)。另一方面,适马12-24mm镜头的视角也同样令人满意,Ⅱ代产品的边缘画质有所提升,但以此为代价的是畸变问题相比Ⅰ代更加明显,画面四角边缘区域的成像也不够稳定。如果能够接受上述缺点,就能以佳能镜头1/6的投资享受12mm的独特世界。
小巧超轻便,可轻松调整拍摄角度的无反相机广角镜头
利用价格实惠、小15轻便的镜头,体验超广角摄影乐趣!如果希望轻松体验高画质超广角摄影乐趣,推荐选择APS.C画幅无反相机及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组合。无反相机后焦距更短,与单反相比,更利于实现超广角镜头的小型轻量化及高性能化设计。尤其是佳能EF-M 11-22mm及索尼E 10-18mm镜头,虽然两者在变焦信率及最大光圈方面并不突出,但优势在于足够小巧轻便且价格实惠,画质性能也相当出色。如果能借助具备防抖功能及可翻转式液晶屏的相机,将可更轻松地体验多角度、多机位摄影乐趣。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只需稍稍改变拍摄机位即可获得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可翻转式液晶屏的多角度自由拍摄能力将拥有用武之地。 APS-C画幅单反相机
非常遗憾,当季无可推荐镜头……实话实说,APS-C画幅单反领域缺乏足够强大的超广角变焦镜头,无论是大小、重量、价格还是画质,均无法与APS-C画幅无反相机媲美。超广角摄影索性交给APS-C画幅无反相机搞定就可以了。
M4/3规格
高画质7.14mm超广角对决值得期待!说到M 4/3规格超广角变焦镜头,目前可选择的是奥林巴斯9-18mm镜头及松下7-14mm镜头。这两款超广角变焦镜头均相当小巧,画质方面值得肯定。如果希望获得更高级别画质水平,可以期待一下奥林巴斯7-14mm F2.8 Pro。作为一款恒定F2.8大光圈超广角变焦,该镜头整体相当小巧,边缘画质也非常不错。
广角变焦镜头使用技巧 伊达淳一
在前景中放入重点被摄体
尽可能多走动,寻找能够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被摄体超广角镜头可展现强烈的透视感,将近处景物拍摄得更大,远处物体则更小。因此,如果画面的大部分区域均被中远景占据,很容易令构图显得单调乏味。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近景处放入可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物体,通过对该物体的放大拍摄,获得超广角所特有的强烈透视感,同时更好地展现画面纵深。拍摄时应避免乏善可陈的平视角度构图,应通过改变相机高度及机位,寻找更生动的构图方式,找到最佳的拍摄机位。超广角摄影更需拍摄者多多走动,寻找最佳机位,这也是超广角摄影中必须遵守的铁律。
使用偏光镜时应注意防止“偏光色彩断层”
使用PL滤镜可能导致蓝天出现不自然的浓淡变化,可考虑降低PL滤镜效果或借助后期处理达到目的自然风光摄影中,不少拍摄者喜欢使用PL滤镜来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但用超广角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拍摄时,如果太阳位置及高度不够理想,很容易出现偏光色彩断层,导致画面效果非常不自然。使用18mm以下的广角焦距拍摄时,必须注意适当降低PL滤镜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前镜组凸出的超广角变焦镜头无法安装PL滤镜,使用这类镜头拍摄的照片可通过后期软件,对局部蓝天的明度及饱和度进行处理。
透视效果不够理想时,使用软件校正将更为有效利用DxO ViewPoint 2的“透视校正”功能,可有效校正不自然的畸变问题使用超广角变焦镜头拍摄时,画面边缘经常会被不自然地拉伸及延展。尤其是将人物放在画面边缘时,面部及身姿更会出现严重变形。DxO ViewPoint 2软件可对超广角特有的边缘拉伸现象进行有效校正。使用ViewPoint 2透视校正功能虽然会改变画面纵横比,但边缘拉伸现象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边缘人物的变形问题也可得到校正。此外,该软件还提供针对不同镜头的畸变数据,JPEG拍摄的照片也可得到轻松校正。
要提高边缘画质,应将对焦位置选择在非中央“略边缘"的区域将焦点定位在画面边缘区域的被摄体上,可以有效减轻画质降低问题,请务必牢记
完美解决超广角特有的备类问题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前景的选择至关重要。超广角镜头的最大特征在于更广阔的拍摄视角,如果眼前的天空或风景不是特别入画,则画面主体很容易被远景占据,而远景在超广角镜头下往往显得过小,脚下景物及天空则显得太大太多,从而导致画面单调乏味。
因此,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建议在近前方放入可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前景”。这建议并非绝对,但如果感觉画面构图单调,不妨寻找可成为视觉中心的前景,并以此为中心对背景景物进行重新整理,凝练画面的构图。此外,超广角镜头的透视感非常强烈,极轻微的机位及角度变化均可令被摄体形状及构图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拍摄时不能完全依赖变焦功能,应尽可能多多走动,寻找最佳的拍摄机位及角度。
自然风光摄影中经常会用到PL滤镜来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但因为超广角镜头视角过于广阔,如果太阳位置不够理想,出现偏光色彩断层的风险将相当高。同时,不少超广角变焦镜头无法安装PL滤镜,因此,如果希望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不妨使用VIVEZA2等后期软件进行处理加工。
此外,超广角镜头景深极大,使用单反相位差自动对焦往往难以找到分辨率峰值,建议尽可能使用实时取景自动对焦功能来确保精准对焦。
