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黄昏(外二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日熔金。
  一个人的影子比记忆更长。坐在村后的小山包上,看山、看水、看云、看夕阳;看倦鸟的翅膀驮着黄昏,急切地掠过头顶。
  看一个小男孩趔趔趄趄沿着乡间小路走成老气横秋和满脸沟壑。
  一阵风吹过,青草齐刷刷地弯下腰,似乎在给落日行鞠躬礼。多么狂野的青草,它再也不惧怕牛羊的迫害和镰刀的追杀。
  我在诗文中一再缅怀的故乡,如今变了模样。镶嵌在记忆中的村庄,低矮、破落、杂乱,却始终热气腾腾,炊烟袅袅。
  眼下,家家门前青红皂白,宽敞明亮的堂屋却无处安放着灵魂。去年的燕子,找不到今年的家。
  村道空旷,牛羊乘车去往屠宰场的路上;呼儿唤女的温馨被城乡结合部的吵杂淹没。炊烟细瘦,近乎于无。
  我所关心的稼穑,已完全彻底走出了一支笔抒情的深度与广度。
  几个闲人,空荡荡地坐在门前的石礅上,又空荡荡地回到院子里。

闲 物


  我们称之为闲物的,曾经也可能忙得不可理喻。
  譬如:散了架的手推车;闪了腰的扁担;豁了口的镰刀……
  以及被尘埃蒙蔽的碌碡、连枷、鞍鞯、套绳……
  铁青着脸的麦草垛。
  大地已被另外的飾物所替代。
  譬如:铁轨、高速公路、花园、景观湖、亭台阁榭……
  一张犁挂在老屋的墙上,它始终弯着腰,盯着脚下的土地。

