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义相关论文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西方主义学说纷纷涌入,导致我国当代青年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媒体要引导我......
本课题试图提出中国现代美术合法性理论困境的解决思路,把“正名”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必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以“人类未来巨变......
作为一个民族和民族的一分子,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怀有一种由衷、深沉、真诚的崇敬和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抱有一种坚定、执着、......
对于1990年前后苏联的激进“转型”,美方的对策可以归纳为老布什政府的“三部曲”:苏解体前消极观望、以不变应万变;解体后的短暂震撼......
综观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来自异邦的外国人一直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影片中。这些外国人并非对现实中相关人物的简......
俄罗斯走向何方,是大西洋主义,还是欧亚主义,或者说是融入西方,还是独立自主,保留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外交界和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美国叙事,有一条明显的变化轨迹——主人公从1990年代初期奋不顾身地到美国去寻梦,到2008年以来集体......
三百多年来,俄罗斯迅速崛起,在崛起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俄......
基于对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文献解读,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年代的理论引进、199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叶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形态和文化思想都处于转型时期,使当时的艺术界陷入了西方主义或东方主义的怪圈......
美国学者康开丽在其论著中论述当代中国话剧中的美国人形象,认为中国话剧在处理美国人形象时隐含着西方主义的心态,中国学者吴戈则......
本文针对某教授的演讲,用科学史上的事实案例说明,近代中国相对于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确实明显落后了。但是,公元1500年......
本文将通过新中国17年期间引进的18部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译制片,讨论西方主义在中国作为手段和目的的体现。在17年期间,译制片是中国......
鲁滨逊一直以正直、勇敢、智慧的形象示人,然而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他其实是一个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白人,通过语言、宗教殖民......
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蝴蝶君》讲述的是一个由于东西方主义偏见造成的悲剧。这部剧作颠覆了西方传统认知中的东方女性形象和东西方话......
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转译、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
达姆罗什将"世界文学"视为一种关系,将民族文学以翻译的方式推进到全球文学传播和全球阅读的流程与空间当中。本文借助于这种"世界......
在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语境中研究跨文化的中国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起点,相关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
后殖民理论思潮是继后现代之后当今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又一大理论热点。该思潮迅速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这一理论语境下,如何建设好具......
本文关注的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对中国现代作家徐訏在小说创作上的影响,具体而言,则是梅里美的旅行文学写作对徐訏的启发和......
"你们"与"我们"、"东方"与"西方",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以自我为中心,建构对于他者的想象,误解、误读与认......
《阿凡达》是一部体现拍摄技术和导演哲学思想完美结合的绝世佳作,是一部较为典型的后殖民电影。该部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在技......
在民国时期的南京期间,赛珍珠和约翰·洛辛·布克共同经历不幸福的婚姻,照顾残障女儿,并从事文学事业。她在这个时期的小说和回忆......
西方主义一般有两重含义:一是对"西方世界"的成见,如,认为"西方世界"是一个丧失人性的(dehumanizing)的世界等。此含义下的"西方世......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迷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
翻译诗学是动态的,造成翻译诗学变脸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西方主义角度入手,结合史料,研究了中国近代以来由于官方话语体系......
"斯拉夫主义"本为历史名词,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在19世纪末趋于沉寂。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急剧的社会转型,俄罗斯的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