长焦变焦镜头 伊达淳一
关注高像素时代的高画质400mm变焦镜头时隔16年,佳能100.400mm变焦镜头的更新完成,拥有全画幅产品线的尼康、佳能、索尼的400mm级别超长焦变焦镜头均已成为上市时间不足两年的新品。这些镜头均立足于高像素时代,画质性能及自动对焦追踪性能均得到全面更新,以远超70-300mm变焦的高标准进行设计,除可运用于全画幅相机外,在像素间距更小、对镜头要求更高的APS.C画幅高像素机型上也可获得更长焦距、更锐利通透的表现力。考虑到近年来的新相机大多已支持F8自动对焦,因此长焦镜头配合1.4×增距镜也已能够安心使用,但从自动对焦速度及画质性能方面考虑,还是建议尽可能在无增距镜的状态下完成拍摄。
采用最新光学设计的400mm及600mm变焦镜头充满魅力
自胶片时代开始,长焦变焦领域最流行的存在当属70-300mm变焦镜头。不过,相对于APS-C画幅上450mm~480mm的超长焦视角拍摄能力,70-300mm在全画幅上无疑只能回归到300mm视角。正因为此,我们才会对更长焦距的镜头产生需求。
此时,可考虑选择400mm级别的超长焦变焦镜头。已拥有全画幅产品线的相机制造商目前均已提供400mm焦段超长焦变焦镜头。腾龙、适马等镜头制造商更推出了150-600mm级别的变焦镜头,即使不依靠增距镜,也可在全画幅上达到600mm视角,APS-C画幅上更是能够达到900mm~960mm的惊人视角,超长焦摄影时代从此到来。
这些镜头均采用特殊低色散镜片及非球面镜片等特殊玻璃材质,运用最新光学技术进行设计,无论是相机制造商还是镜头制造商,其产品在画质性能方面均已难分伯仲。不过,从彻底发挥机身自动对焦追踪性能的角度看,依然是原厂镜头更加有利。周边光量校正及数码校正功能也是原厂镜头所独有的优势。 在超长焦领域,感光元件较小的无反光镜相机具有相对优势,这类相机可获得更长的焦距视角,并可利用更小型轻量级的镜头完成超长焦拍摄。但在正统运动物体摄影领域,目前仍是单反相机优势明显。
两款600mm超长焦镜头的实惠价格令人欣慰
腾龙及适马推出的最新款超长焦变焦镜头无需增距镜即可覆盖600mm超长焦焦段,而且售价非常实惠,极具魅力。虽然长焦端最大光圈为F6.3,但与F5.6光圈镜头相同,均可使用所有对焦点进行对焦。画质性能方面,两款副厂镜头在400mm以下焦段时可与原厂400mm超长焦变焦镜头相媲美,500mm、600mm焦段时的画质也可超越原厂镜头+增距镜的组合。不过,从完整发挥机身端自动对焦追踪性能的角度看,在极限拍摄条件下相比原厂镜头仍会有所不如。此外,一般说来,副厂镜头无法使用机身端周边光量校正功能,因此在全画幅上四边暗角可能略微明显。
能够以小巧轻便的组合实现600mm超长焦视角的M 4/3系统
对于M 4/3系统来说,搭配实际焦距300mm的镜头后可以实现600mm的等效焦距视角。与此同时,还能够保持小巧轻便的机身和镜头的组合,可谓魅力十足。也正是由于M 4/3系统机型较小的感光元件尺寸,在利用超长焦进行特写拍摄时,不需要缩小光圈也能够良好地保证适当的景深、较快的快门速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抖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虽然奥林巴斯并未在镜头中搭载光学防抖功能,但是其最近的机身防抖十分可靠,使用超长焦镜头拍摄时也能够获得稳定的取景和成像效果。不过考虑到自动对焦的稳定性,还是更加适合拍摄运动并不剧烈的被摄体。
无反相机的长焦镜头值得期待不如先用卡口适配器来使用长焦镜头
目前各大品牌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产品线中,还没有焦距达到250mm以上的超长焦镜头,这就意味着通过无反相机专用镜头最多只能达到3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视角。拥有179个焦平面相位差自动对焦点和11张/秒高速连拍功能的α6000配合FE70-200mm F4镜头,能够实现APS-C画幅无反相机中最强的运动物体捕捉能力。另外,由于EOS M3搭载了Hvbrid CMOSAFⅢ混合自动对焦系统,通过卡口适配器使用EF和EF-S镜头也可以实现快速顺畅的对焦。虽然对焦速度应付快速运动的被摄体有些吃力,但是利用超长焦镜头拍摄通常场景的话完全没有问题。
以令人难以想象的体积实现810mm等效焦距的超长焦视角
如果要选择一套能够轻松应对以运动物体拍摄为主的小巧超长焦组合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搭载了尼康CX画幅影像传感器的Nikon 1 V3和1 NlKKOR 70-300mm F4.5-5.6的组合。810mm等效焦距的超长焦视角和连续自动对焦下的20张/秒高速连拍唾手可得。不过尼康1 V3的缺点在于高感光度画质方面,超过ISO800后的表现力多少有些不足,而最大只有F4.5~F5.6的光圈也进一步地限制了拍摄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通过FT 1卡口适配器来搭配70.200mm F2.8G或者300mm F4P这类光圈较大的单反用镜头。不过使用卡口适配器的代价就是对焦点仅有中央一点可以进行自动对焦。
又大又重的428能够手持拍摄340和440也更加小巧
长焦镜头的顶级产品就是我们俗称“大炮”的超长焦大光圈镜头。虽然这些镜头拥有400mm甚至500mm的焦距,却能够实现微距镜头一样的高对比度、高清晰度的画质表现力。将它们和旗舰机型机身搭配使用的话,还能够获得超强的自动对焦捕捉能力。但是,数万元的价格和数公斤的重量,也对钱包和臂力有着双重考验。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品牌都开始对自己的“大炮”进行7令人意想不到的轻量化改造。原本重量达到5kg以上,根本没办法手持拍摄的428镜头,如今已经进化到4kg不到,手持拍摄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另外,通过搭载菲涅尔镜片,佳能EF 400mm F4 DO ISⅡUSM的体积和重量现在仅和328相当,尼康的AF-S NlKKOR300mm F4E PF ED VR也缩小到了和“小竹炮”相当的水平。不论镜头的成像水平多么强大,如果机动性能不足的话,则会丧失不少决门时机。如今镜头的发展方向已经在本身的光学性能之外,开始兼顾便携和机动性能,在选择超长焦镜头时这也是重中之重。
