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书》相关论文
《战国纵横家书》第一部分集结多篇苏秦书信作品,反映书信文体观念的发生与发展,窥探书信文体源流演变的脉络,展示书信文体的历史性质......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史料性质及来源的考定是论证其真伪的关键,也是进行其他各项研究的先决条件。帛书共二十七章,可以分为三......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在战国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本文使用历史学和文书学的方法,试对《战国纵横家书》中......
1973年底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作为先秦文献,有很多内容是首次出现于世,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战国纵横家书》的动词进行专书......
司马迁对于秦人的历史非常关注,他在十二本纪当中特意撰写了《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与《殷本纪》《周本纪》之一朝一纪迥然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的《战国纵横家书》,因语料时代明确,内容详实,且有一部分可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典籍......
<战国纵横家书>是保存书牍最多的先秦古籍.其书牍按功用可分为三类,其文学性各不相同:说谏书牍诡丽而不失质朴,陈情书牍宛曲而不失......
马王堆帛书文字考释王贵元1.释“”《老子》甲本103行:“呵若存,用之不堇(勤)。”作,《老子》乙本222行下同句字形相同,此二形,《马王堆汉墓帛书〈......
苏秦史传文学形象脱胎于《战国策》,成形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燕间齐的间谍形象在《战国策》和《史记》所主的合纵六国故事......
《战国策》故事在游士创作、流传和刘向编校中书之间存在一个编辑、整理的过程。对此,以往研究更关注《战国策》与游士之间的关联,......
1977年吉林省集安县(现集安市)出土赵国阳安君青铜短剑,正面铭文"十(七)年相邦阳安君邦右库工师吏虒朝冶吏疱[]剂"20个字,背面铭文......
【正】 器具,是中华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历史的长河里,作为文物的器具是幸存者,因为只有它们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
<正>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于1973年11月19日至12月12日发掘,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和帛书,简牍内容包括遣策和医书两类,其中医书部......
<正>“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
<正>章法包括实用性的行款格式与艺术性的篇段节奏形式两方面。草书的章法布局源于简式与牍式两大行款传统,简式行款形成后来静态......
孙膑是战国时代中期的一位法家名将,他的军事著作失传很早。《孙膑兵法》残简在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战国纵横家书》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纠正《史记》《战国策》等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讹误;二是可补......
<正>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活跃于列国群雄之间,尤其是苏秦,以一人之身而挂六国相印,凭借个人出色......
<正> 战国纵横家,既非政派,又非学派,不过是当时奔走各诸侯国间一些风云际会的政客。他们或纵或横,有的时纵时横。这些人善于辞令......
<正>落实《孙膑兵法·擒庞涓》篇中几个城邑的地理位置定位问题,是正确理解桂陵战役中齐魏两军交战路线的关键。对於这个问题我们......
<正>帛书,是一种不同于简牍的文字载体,马王堆帛书又处于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隶变时期,故其独特的风格、特殊的历史地位是值得书......
<正> 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有目共睹。七十年代,学者们曾据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考出了苏秦的活动年代,改正了《史记......
<正> 1973年底至1974年初,考古工作者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写在绢帛上的帛书二十多种,大约十二万字左右,另有竹木简书四种,......
<正> 原文篡卒孙子日: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一)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日......
《孙膑兵法》是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这部遗失了已经二千年的珍贵古笈重见于今日,引起了国内国外学术界极大的注......
《战国策》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优秀文学作品和难得的史学著作。徐中舒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战国策》成书过程、资料来......
汉语史的研究要建立在断代研究的基础上,而断代研究又要以专书研究为基础。《战国纵横家书》是马王堆汉墓帛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大批西汉初期帛书,其中有一部内容类似《战国策》的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小组将其定名为《战国纵横......
<正> 《文物》1988年第6期刊载韩自强同志《安徽阜阳博物馆藏印选介》,我读了以后,深受教益。但又感有些印的国别与时代,韩文所说......
<正>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古文的人大都喜欢选《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触詟说赵太后"这一章(这篇文字亦见《史记·赵世家》)。马......
<正> (一)研究刘向编校工作的新设想有关刘向父子校书编目的研究文章,随处可见。这不仅因为他们把西汉以前的文史典籍作了一番全面......
本文研究《战国纵横家书》兼语式。根据认知的范畴理论,本文将《战国纵横家书》中的兼语式从形式上划分为两类:一是“典型性”兼语......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重要的文献资料,该书共二十七章,其中有十一章内容与《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十......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引起广泛注意。帛书整理小组对这批帛书进行整理,陆续编印成书,《战国纵横家书》便......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内容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古佚书,全书共二十七章,一万一千余字,除十一章可见......
<正>战国时期的中山,地在赵、齐、燕三国之间,楚国则在韩、魏、宋三国以南。两国一北一南,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可言。但在《战国策》......
利用字形的不同写法来区别词义,是汉语词汇和文字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其方法是将同一文字的不同写法定型为不同形体,分别赋予它们......
在先秦纵横家的纵横游说过程中,“书”(即书写)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技能、传播方式和文化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多元价值。但是,......
从总体而言,<史记>仍是一部准确性相当高的信史.一些学者片面夸大<史记>存在的问题,是不恰当的.1988年1月1日,<社会科学报>刊登一......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颇为广大读者青睐,也常被各类教材及相关选本所收录。然而笔者在研读时发现一些教材及选本对......
<战国纵横家书>的理性美展现在三个方面:情理的忠信美;事理的周至美;辞理的朗畅美.这种特殊的理性美以情理之挚为灵魂,以事理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