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坪草根乐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龙坪镇龙坪村,有一支草根乐队。乐队的成员来自田间地头,最大的有72岁,最小的也有38岁。
  他们白天忙种田,到了夜里,才聚在一起排练自编的节目。
  周述远,是这支乐队的发起人之一,年纪最大的成员就数他了。与他交流,他的话题总离不开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等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别人一介绍,方知他曾是革命样板戏唱全场的男主角。
  周述远说,他15岁那年,便加入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不仅学会了乐器,而且创作节目成为当地一绝。
  他先后六次上保康,要么参加全县文艺调演,要么出席全县文艺工作会议。1966年,他第一次带队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便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不仅为龙坪表演队赢得了荣誉,而且还为镇上争取到两把二胡、一台幻灯机的奖励。
  周述远记忆惊人,说起过去的辉煌成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1992年,周述远自编自演《山村飞来金凤凰》,在全县汇演中好评如潮,当时不少乡镇安排专人在台下记词,然后回去翻唱,这让周述远风光无限,也让他引以为豪。
  “我说好来就是好,社会主义无限好。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矮子上楼步步高,社会主义无限好,共产主义把手招”,谈到兴起时,周述远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自编的歌谣。
  周述远介绍,早些年,他便有心创办一家乡村乐队,可由于人手不合,一直当成梦想。他说乐队的名字他20年前就想好的,因为龙坪位于荆山主峰,便想着办一个荆山乐队。
  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乐队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他说搞乐队必须要有不吃别人现饭的本事,能办成乐队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必是非常之人。他说,只有“非常之人”才能立“非常之功”。乐队办得好,节目首先要编得好。
  我问他,什么才叫编得好?他微微一笑,正言道,写出的词,要嚼起来有味道,方叫会编。写的词,别人爱抄,才叫真好。
  他说着说着,便给我抖出了锣鼓汉调《龙坪八大怪》。
  自古龙坪八大怪,说怪不怪好奇怪,
  女人头顶大锅盖,嘴里刁着旱烟袋。
  头戴斗笠去放牛,脚下穿的是草鞋,
  身上披的乱蓑衣,草绳当作裤腰带。
  山里媳妇待好客,碗里尽是腊肉块,
  早晚上山去砍柴,碰上石头撞脑袋。
  公路弯弯盘山拐,人比汽车跑得快,
  杵头打起土坯墙,石片当作瓦片盖。
  洋竽萝卜藏地窖,屋檐树杈吊干菜,
  要等春暖花开时,来年新鲜它不坏。
  改革春风进山来,龙坪变化如此快,
  撸起袖子拼命干,家家都把楼房盖。
  說罢了编戏,不得不讲讲乐队的召集人贾德武。
  贾德武,今年59岁,在龙坪镇上开了一间商铺,是地地道道的小商小贩,但他10多岁时便有一个宏愿,组建村里真正的乐队。
  说起乐队,贾德武给我讲了一个记忆犹新的故事。那是1978年,村里一名叫张光烈的抗美援朝退役军人去世了,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敬爱之心,村里从南漳戴家河以2元一夜的工价请了一支乐队,演奏到半夜,乐队突然抬高工价。对于当时的农村,2元钱是最高的工资,相当于七八个小伙子一天的工钱。村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丧,乐队的变卦让村民们感到十分窝火。纷纷建议,把16岁的贾德武送出去学习喇叭手艺。
  就这样,贾德武开始拜南漳县薛坪镇三景庄民间艺人周述恩学艺吹喇叭,喇叭分文场、武场、平场,对于一个初学者,没有五年的磨练难以学有所成,但贾德武凭着对音乐的特别爱好,仅三年时间便出师了。
  当时,村里文艺气氛很浓,年青的贾德武很快培养成一名文艺骨干,喇叭、笙、唢呐,他无所不精,无所不通。三十多年来,他走村入户,成为龙坪数得上的民间艺人。
  2017年8月,马桥尧治河村发出英雄帖,邀集民间艺人汇聚梨花山,举行喇叭大赛。贾德武从网上得知这场赛事后,抱着学习的态度,迅速组建一支8人的喇叭队伍。虽然贾德武的喇叭代表队没有赛前排练,但凭着扎实的功夫,仍然过关斩将,获得四等奖的好成绩。
  回到村,贾德武心里有了底气,认为成立乐队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与周述远一拍即合,荆山草根乐队便这样应运而生。
  听说贾德武要组建乐队,村民周述爱、庄凤云、谢秀丽、夏桂花、姜忠、冯泽云、贾德军、姜明辉、任传家、姜明飞、李永周等积极响应,与家人商量后,纷纷表示愿意跟着贾德武,成为荆山草根乐队的一员。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2017年10月,荆山草根乐队的第一场演出在龙坪镇申坪村开始了,他们自编自演的《喜迎十九大》《龙坪八大怪》一炮走红,得到了干群的一致好评。这几年,但凡龙坪镇有了喜事、大事,荆山草根乐队便热火朝天的开始着排演。