寻找最佳的拍摄条件,展现出最好的画质表现力
如果你拥有一支最新的长焦变焦镜头,那么清晰地拍到飞机优美的姿态绝非难事——你只要充分发挥器材的表现力即可。
因此,把握光线和善于利用自然环境,就成了重中之重。
想要完美地再现飞机的外形、色彩以及质感等各个方面,呈现飞机的真正魅力,选择“顺光”是拍摄的一个重点。另外,虽然正午前后的光线条件不错,但是由于地表附近温度高,靠近地面的空气和周围的空气会形成密度差,由此带来的光折射会让物体出现“摇动”的现象。如此一来,不管镜头本身的表现力如何,最终画面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在大气条件比较稳定的清晨和傍晚时分进行拍摄,才能更好地呈现清晰、细腻的画面表现效果。
另外,想要全面发挥镜头的优秀表现力,与其采用全开光圈,倒不如尝试将光圈稍微收缩一挡。如上文所述,很多飞机照片都是以天空为背景,即便只是很轻微的暗角,在画面中也会非常碍眼。除此之外,将镜头从长焦端稍微收回一点也会对暗角现象有所改善。当然,如果搭配APS—C画幅镜头拍摄的话,就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机动性无疑是长焦变焦镜头的另一个魅力——用户能根据当下的拍摄需求,随时调整视角和构图。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拍摄时一边瞄准飞机,一边变焦来调整构图。因为这样做只会让拍摄变得更盲目,构图也更加不稳定。我推荐的长焦变焦镜头使用方法是,到达拍摄位置后先确定构图。真正开始拍摄时,根据刚刚确定的构图和视角,直接将这支镜头当做定焦镜头使用。 拍摄前决定构图,拍摄时不再变焦
事先了解飞机出现的位置,并以此确定焦距、构图
事先确定拍摄视角拍摄时不再进行变焦操作
如果在实际拍摄时还变焦的话,构图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最好固定镜头焦距。
如果在拍摄时,一面在取景器中紧紧地跟着飞机,一面还不断地变焦的话,很容易让画面变得杂乱无章。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我个人是比较推荐“把变焦镜头当做定焦镜头”的拍摄方法——拍摄之前先确定构图,再根据构图和飞机的大小来确定焦距。对于移动速度比较快的战斗机来说,拍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飞机进行连续的起飞、降落训练时,摄影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试拍几个回合之后,就能捕捉到一张飞机的位置合理、背景也很和谐的照片了。
防抖功能仅适用于拍摄在地面上缓慢滑行的飞机慢速快门下使用防抖功能,要注意因被摄体运动而造成的模糊
拍摄飞行中的飞机时关闭防抖拍摄地面上的飞机时则要随机应变
虽然索尼α77Ⅱ搭载了机身防抖功能,但是并不适用于拍摄飞行中的飞机。因为这样做会让取景画面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在拍摄时需要关闭防抖。
最新的长焦变焦镜头大多搭载了防抖功能,索尼等一些品牌则采用了机身防抖的方式。开启防抖功能之后,很容易出现画面不稳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取景和构图。因此,这一功能比较适合拍摄飞机低速滑行的场景。另外,过于沉浸在防抖所带来的稳定的同时,很容易落入快门速度过低的陷阱,导致移动中的被摄体变得模糊不清。概括来说,在黄昏和清晨这种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拍摄时,需要根据拍摄题材灵活判定是否运用防抖功能。而在拍摄飞行中的飞机时,建议将其直接关掉比较好。
定焦镜头 增田贤一
“奢侈”的定焦镜头,表现效果令人爱不释手
所谓定焦镜头,就是采用了固定焦距、仅存在对焦和光圈机构的镜头。在当前这个变焦镜头的全盛时代,仍然坚持生产定焦镜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奢侈。没错,定焦镜头就是“奢侈”的镜头。
不过这里所说的“奢侈”并非是指镜头的价格方面,毕竟市面上也有一些光圈不太大的低价定焦镜头和小巧、高画质的定焦镜头。我们所说的“奢侈”是在于其独到的表现力——因为只专注于一个焦距,所以设计才能尽可能的简化,才有精力细细推敲镜头的味道。
这次,我们挑选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焦段,并将相应的镜头向大家进行介绍。首先就是M 4/3系统的中长焦42.5mm~45mm焦段镜头。今年夏天该系统将迎来自己的7岁生日。虽然它还是一个很年轻的系统,但是其中长焦段却聚集了5款镜头,个个都个性十足。
而在全画幅机型方面,最值得注目的是50mm焦段。去年适马的Art系列新50mm镜头和蔡司Otus系列55mm镜头的登场可谓艳惊四座。不仅如此,50mm作为常用焦段,选择余地较大,关注的人也非常多。
另外,现在还有些复刻的老镜头重新出现。将这些拥有几十年前成像风格的镜头和现代镜头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画质和虚化效果。
每一支镜头都个性十足,选择的要点在于光学防抖
面对M 4/3系统时,不得不对其镜头产品线的充实感到赞叹。42.5mm和45mm焦段的中长焦大光圈镜头一共有4款。如果再算上松下的微距镜头,则能达到5款之多。不仅如此,这些镜头各个都身怀绝技——具备F1.2大光圈和光学防抖能力的Nocticron 42.5mm F1.2;比前者光圈稍小却物美价廉的G 42.5mm F1.7;没有光学防抖但虚化效果回归本真的ZUIKO DIGITAL 45mm F1.8;以及借助F0.95超大光圈带来极致虚化的Nokton 42.5mm F0.95。这些镜头的价格相差悬殊,从千元到近万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是OLYMPUS M.ZUIKO 45mm,该镜头还曾斩获CAPA镜头大奖。在选购方面,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对于防抖的需求进行选择。
