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91-01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她常常以童话的方式切入,以一个动物或者一株植物的命运,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因此,绘本就成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的最爱。
一、认识绘本阅读的价值
绘本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绘本的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而孩子们读图的热情和不断发现的乐趣,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百读不厌”。
1、能激发阅读乐趣。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能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于看书,终生与书为友。
2、能培养想象能力。绘本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因此,绘本能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3、能增長认知经验。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4、能促进语言学习。透过绘本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绘本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父母也会以丰富的语言响应,无形中能促进孩子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5、能丰富生活体验。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围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然而绘本的内容多采多姿,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绘本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能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6、能提升精神境界。绘本不仅是讲一个故事,学一点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因为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二、指导绘本阅读的要点
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绘本阅读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
1、注重绘本的“正文”悦读。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绘本的正文部分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
2、关注绘本的“细节”魅力。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要引导孩子关注环衬。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还要引导孩子观察扉页。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也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更要引导孩子不可忽视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绘本的封底往往留给孩子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
3、拓展绘本的“留白”艺术。绘本的画面是有限的,可“画外之音”是丰富的,教师如能挖掘出绘本中的这些“留白”之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画面以外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故事的续想、续编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结尾,引导孩子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三、拓宽绘本阅读的途径
我们在认真上好绘本阅读课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拓宽绘本阅读的途径,扩大阅读的覆盖面,让孩子们持久地徜徉在绘本的世界里。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墙上张贴一些绘本读物的宣传画,设立班级图书角,开辟佳作赏析、成果分享等栏目,并经常向孩子们推荐优秀的书籍,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教室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书香墨味。还可奖励在活动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开展每月读书之星的评选,把评选出的读书之星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告栏上公示,提高孩子你追我赶的阅读积极性和兴趣,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阅读氛围。
2、建立灵活的教学形式。阅读绘本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室,在阅览室,在学校的花园或别的地方,不要固守教室,实现地点的绝对开放,从而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的心之间的距离。授课者也不必是同一位教师,可以是不同班级教师的交流,或与学校图书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有条件的话能邀请到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就更好了,和孩子们一起演绎故事,诠释故事,分享故事。
3、实现资源的互动共享。因为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就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在班里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可以是同学间互相交流图书,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绘本,轮流借给学生,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优秀绘本推荐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实现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4、建立更多的书香家庭。在绘本教学的实际开展工作中,我们可以发动孩子的父母一同来实现“绘本阅读的快乐”, 带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共同读、建家庭小书橱等,在家庭中创设读书的氛围,建立书香家庭,这样我们会感受到绘本的美文美图和亲子共同阅读的方式,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毕竟孩子还稚嫩,需要父母扶一把。
5、展示丰富的阅读成果。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合作来自制简单的绘本,或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办读书手抄报,还可开展讲故事、猜谜语、朗读等比赛,满足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想象、乐于动手的愿望,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提升阅读的兴趣与动力。
四、走出绘本阅读的误区
作为一种探索不久的新型阅读课型,我们在不断品尝其鲜美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笔者将这些教学工作之后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权作抛砖引玉。
误区之一:绘本阅读=看图说话。老师、父母很容易把绘本阅读变味看成看图说话,每一幅图都让孩子们作详尽的解说。由此,绘本阅读成为了看图说话,以此训练儿童言语表达能力成为主要的目标呈现。
误区之二:绘本阅读=集体面试。老师喜欢在绘本故事讲述过程中,时不时地冒出问题拷问孩子们,让孩子们不仅眼神,而且要耳神经、脑神经做快速运转,快速回答“轰炸式”的问题,这样孩子很容易成为“回答机”。因此,轻松愉悦的绘本阅读也就变成了紧绷脑弦的集体面试。
误区之三:绘本阅读=人文讨论。在故事讲述后,适当开展绘本阅读感受的讨论、交流是有必要的,但切不可唯恐井口挖不深的心态,否则,易破坏绘本本身的美,又不易让孩子理解、接受。因此,绘本阅读只能让儿童作适当谈论,切不可“超纲”。
误区之四:绘本阅读=识字辅助。把绘本中的文字作为重要的识字工具,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过度关注文字,以期提高儿童的识字量。切不可舍本求末,把绘本降格为“看图识字”。当然,在孩子已多次接触该绘本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翻阅,就另当别论了。
绘本给低年级的孩子带来了阅读的欲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绘本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吸引儿童,他还会让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读了以后都找回了童心的感觉。阅读绘本,分享绘本,如果你参与其中,你一定会感受到其乐无穷,你和孩子们这一生一定会受到最大的教益!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她常常以童话的方式切入,以一个动物或者一株植物的命运,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因此,绘本就成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的最爱。