  王承鼎,散文家,有散文集《鼎庐记》出版,现居湖北保康。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教师进行解读教材、设计技术课堂教育教学、开展考试系统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针对目前语文元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正确把握统一教材的编写意图,使语文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扎根。   关键词:语文要素 教学问题 教学对策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备要素,语文要素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教材以语文学习要素为主
公路以里,是老李家的小院。屋后青山,院儿里绿树,一座老式民舍几乎“化”在了里面。难怪无数次往返此路,丝毫不知有这样一个所在。  端午前夕,著名作家晓苏一行受邀,要和保康本乡本地的作家们会面,谈谈创作,也到乡村走走看看,一拨人就从四下聚集到了“襄阳屋脊”——龙坪。  到龙坪,那棵据考足有1300年树龄的巨大榉树是要看的,保康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大水原始森林是要看的,聚龙山八方波涛般远山奇景是要看的,南顶
期刊
一  龙坪是个好地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龙坪这个地方的好,很大程度上却又是因“反”而好。到龙坪次数多了,情况了解得比较全面了,便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反”是龙坪一大特色,一大亮点,这里角角落落都体现着“反”,方方面面都充满着“反”。“反”字简直如水,如乳,无孔不入地渗透滋润着龙坪,使其具备了一种其他地方无法拥有的独特韵味。可以这么说,没有“反”,龙坪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反”,龙坪就不可
期刊
内容摘要:20世纪40年代,钱歌川海外归国,从都市中“出走”,流寓西南6年,身份的交织,一方面激起他沉睡的文人济世灵魂,另一面从个人气质中定位的“闲人”约束着他成为完全的革命者,多重苦闷纠缠于身,也成就了钱氏西南流寓创作的灵肉撕裂,意外成为中国现代文人创作的亮点。   关键词:钱歌川 文人济世 闲人 灵肉撕裂  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大概能够给现代知识分子画像:“五四”时期的启蒙者、20世纪30年代
内容摘要: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比作一道弯曲的河流,认为它的变迁是“言志派”与“载道派”两种潮流的不断起伏。这种将中国文学的发展当作是非此即彼的带有世代主义观念的文学史观,同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提到的世代主义的文学史观不谋而合。结合韦勒克对于世代主义的批评,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识这种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文学内部的理论问题、文学批评的标准和认识文学史仍有启示意
内容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的一种框架。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当前语文教师的知识集中于学科教学内容,单纯为了在语文学科中使用技术而使用,此做法并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亟待更新。本研究为了促进语文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出培养语文教师TPACK能力的三大策略,即示范技术的使用、重新架构教
初夏,龙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柏油公路一路前行,透过车窗向外眺望,群山连绵,满目苍翠,阡陌交错,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高楼的压力,有的只是乡村生活的恬适和安宁。车子行驶到聚龙山下,在一个岔路口开进乡间小道,不远处即是朱砂村。  村庄不大,村道宽阔,树木丛生,花草摇曳,屋舍散落在山麓下。路边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地里整畦挖穴,挥锄铲草。唐代诗
期刊
在我小时候,姑姑在龙坪镇大水林场工作。有年春节,她带回了一些板栗给我吃,板栗特别的香糯。我问她,怎么这么好吃呀?姑姑说,这是大水的板栗嘛!第一次听到龙坪、大水这几个名字时,我的脑海瞬间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条大河汹涌奔腾,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光芒四射,非常美丽!于是,我央求姑姑带我去龙坪看大水,没想到姑姑听了我的话却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姑姑并没有带我去龙坪,反而
期刊
高山笔会期间,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次活动丰富多彩,与会者还观看了龙坪民俗表演。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节目是《拦车马》。一群轿夫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把一顶红轿颠颠晃晃地抬上舞台。道士手舞桃木剑,在轿子前后左右劈砍,口中念念有词,掐破白公鸡冠子,鸡血洒在轿子四角,又将白公鸡扔过轿顶,轿子即被抬下舞台。节目虽短,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拦车马是龙坪一带古老的婚俗,相传起源于楚文王。众所周知,楚文王有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