让人蠢蠢欲动的50mm镜头新风潮
本想对50mm镜头进行更多的介绍,但焦距相近的镜头实在是数不胜数。50mm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焦距,很多人都认为该焦距的镜头对于画面的表现力不如85mm焦距镜头那样鲜明,其实不然。你只需稍稍走动一下,就能体会到这类经典镜头的巨大魅力——往前走两步就可以拉近拍摄特写,往后退两步就能够体验广角一般的感觉。在此前的标准镜头领域,不论是普通镜头、高端镜头还是微距镜头,设计风格其实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不过这次适马Art系列新50mm定焦镜头的登场,重新定义了高端标准定焦镜头,也让这个黄金焦段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同焦距也应该区分对待
其实像前面这样,将同类镜头中的两个极端产品进行比较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我们通过这个比较,能直观地了解到同焦段的镜头表现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如果手上有两支相同焦段的定焦镜头,不妨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环境,分别检验一下两者的特性。
能轻松享受从抓拍到人像的各种题材搭载了STM马达的佳能50mm F1.8登场
小巧轻便且物美价廉,对焦距离和表现力都值得一提
远在1990年上市的EF 50mm F1.8Ⅱ镜头由于1000元还有找零的低价格,在这20多年中直人气十足。
这次,佳能将STM对焦马达加入到了这款人气十足的镜头当中。不仅仅对焦速度更快更安静,还能够实现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在光学成像方面,EF 50mm F1.8 STM也有着不小的进化。首先,这支镜头采用了更新的镀膜技术和镜筒内反射抑制工艺,在逆光拍摄时能够实现更好的画面表现力。其次,最近对焦距离从45mm一下子缩短到了35mm。最后,原本5片的光圈叶片组合也更改为了7片圆形光圈。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拍摄时画面还是稍稍偏软,画面周边和近距拍摄的像差也令人有些在意。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可能是种老镜头的感觉吧,用它拍摄人像和花卉时反而能让画面更加动人。如果收缩光圈的话,它在锐度和对比度方面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对于佳能的入门用户来说,这支镜头非常值得推荐。(鹿野贵司)
可完美表现“宏大世界”的优秀镜头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等
长焦变焦镜头
清晰通透,远距离拍摄被摄体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ⅡUSM
SIGMA 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ontemporary等
定焦镜头
表现力卓越、可获得强烈虚化效果的精巧镜头
Panasonic LUMIXG 42.5mm F1.7 ASPH.POWER O.I.S.
AF-S NIKKOR 58mm F1.4G等
若想利用更高画质拍摄摄影作品,希望获得史无前例的强劲表现力,此时最有效的摄影器材就是镜头。超广角镜头的强烈透视感、超长焦镜头的空间压缩能力以及定焦镜头的卓越表现力,均拥有着瞬间改变作品的强大魔力。本特辑将从大量镜头产品中选出目前最受关注的高性能、高画质镜头,并对其独特魅力进行详细介绍。
山口高志
雄性日本鹿在每年4月、5月间会生出新角(被靳为袋角),6月左右则可看到体毛秀美的小鹿。这是在奈良公园的春日森林中使用80-400mm镜头长焦端捕捉的躲避初夏阳光的一对雌雄鹿。林间斑驳的日光下,鹿角的高光区域与瞳孔中倒映的林中新绿相映成趣。使用防抖功能并提高ISO感光度可确保高锐度拍摄。
秦达夫
传统摄影中,如果要在森林等狭小的户外空间拍摄如左图这样的题材,只能使用鱼眼镜头才能达成目标。而在这款EF 11-24mm镜头的帮助下,如今已可轻松实现无畸变拍摄。之所以选择在森林中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目的在于希望将森林背景纳入画面之中,从而展现更真实的现场氛围。如果使用畸变强烈的鱼眼镜头,真实感将大打折扣,而这支镜头则可以在照片上忠实还原以往无法获得的森林氛围。同时,超广角拍摄对摄影师的拍摄技巧也是极大的考验,这同时也将增加拍摄乐趣。
广角变焦镜头 伊达淳一
可拍摄范围更广,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透视感进行创作
常规标准变焦及高倍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一般相当于24mm~28mm视角,在普通场景拍摄中这样的视角已经足够使用,但在室内摄影及高层建筑摄影时,还是需要用到视角更广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超广角变焦镜头设计难度较高,价格也相对昂贵。不过,随着近年来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制造技术及镀膜技术的进步,更高性能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已经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推向市场。
