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相关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因其题材特殊性、意涵丰富性成为面向世界述说关于传统中国寓言故事的影像载体。外国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映照......
学位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性别隐喻始终存在,是主流意识对身份认同和想象的主要体现,除了在东西方比较语境中能够找寻,性别隐喻还充斥在文......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1932—2018)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移民三杰”之一。《抵达之谜》是其出版于1987年的一......
1979年,民主柬埔寨执政的时代宣告结束,柬埔寨正式进入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时期,但柬埔寨国家动荡的政权并没有改变,由于长时间......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之一。她用细腻的文笔不仅描绘出在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还重新书写了殖民统治对他......
《刻骨铭心》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首部自传,讲述了她从1919年出生到1949年等待回到英国这之间30年的人生。在后殖民主义......
小说《神秘的河流》主要讲述了主角索尼尔个人经历及其移民澳洲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身份问题仍是现阶段后殖民主义文化中最受关注......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战争历史电影。十余年后去重新审视这部当时被誉为“最接近奥斯卡的中国电影”,不难发现影......
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中有许多契合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元素。一些学者聚焦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与胡赛尼作品之间的联系,认为其重构了阿......
非洲农业问题是不同阶段全球化影响下的政治经济现象,是不同阶段外部强烈干预导致非洲传统农业文明中断的结果。农业既是以植物和......
原始主义理论在西方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打磨,其最初表现为一种对祖先文化的信仰。在经历了中世纪的冷落后,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再次......
西塞罗长期被树立为翻译研究领域重视“意译”的先驱,被奉为西方翻译理论的首创者,学界对他翻译思想的认识形成了代代传抄的“经典化......
在西方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中,“游牧”是指全球跨国迁移以及不断越界流动的思想批判意识。美国华人学者则将“游牧”视为审视其民族......
期刊
后殖民主义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风靡全球学界,对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殖民主义由于关注第三世界的当代文化......
传统译论提倡应遵循忠实、对等原则,误译被完全否定。随后殖民理论发展,翻译研究涉及到了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权力和文化的差异......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世界文学观念的起源伴随着殖民进程的开启与东方文本的欧洲流通,但是以卡萨诺瓦为代表的理论家在对世界......
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为外形丑陋,在诞生之初就遭遇了无情抛弃,并在数次尝试融入人类社会失败后,......
独立后的印度政治电影不断尝试以艺术想象力为面临各种矛盾的印度设想解决方案,进而生产出了诸多政治导向的审美意识形态。印度政府......
兰心大戏院在戏院林立的上海一直处在重要地位。历经100多年的历史,兰心大戏院的文化身份一直在发生变化。论文通过后殖民主义的理......
20世纪的台湾女性剧场,勇敢面对“女性身体”,跨越“后殖民主义”“父权制”的迷思,以“身体”来刻画角色的“精神世界”,在反抗父权制......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自传性极强的作品。作者胡赛尼通过主人公阿米尔为自己代言,表现了流亡海外的阿富汗知识分子在经历文化冲突、......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刻画了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他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之一,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可是,......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生中创作出很多著名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为儿童创......
旅澳华裔艺术家周小平先生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土著文化的华人艺术家。本文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将周小平先生在《海参》及《重......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从字、词、句为单位......
本文基于阿尔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景观"理论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世界体系视角"的"交叉模型......
铃木三重吉是夏目漱石早年的弟子,在《杜鹃》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千鸟》之后,作为作家出道。其后也因创作了一些浪漫性、抒情性的作......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在印度的传播,印度开始出现了一批以女性为中心、以女性为话语表达主体或着重描写女性情感和意识变化的影片,他们......
1993年,托妮·莫里森凭借《宠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这位非裔女作家的多元文......
后殖民主义主要描述的是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通过对殖民话语解构的方式反抗宗主国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以达到重构西方“主体”概......
基于萨义德东方学的文化启示,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
世人熟知的赛珍珠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是为人权和女权奔走呐喊的社会活动家.除此之外,赛珍珠还是一位......
后殖民主义自19世纪70年代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聚焦于西方帝国各种形式的殖民霸权,探索消解文化霸权的有效途径。霍米·巴巴作为后......
摘要:后殖民主义理论承续自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其核心命题之一是对文化身份的探讨。澳门土生族群是中葡文化的混血者,土生葡人作......
研究印度尼西亚电影(以下简称为印尼电影)文化,必须意识到它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国家文化、民族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印尼电影文化与......
摘要:电影本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决定了电影为社会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而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眼睛,往往反映着影片的主题和内容。为了加......
本文在国内对零翻译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考察“零翻译”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得出结论......
后现代思潮正逐步影响到传统的圣经文学批评领域。在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进路之后,圣经文学与电影的比较研究近年来也成为......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末,后殖民主义将翻译与文化联系,重新审视翻译中的权力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理......
翻译理论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审视和思考,才能使理论建设更加客观、科学、合理。民族具有社会、民族、文化等多重意义,翻译理论的民族......
通过对贾樟柯电影《海上传奇》这一文本的细读,以及与上海世博会、戛纳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等文化事件的关联,运用文本的意识形态......
运用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视角对建筑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以20世纪70年代为时间节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把自以为的“先进优秀......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理论,主要针对殖民地在殖民期过后与宗主国间的各类关系进行探究的理论.本文研究对象为罗启锐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