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消极控制和青少年攻击:父母权威知觉的中介及父母温暖支持的调节机制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消极控制是父母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采取的不顾及孩子想法的强制性行为。消极控制的父母试图通过操纵孩子情感或支配孩子行为的方式给孩子“立威”,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减少攻击行为。这些控制性的养育方式真的会让孩子认可父母权威,进而减少攻击行为吗?如果只有一方父母扮演消极控制者的角色,另一方父母扮演温暖安慰者的角色,这又会对青少年的父母权威知觉和攻击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通过检验四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积极养育情境下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在父母消极控制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由于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问卷未在国内使用,在经国外父母权威知觉问卷编制作者的允许后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研究1部分,我们向457名六、七年级中学生发放修订版的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据后对该问卷的测量学指标进行检验。在研究1的基础上,研究2和研究3分别对父母消极行为控制和父母消极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索,并考察父母权威知觉的中介及父母温暖和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考虑到父母养育角色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研究2和研究3各分为两部分:研究2具体考察父亲(母亲)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青少年父亲(母亲)权威知觉的中介和母亲(父亲)温暖的调节作用;研究3则具体考察父亲(母亲)消极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青少年父亲(母亲)权威知觉的中介和母亲(父亲)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
  (1)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保证了使用该问卷测量中国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状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青少年父亲权威知觉部分中介父亲粗暴养育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母亲温暖调节了父亲粗暴养育通过父亲权威知觉影响青少年攻击的间接路径,即母亲温暖缓冲了父亲粗暴养育对青少年父亲权威知觉的消极影响。
  (3)青少年母亲权威知觉在母亲粗暴养育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亲温暖调节了母亲粗暴养育通过母亲权威知觉影响青少年攻击的间接路径,即父亲温暖缓冲了母亲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母亲权威知觉的消极影响。
  (4)青少年父亲权威知觉部分中介父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母亲自主-支持调节了父亲心理控制通过父亲权威知觉影响青少年攻击的间接路径,即母亲自主-支持缓冲了父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父亲权威知觉的消极影响。
  (5)青少年母亲权威知觉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亲自主-支持调节了母亲心理控制通过母亲权威知觉影响青少年攻击的间接路径,即父亲自主-支持缓冲了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母亲权威知觉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父母粗暴养育和心理控制均会通过弱化青少年对父母的权威知觉来增加其攻击行为的风险,而一方父母的温暖或自主-支持可以缓冲另一方父母粗暴养育或心理控制给青少年父母权威知觉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避免令人厌恶的粗暴养育和心理控制行为,因为强势的权力控制并不会使青少年认可父母权威,反而会增加其攻击行为的风险。教育工作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有效的养育技巧,如推理、归纳等,减少父母消极控制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和精神卫生问题,在15至29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而评估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自杀意念,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预防自杀以及自杀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敏感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尽早发现自杀风险存在的可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了武汉市
学位
结束咨询的过程包含了“分离”、“告别”、“完成”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咨询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且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激增,利用结案阶段巩固和延续当事人的咨询收获,是提升高校咨询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界对结案阶段的关注度并不高,缺乏结案阶段的实证研究。故本研究旨在探索结案阶段的咨询师行为和当事人视角,以此为结案阶段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包含两个质性研究。研究一以16个完整咨询
学位
近年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和低主观幸福感成为研究的热点,过度的依赖手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智能手机成瘾对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试图引入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之间是否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以其丰富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
学位
说话是一种通俗说法,本研究中的说话一词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指人们通过喉咙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的言语,除了内容等因素外,其响度(音量)的高低也会对交流各方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上常有讨论高音量的口头言语令人感到厌烦、不文明的话题与新闻;生活中也有部分人吵架或发怒时会提高口头言语音量。但是,以往很少有研究探讨较高响度口头言语对倾听者与说话者本身情绪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较高响度的口
学位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分享给他人的过程,它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及其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自我表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际交往的新方式。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网络自我表露的量表尚未有公认的研究工具,国外关于网络自我表露的测量更多的是直接采用一般自我表露量表或从中抽取若干维度进行测量,只是在自我表露的前面冠以“在网络情境下”的字眼,且国内外网络文化背景差异
初中物理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应该以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认知诊断测评(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CDA)可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认知诊断反馈报告,让学生了解自己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帮助个体制定更客观更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然而,现有的物理认知诊断研究
学位
公正世界信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持有这一认知的个体坚信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正公平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得到其应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都是个体所得的。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主观内定的衡量标准对自我生活质量所做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的总体评价,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这两个方面。而亲社会行为则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自身而言无明显好处,但对行为受体带来利益的行为,主要有谦让、赠予、合作、安慰、分享
学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自古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民间文化中,因果报应思想不仅强调行为者自身的善恶有报,更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体现于一家之中的报应形式。当前关于因果报应思想的研究,多基于社会学、宗教学等视角,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探讨,较少从心理学视角对其心理机制、影响因素等,从认知与决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而因果报应思想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层面的探讨则对于民间信仰的认识
在句子中,句法是指词汇构成句子的规则,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信息。句法和语义是影响句子加工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如何作用于句子加工、以及句子加工中二者的交互关系如何却一直存在争论。句法优先加工理论认为,句子加工是模块化且分层级进行的。人们首先在句法原则的引导下建构句子结构,然后再利用词汇、语义、语境等非句法信息对建构的句子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约束限制理论则认为句子加工按照平行、并列的方式进行,语义
学位
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修辞方法,亦是认识手段。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用熟悉的简单的具体的概念理解熟悉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手段,是从具体概念映射到抽象概念,反映的是认知空间的关系,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图像模式。概念基于身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经验,是人们认识空间和身体的结果,因此在隐喻中,空间隐喻最为常见和最为基础,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数据稀少,但是我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