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特点并不仅仅体现在远超标准变焦镜头的广视角拍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在极小距离差下获得更强烈的透视感。利用这点,强化透视后的构图可有效提升画面冲击力,通过对被摄体的有意识的变形,演绎超越日常感官体验的场景效果。
超广角变焦镜头中较为常见的焦距范围是全画幅16mm~35mm及APS-C画幅10mm左右开始的焦段,这类镜头大多可接装滤镜,借助PL滤镜可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如果是初次接触超广角变焦镜头,建议从该级别镜头开始使用。
此外,超广角变焦镜头的重点不在于虚化背景,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加大景深范围,所以相比大光圈,更重要的是镜头是否具备良好的防抖效果。尤其是在使用PL滤镜时,快门速度的降低程度经常会超乎想象,此时,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将更加令人安心。易用性出众的16-35mm F4级别必备镜头
广视角、高画质、防抖功能三位一体,F4变焦值得关注!全画幅超广角变焦镜头推荐选择16-35mm F4级别产品。尼康、佳能、索尼在该级别超广角变焦镜头上均提供有防抖功能。其中,佳能与索尼产品均是上市时间较短的新品,相比上市时间较长的尼康,镜头更加小巧轻便,而且广角端的边缘画质也相当不错,可从全开光圈开始放心使用。尼康镜头的良好画质则丝毫不显沧桑,并且支持机内自动失真控制功能,画质方面能够令人满意。此外,索尼镜头支持数码校正功能,即使在广角端拍摄时也基本看不到畸变存在,整体画质令人赏心悦目。
超广视角与卓越成像性能——令摄影爱好者垂涎欲滴的两款F2.8大光圈变焦镜头
在拥有14mm超广角焦距及F2.8大光圈的同时,AF-S NIKKOR 14-24mm F2.8G镜头还具备超越定焦镜头的卓越画质与极其优秀的边缘画质。这款镜头一直是独孤求败,而如今,一个强大的对手终于出现,那就是腾龙SP 15-30mm F2.8 VC。虽然这款腾龙镜头的15mm广角端相比尼克尔镜头略有些逊色,但其优势在于拥有F2.8大光圈的同时还具备防抖功能,而且价格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画质性能方面甚至被评价为超越了尼克尔镜头。这两款镜头向外凸出的前镜组均无法安装滤镜,但可通过柔和弯曲光线来有效控制像差问题,这一设计方式也是高性能广角变焦镜头的最佳佐证。
令人震撼的超广角变焦镜头若使用得当,将可获得如异次元般的奇幻影像世界
为展现更广视角的影像世界,佳能研发了这款全球最广视角EF 11-24mm镜头。这款怪兽级镜头极少出现畸变及倍率色散问题,边缘成像也相当锐利。虽然不太清楚究竟有多少用户需要该级别超广视角,但确实有不少场景只有这款镜头才能完成拍摄。如果从可拍摄与众不同摄影作品的角度出发,或许这款昂贵镜头确实物有所值(笑)。另一方面,适马12-24mm镜头的视角也同样令人满意,Ⅱ代产品的边缘画质有所提升,但以此为代价的是畸变问题相比Ⅰ代更加明显,画面四角边缘区域的成像也不够稳定。如果能够接受上述缺点,就能以佳能镜头1/6的投资享受12mm的独特世界。
小巧超轻便,可轻松调整拍摄角度的无反相机广角镜头
利用价格实惠、小15轻便的镜头,体验超广角摄影乐趣!如果希望轻松体验高画质超广角摄影乐趣,推荐选择APS.C画幅无反相机及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组合。无反相机后焦距更短,与单反相比,更利于实现超广角镜头的小型轻量化及高性能化设计。尤其是佳能EF-M 11-22mm及索尼E 10-18mm镜头,虽然两者在变焦信率及最大光圈方面并不突出,但优势在于足够小巧轻便且价格实惠,画质性能也相当出色。如果能借助具备防抖功能及可翻转式液晶屏的相机,将可更轻松地体验多角度、多机位摄影乐趣。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只需稍稍改变拍摄机位即可获得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可翻转式液晶屏的多角度自由拍摄能力将拥有用武之地。 APS-C画幅单反相机
非常遗憾,当季无可推荐镜头……实话实说,APS-C画幅单反领域缺乏足够强大的超广角变焦镜头,无论是大小、重量、价格还是画质,均无法与APS-C画幅无反相机媲美。超广角摄影索性交给APS-C画幅无反相机搞定就可以了。
M4/3规格
高画质7.14mm超广角对决值得期待!说到M 4/3规格超广角变焦镜头,目前可选择的是奥林巴斯9-18mm镜头及松下7-14mm镜头。这两款超广角变焦镜头均相当小巧,画质方面值得肯定。如果希望获得更高级别画质水平,可以期待一下奥林巴斯7-14mm F2.8 Pro。作为一款恒定F2.8大光圈超广角变焦,该镜头整体相当小巧,边缘画质也非常不错。
广角变焦镜头使用技巧 伊达淳一
在前景中放入重点被摄体
尽可能多走动,寻找能够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被摄体超广角镜头可展现强烈的透视感,将近处景物拍摄得更大,远处物体则更小。因此,如果画面的大部分区域均被中远景占据,很容易令构图显得单调乏味。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近景处放入可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物体,通过对该物体的放大拍摄,获得超广角所特有的强烈透视感,同时更好地展现画面纵深。拍摄时应避免乏善可陈的平视角度构图,应通过改变相机高度及机位,寻找更生动的构图方式,找到最佳的拍摄机位。超广角摄影更需拍摄者多多走动,寻找最佳机位,这也是超广角摄影中必须遵守的铁律。
使用偏光镜时应注意防止“偏光色彩断层”