万物在磨合中自成风景


  ——访同心深沟村
  深秋,我的村庄倦了。
  大地铺开素绢为疲惫的母亲素描。
  秋风尽责,一件件脱去她叶子与花朵的外衣,勾勒出丘陵、褶皱、沟壑、荒原、秘纹以及妊娠。
  土黄的底色有抹不开的困厄。
  钻天杨如椽的巨笔还未及留住路过村口的白云,霸地草就枯了。同时干枯的还有刺刺缨、蓬蓬蒿、狗尾巴草。
  枣树因为华容尽失而青筋暴露,把几颗残红挂在枝头。
  像谁的心,多有不舍。
  灰喜鹊飞过河畔,盘了几圈,又飞回来。
  两只将要为盛情举义的绵羊,眼睛里没有恐惧,但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嚼着干草的骡子和反刍的黄牛,都有一股道骨仙风的味道。
  白天,我们在太阳下拖着影子在大地上涂鸦。夜晚,影子拖着豪迈举杯邀月。
  天地有大美啊,我们只有枯笔。
  你看——
  星星要多明有多明!
  月亮要多亮有多亮!
  母亲要多美有多美!
  我们不说荒凉,不说破碎。
  万物在磨合中自成风景。
其他文献
女孩曲珍  在高原,在巴塘,有一个被人们遗忘的普达村。  在那里,人们住在破旧的土屋里。吃水要到几里外的山沟去背。  在那里,没有学校。漫山遍野都是格桑花。有一朵可爱的女孩,格桑花一样奔跑在高原。  她叫曲珍。  女孩,站在阳光下,像一株娇小的格桑花。  听到上学两字,她的眼睛,眨了一下,又眨了一下。其实,她听不懂汉语。  我确信,那一刻她是听懂了的。  那一刻,我抬起了头。我不敢对视她的眼睛,我
期刊
黄金海岸  这里是莱州——  金色的海岸线,辽阔的海水和阳光构成。  三山岛的温情奔涌而出,悠长的海岸相伴日月。  108公里的海岸线,数万亩的防护林。士兵一样激情饱满地日夜守护。  大海是天空倒映的内心,飞鸟阅读过,渔火阅读过,岁月阅读过,日月星辰阅读过。这里生长沙滩和海贝,生长温暖和清凉,生长游人的闲情,生长陆地的远望。  此刻,我在夕阳下书写。高远的天空,黛蓝的海面,成就一曲自然之美的和谐乐
期刊
春天的伟人故里  多年前,邓家老井溢出的水滴,汇成了一方墨绿的洗砚池,一汪清澈的百花潭。  水滴一边沿着渠江,向大海问路。一边渗入賨州大地,润泽无数巴人的目光。  种子在这里萌芽,生机在这里蓬勃。花朵的色泽撒满广安版图,岁月的风景撑起华蓥山的厚重与高昂。  一曲春天的故事,总是在伟人故里的枝头吐露芬芳。这片神奇的土地,总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书写勤劳与勇敢,蝶舞与蜂忙。并把对生活的注释与向往,镌刻在
期刊
记得刚毕业那阵子,我没有像样的工作,到处奔波,总是面黄肌瘦的。有好几个春节,都无颜面回家过年。在娘的强烈要求下,便寄张相片回去。  后来我回家,大姐告诉我,娘每次看到我的相片,都沉默好久,便摸着相片嗫嚅着:这孩子一直省吃俭用的,又瘦了。  娘多少天睡着睡着就突然坐起来,拿出我的相片,抚摸着,摸着摸着,就落泪。  娘的手,摸过稻麦,摸过风雨,摸过流水、炊烟。  而今,她随便一摸,就能摸出千里之外我的
期刊
石头城遗址  城郭坍塌,胭脂褪色,战马失鸣。  几块王朝的墙基散落在民间,一声声叹息从我眼前爬过。  城倒国破,分崩离析。  石头无言。  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故事,不管历史怎样更迭总有一些石头不肯离去。  粗犷沧桑的音韵在残落的几块石子间跳跃。  远方,一轮圆月穿过雪山的额头,抚摸曾经的伤痛。雪山,一种叙述  往旷野深处奔去,一座雪山抵达视线,翻动云的骨血。  在雪山前停留,为了装点人间,空灵的云
期刊
生命之轮     刻,凿,削,锤……于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你的手上盛开“文武天官居满堂福,五子登科万寿图”的吉祥,你每一次下刀都是对美好的展望。  奔突的熔岩,穿行在丰富的血管里,向泥土,向绿树,向生灵,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赖以生存的养分,输送着勇气和欢乐。  从集美的鳌园、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到马六甲海峡的郑和、美国的马丁·路德·金……那些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雕像,或线条细腻,或删繁就简
期刊
秦始皇的铁蹄和弓弩已经席卷了北方,匈奴退到了凉风的后面,正用沙漠和盔甲阻挡着烟尘。这时南方却是一片葱绿,湘江和漓江各自流淌,而水流却在运河中渐渐接近。我的兄长在挖渠,他的胡子粗硬,几乎盖住了整个脸。他的手掌宽大,撑得住劳役和艰辛。他在挖渠,他知道历史的进度突然加快,一股大势推搡着旧日的山河在云翳下挪移和错动。我的兄长已经出手,他不再犹豫,不再等待。他出手了,用他的力量,用他的命,在地上开挖。他预感
期刊
一些骨头发霉,一些骨头生锈;一些出现火焰的斑斓,一些在黑夜里永久沉寂。我的忧伤诞生时,他们正在四面的风中叫嚣、舞蹈、欢歌,特立独行又各自为阵。  夜更加深沉,每一个人随时都在演奏,善良而又慈悲,正如天落雪的时候也在下着雨,而我,根本听不懂他们的弦外之音。  所有的日子,我抱着时间的骨骼在行走、奔跑、流浪,从南方到北方,再到更远的地方,有时更像是一场巨大的逃亡。生活的琐事拥抱着我每一根敏感的神經,也
期刊
一念错过,或许这一生就错过了。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画面。有准备的人,随身携带着纸和笔,会及时把这一闪念记下来,抽出手再整理成一首诗。因此,我的烟盒、文件袋、信封通常涂有潦草的字迹。  它是一首诗的引子,也是一首诗的灵魂。  “春天到了,树上开满了中国大妈。”这是今年春天微信圈爆粉的一句诗。这是谁的一闪念?  我女儿今年22岁,她更像一个美少女,而不是一个诗人。  她在十一二岁时写
期刊
1  写风。风吹叶子,最老的那几片,坚忍,不叫痛。  细小事物,如沙,如窗纸,如窗纸上的一小孔。  风吹过时,它喊,它哭泣,但听不见,或被忽略。  生活上有太多被忽略的东西。2  写雨点打在植物上面,感觉到凉,不说。  我只关注从窗玻璃上面滑过的雨水,扭曲着往下滑。  几行委屈的被扭曲的眼泪。  写下雨水,但我不喜欢初春的雨水。  却又说不出不喜欢的理由。  你听见雨水滑过窗玻璃的声音吗?3  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