一、认识绘本阅读的价值
绘本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绘本的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而孩子们读图的热情和不断发现的乐趣,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百读不厌”。
1、能激发阅读乐趣。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能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于看书,终生与书为友。
2、能培养想象能力。绘本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因此,绘本能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3、能增長认知经验。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4、能促进语言学习。透过绘本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绘本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父母也会以丰富的语言响应,无形中能促进孩子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5、能丰富生活体验。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围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然而绘本的内容多采多姿,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绘本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能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6、能提升精神境界。绘本不仅是讲一个故事,学一点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因为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二、指导绘本阅读的要点
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绘本阅读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
1、注重绘本的“正文”悦读。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绘本的正文部分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
2、关注绘本的“细节”魅力。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要引导孩子关注环衬。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还要引导孩子观察扉页。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也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更要引导孩子不可忽视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绘本的封底往往留给孩子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
3、拓展绘本的“留白”艺术。绘本的画面是有限的,可“画外之音”是丰富的,教师如能挖掘出绘本中的这些“留白”之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画面以外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故事的续想、续编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结尾,引导孩子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三、拓宽绘本阅读的途径
我们在认真上好绘本阅读课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拓宽绘本阅读的途径,扩大阅读的覆盖面,让孩子们持久地徜徉在绘本的世界里。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墙上张贴一些绘本读物的宣传画,设立班级图书角,开辟佳作赏析、成果分享等栏目,并经常向孩子们推荐优秀的书籍,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教室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书香墨味。还可奖励在活动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开展每月读书之星的评选,把评选出的读书之星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告栏上公示,提高孩子你追我赶的阅读积极性和兴趣,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阅读氛围。
2、建立灵活的教学形式。阅读绘本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室,在阅览室,在学校的花园或别的地方,不要固守教室,实现地点的绝对开放,从而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的心之间的距离。授课者也不必是同一位教师,可以是不同班级教师的交流,或与学校图书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有条件的话能邀请到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就更好了,和孩子们一起演绎故事,诠释故事,分享故事。
3、实现资源的互动共享。因为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就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在班里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可以是同学间互相交流图书,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绘本,轮流借给学生,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优秀绘本推荐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实现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4、建立更多的书香家庭。在绘本教学的实际开展工作中,我们可以发动孩子的父母一同来实现“绘本阅读的快乐”, 带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共同读、建家庭小书橱等,在家庭中创设读书的氛围,建立书香家庭,这样我们会感受到绘本的美文美图和亲子共同阅读的方式,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毕竟孩子还稚嫩,需要父母扶一把。
5、展示丰富的阅读成果。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合作来自制简单的绘本,或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办读书手抄报,还可开展讲故事、猜谜语、朗读等比赛,满足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想象、乐于动手的愿望,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提升阅读的兴趣与动力。
四、走出绘本阅读的误区
作为一种探索不久的新型阅读课型,我们在不断品尝其鲜美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笔者将这些教学工作之后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权作抛砖引玉。
误区之一:绘本阅读=看图说话。老师、父母很容易把绘本阅读变味看成看图说话,每一幅图都让孩子们作详尽的解说。由此,绘本阅读成为了看图说话,以此训练儿童言语表达能力成为主要的目标呈现。
误区之二:绘本阅读=集体面试。老师喜欢在绘本故事讲述过程中,时不时地冒出问题拷问孩子们,让孩子们不仅眼神,而且要耳神经、脑神经做快速运转,快速回答“轰炸式”的问题,这样孩子很容易成为“回答机”。因此,轻松愉悦的绘本阅读也就变成了紧绷脑弦的集体面试。
误区之三:绘本阅读=人文讨论。在故事讲述后,适当开展绘本阅读感受的讨论、交流是有必要的,但切不可唯恐井口挖不深的心态,否则,易破坏绘本本身的美,又不易让孩子理解、接受。因此,绘本阅读只能让儿童作适当谈论,切不可“超纲”。
误区之四:绘本阅读=识字辅助。把绘本中的文字作为重要的识字工具,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过度关注文字,以期提高儿童的识字量。切不可舍本求末,把绘本降格为“看图识字”。当然,在孩子已多次接触该绘本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翻阅,就另当别论了。
绘本给低年级的孩子带来了阅读的欲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绘本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吸引儿童,他还会让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读了以后都找回了童心的感觉。阅读绘本,分享绘本,如果你参与其中,你一定会感受到其乐无穷,你和孩子们这一生一定会受到最大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