使用PL滤镜可能导致蓝天出现不自然的浓淡变化,可考虑降低PL滤镜效果或借助后期处理达到目的自然风光摄影中,不少拍摄者喜欢使用PL滤镜来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但用超广角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拍摄时,如果太阳位置及高度不够理想,很容易出现偏光色彩断层,导致画面效果非常不自然。使用18mm以下的广角焦距拍摄时,必须注意适当降低PL滤镜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前镜组凸出的超广角变焦镜头无法安装PL滤镜,使用这类镜头拍摄的照片可通过后期软件,对局部蓝天的明度及饱和度进行处理。
透视效果不够理想时,使用软件校正将更为有效利用DxO ViewPoint 2的“透视校正”功能,可有效校正不自然的畸变问题使用超广角变焦镜头拍摄时,画面边缘经常会被不自然地拉伸及延展。尤其是将人物放在画面边缘时,面部及身姿更会出现严重变形。DxO ViewPoint 2软件可对超广角特有的边缘拉伸现象进行有效校正。使用ViewPoint 2透视校正功能虽然会改变画面纵横比,但边缘拉伸现象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边缘人物的变形问题也可得到校正。此外,该软件还提供针对不同镜头的畸变数据,JPEG拍摄的照片也可得到轻松校正。
要提高边缘画质,应将对焦位置选择在非中央“略边缘"的区域将焦点定位在画面边缘区域的被摄体上,可以有效减轻画质降低问题,请务必牢记
完美解决超广角特有的备类问题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前景的选择至关重要。超广角镜头的最大特征在于更广阔的拍摄视角,如果眼前的天空或风景不是特别入画,则画面主体很容易被远景占据,而远景在超广角镜头下往往显得过小,脚下景物及天空则显得太大太多,从而导致画面单调乏味。
因此,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建议在近前方放入可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前景”。这建议并非绝对,但如果感觉画面构图单调,不妨寻找可成为视觉中心的前景,并以此为中心对背景景物进行重新整理,凝练画面的构图。此外,超广角镜头的透视感非常强烈,极轻微的机位及角度变化均可令被摄体形状及构图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拍摄时不能完全依赖变焦功能,应尽可能多多走动,寻找最佳的拍摄机位及角度。
自然风光摄影中经常会用到PL滤镜来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但因为超广角镜头视角过于广阔,如果太阳位置不够理想,出现偏光色彩断层的风险将相当高。同时,不少超广角变焦镜头无法安装PL滤镜,因此,如果希望获得更浓郁的蓝天色彩,不妨使用VIVEZA2等后期软件进行处理加工。
此外,超广角镜头景深极大,使用单反相位差自动对焦往往难以找到分辨率峰值,建议尽可能使用实时取景自动对焦功能来确保精准对焦。
长焦变焦镜头 伊达淳一
关注高像素时代的高画质400mm变焦镜头时隔16年,佳能100.400mm变焦镜头的更新完成,拥有全画幅产品线的尼康、佳能、索尼的400mm级别超长焦变焦镜头均已成为上市时间不足两年的新品。这些镜头均立足于高像素时代,画质性能及自动对焦追踪性能均得到全面更新,以远超70-300mm变焦的高标准进行设计,除可运用于全画幅相机外,在像素间距更小、对镜头要求更高的APS.C画幅高像素机型上也可获得更长焦距、更锐利通透的表现力。考虑到近年来的新相机大多已支持F8自动对焦,因此长焦镜头配合1.4×增距镜也已能够安心使用,但从自动对焦速度及画质性能方面考虑,还是建议尽可能在无增距镜的状态下完成拍摄。
采用最新光学设计的400mm及600mm变焦镜头充满魅力
自胶片时代开始,长焦变焦领域最流行的存在当属70-300mm变焦镜头。不过,相对于APS-C画幅上450mm~480mm的超长焦视角拍摄能力,70-300mm在全画幅上无疑只能回归到300mm视角。正因为此,我们才会对更长焦距的镜头产生需求。
此时,可考虑选择400mm级别的超长焦变焦镜头。已拥有全画幅产品线的相机制造商目前均已提供400mm焦段超长焦变焦镜头。腾龙、适马等镜头制造商更推出了150-600mm级别的变焦镜头,即使不依靠增距镜,也可在全画幅上达到600mm视角,APS-C画幅上更是能够达到900mm~960mm的惊人视角,超长焦摄影时代从此到来。
这些镜头均采用特殊低色散镜片及非球面镜片等特殊玻璃材质,运用最新光学技术进行设计,无论是相机制造商还是镜头制造商,其产品在画质性能方面均已难分伯仲。不过,从彻底发挥机身自动对焦追踪性能的角度看,依然是原厂镜头更加有利。周边光量校正及数码校正功能也是原厂镜头所独有的优势。 在超长焦领域,感光元件较小的无反光镜相机具有相对优势,这类相机可获得更长的焦距视角,并可利用更小型轻量级的镜头完成超长焦拍摄。但在正统运动物体摄影领域,目前仍是单反相机优势明显。
两款600mm超长焦镜头的实惠价格令人欣慰
腾龙及适马推出的最新款超长焦变焦镜头无需增距镜即可覆盖600mm超长焦焦段,而且售价非常实惠,极具魅力。虽然长焦端最大光圈为F6.3,但与F5.6光圈镜头相同,均可使用所有对焦点进行对焦。画质性能方面,两款副厂镜头在400mm以下焦段时可与原厂400mm超长焦变焦镜头相媲美,500mm、600mm焦段时的画质也可超越原厂镜头+增距镜的组合。不过,从完整发挥机身端自动对焦追踪性能的角度看,在极限拍摄条件下相比原厂镜头仍会有所不如。此外,一般说来,副厂镜头无法使用机身端周边光量校正功能,因此在全画幅上四边暗角可能略微明显。
能够以小巧轻便的组合实现600mm超长焦视角的M 4/3系统
对于M 4/3系统来说,搭配实际焦距300mm的镜头后可以实现600mm的等效焦距视角。与此同时,还能够保持小巧轻便的机身和镜头的组合,可谓魅力十足。也正是由于M 4/3系统机型较小的感光元件尺寸,在利用超长焦进行特写拍摄时,不需要缩小光圈也能够良好地保证适当的景深、较快的快门速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抖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虽然奥林巴斯并未在镜头中搭载光学防抖功能,但是其最近的机身防抖十分可靠,使用超长焦镜头拍摄时也能够获得稳定的取景和成像效果。不过考虑到自动对焦的稳定性,还是更加适合拍摄运动并不剧烈的被摄体。
无反相机的长焦镜头值得期待不如先用卡口适配器来使用长焦镜头
目前各大品牌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产品线中,还没有焦距达到250mm以上的超长焦镜头,这就意味着通过无反相机专用镜头最多只能达到3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视角。拥有179个焦平面相位差自动对焦点和11张/秒高速连拍功能的α6000配合FE70-200mm F4镜头,能够实现APS-C画幅无反相机中最强的运动物体捕捉能力。另外,由于EOS M3搭载了Hvbrid CMOSAFⅢ混合自动对焦系统,通过卡口适配器使用EF和EF-S镜头也可以实现快速顺畅的对焦。虽然对焦速度应付快速运动的被摄体有些吃力,但是利用超长焦镜头拍摄通常场景的话完全没有问题。
以令人难以想象的体积实现810mm等效焦距的超长焦视角
如果要选择一套能够轻松应对以运动物体拍摄为主的小巧超长焦组合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搭载了尼康CX画幅影像传感器的Nikon 1 V3和1 NlKKOR 70-300mm F4.5-5.6的组合。810mm等效焦距的超长焦视角和连续自动对焦下的20张/秒高速连拍唾手可得。不过尼康1 V3的缺点在于高感光度画质方面,超过ISO800后的表现力多少有些不足,而最大只有F4.5~F5.6的光圈也进一步地限制了拍摄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通过FT 1卡口适配器来搭配70.200mm F2.8G或者300mm F4P这类光圈较大的单反用镜头。不过使用卡口适配器的代价就是对焦点仅有中央一点可以进行自动对焦。
又大又重的428能够手持拍摄340和440也更加小巧
长焦镜头的顶级产品就是我们俗称“大炮”的超长焦大光圈镜头。虽然这些镜头拥有400mm甚至500mm的焦距,却能够实现微距镜头一样的高对比度、高清晰度的画质表现力。将它们和旗舰机型机身搭配使用的话,还能够获得超强的自动对焦捕捉能力。但是,数万元的价格和数公斤的重量,也对钱包和臂力有着双重考验。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品牌都开始对自己的“大炮”进行7令人意想不到的轻量化改造。原本重量达到5kg以上,根本没办法手持拍摄的428镜头,如今已经进化到4kg不到,手持拍摄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另外,通过搭载菲涅尔镜片,佳能EF 400mm F4 DO ISⅡUSM的体积和重量现在仅和328相当,尼康的AF-S NlKKOR300mm F4E PF ED VR也缩小到了和“小竹炮”相当的水平。不论镜头的成像水平多么强大,如果机动性能不足的话,则会丧失不少决门时机。如今镜头的发展方向已经在本身的光学性能之外,开始兼顾便携和机动性能,在选择超长焦镜头时这也是重中之重。
寻找最佳的拍摄条件,展现出最好的画质表现力
如果你拥有一支最新的长焦变焦镜头,那么清晰地拍到飞机优美的姿态绝非难事——你只要充分发挥器材的表现力即可。
因此,把握光线和善于利用自然环境,就成了重中之重。
想要完美地再现飞机的外形、色彩以及质感等各个方面,呈现飞机的真正魅力,选择“顺光”是拍摄的一个重点。另外,虽然正午前后的光线条件不错,但是由于地表附近温度高,靠近地面的空气和周围的空气会形成密度差,由此带来的光折射会让物体出现“摇动”的现象。如此一来,不管镜头本身的表现力如何,最终画面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在大气条件比较稳定的清晨和傍晚时分进行拍摄,才能更好地呈现清晰、细腻的画面表现效果。
另外,想要全面发挥镜头的优秀表现力,与其采用全开光圈,倒不如尝试将光圈稍微收缩一挡。如上文所述,很多飞机照片都是以天空为背景,即便只是很轻微的暗角,在画面中也会非常碍眼。除此之外,将镜头从长焦端稍微收回一点也会对暗角现象有所改善。当然,如果搭配APS—C画幅镜头拍摄的话,就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机动性无疑是长焦变焦镜头的另一个魅力——用户能根据当下的拍摄需求,随时调整视角和构图。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拍摄时一边瞄准飞机,一边变焦来调整构图。因为这样做只会让拍摄变得更盲目,构图也更加不稳定。我推荐的长焦变焦镜头使用方法是,到达拍摄位置后先确定构图。真正开始拍摄时,根据刚刚确定的构图和视角,直接将这支镜头当做定焦镜头使用。 拍摄前决定构图,拍摄时不再变焦
事先了解飞机出现的位置,并以此确定焦距、构图
事先确定拍摄视角拍摄时不再进行变焦操作
如果在实际拍摄时还变焦的话,构图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最好固定镜头焦距。
如果在拍摄时,一面在取景器中紧紧地跟着飞机,一面还不断地变焦的话,很容易让画面变得杂乱无章。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我个人是比较推荐“把变焦镜头当做定焦镜头”的拍摄方法——拍摄之前先确定构图,再根据构图和飞机的大小来确定焦距。对于移动速度比较快的战斗机来说,拍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飞机进行连续的起飞、降落训练时,摄影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试拍几个回合之后,就能捕捉到一张飞机的位置合理、背景也很和谐的照片了。
防抖功能仅适用于拍摄在地面上缓慢滑行的飞机慢速快门下使用防抖功能,要注意因被摄体运动而造成的模糊
拍摄飞行中的飞机时关闭防抖拍摄地面上的飞机时则要随机应变
虽然索尼α77Ⅱ搭载了机身防抖功能,但是并不适用于拍摄飞行中的飞机。因为这样做会让取景画面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在拍摄时需要关闭防抖。
最新的长焦变焦镜头大多搭载了防抖功能,索尼等一些品牌则采用了机身防抖的方式。开启防抖功能之后,很容易出现画面不稳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取景和构图。因此,这一功能比较适合拍摄飞机低速滑行的场景。另外,过于沉浸在防抖所带来的稳定的同时,很容易落入快门速度过低的陷阱,导致移动中的被摄体变得模糊不清。概括来说,在黄昏和清晨这种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拍摄时,需要根据拍摄题材灵活判定是否运用防抖功能。而在拍摄飞行中的飞机时,建议将其直接关掉比较好。
定焦镜头 增田贤一
“奢侈”的定焦镜头,表现效果令人爱不释手
所谓定焦镜头,就是采用了固定焦距、仅存在对焦和光圈机构的镜头。在当前这个变焦镜头的全盛时代,仍然坚持生产定焦镜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奢侈。没错,定焦镜头就是“奢侈”的镜头。
不过这里所说的“奢侈”并非是指镜头的价格方面,毕竟市面上也有一些光圈不太大的低价定焦镜头和小巧、高画质的定焦镜头。我们所说的“奢侈”是在于其独到的表现力——因为只专注于一个焦距,所以设计才能尽可能的简化,才有精力细细推敲镜头的味道。
这次,我们挑选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焦段,并将相应的镜头向大家进行介绍。首先就是M 4/3系统的中长焦42.5mm~45mm焦段镜头。今年夏天该系统将迎来自己的7岁生日。虽然它还是一个很年轻的系统,但是其中长焦段却聚集了5款镜头,个个都个性十足。
而在全画幅机型方面,最值得注目的是50mm焦段。去年适马的Art系列新50mm镜头和蔡司Otus系列55mm镜头的登场可谓艳惊四座。不仅如此,50mm作为常用焦段,选择余地较大,关注的人也非常多。
另外,现在还有些复刻的老镜头重新出现。将这些拥有几十年前成像风格的镜头和现代镜头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画质和虚化效果。
每一支镜头都个性十足,选择的要点在于光学防抖
面对M 4/3系统时,不得不对其镜头产品线的充实感到赞叹。42.5mm和45mm焦段的中长焦大光圈镜头一共有4款。如果再算上松下的微距镜头,则能达到5款之多。不仅如此,这些镜头各个都身怀绝技——具备F1.2大光圈和光学防抖能力的Nocticron 42.5mm F1.2;比前者光圈稍小却物美价廉的G 42.5mm F1.7;没有光学防抖但虚化效果回归本真的ZUIKO DIGITAL 45mm F1.8;以及借助F0.95超大光圈带来极致虚化的Nokton 42.5mm F0.95。这些镜头的价格相差悬殊,从千元到近万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是OLYMPUS M.ZUIKO 45mm,该镜头还曾斩获CAPA镜头大奖。在选购方面,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对于防抖的需求进行选择。
让人蠢蠢欲动的50mm镜头新风潮
本想对50mm镜头进行更多的介绍,但焦距相近的镜头实在是数不胜数。50mm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焦距,很多人都认为该焦距的镜头对于画面的表现力不如85mm焦距镜头那样鲜明,其实不然。你只需稍稍走动一下,就能体会到这类经典镜头的巨大魅力——往前走两步就可以拉近拍摄特写,往后退两步就能够体验广角一般的感觉。在此前的标准镜头领域,不论是普通镜头、高端镜头还是微距镜头,设计风格其实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不过这次适马Art系列新50mm定焦镜头的登场,重新定义了高端标准定焦镜头,也让这个黄金焦段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同焦距也应该区分对待
其实像前面这样,将同类镜头中的两个极端产品进行比较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我们通过这个比较,能直观地了解到同焦段的镜头表现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如果手上有两支相同焦段的定焦镜头,不妨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环境,分别检验一下两者的特性。
能轻松享受从抓拍到人像的各种题材搭载了STM马达的佳能50mm F1.8登场
小巧轻便且物美价廉,对焦距离和表现力都值得一提
远在1990年上市的EF 50mm F1.8Ⅱ镜头由于1000元还有找零的低价格,在这20多年中直人气十足。
这次,佳能将STM对焦马达加入到了这款人气十足的镜头当中。不仅仅对焦速度更快更安静,还能够实现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在光学成像方面,EF 50mm F1.8 STM也有着不小的进化。首先,这支镜头采用了更新的镀膜技术和镜筒内反射抑制工艺,在逆光拍摄时能够实现更好的画面表现力。其次,最近对焦距离从45mm一下子缩短到了35mm。最后,原本5片的光圈叶片组合也更改为了7片圆形光圈。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拍摄时画面还是稍稍偏软,画面周边和近距拍摄的像差也令人有些在意。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可能是种老镜头的感觉吧,用它拍摄人像和花卉时反而能让画面更加动人。如果收缩光圈的话,它在锐度和对比度方面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对于佳能的入门用户来说,这支镜头非常值得推荐。(鹿野贵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