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辅助下的腰椎关节形态与腰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ing_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模型在腰椎屈伸位片及腰椎CT轴位片上自动测量腰椎间成角、椎体间位移及腰椎CT横断面小关节角度的可行性,同时探究腰椎小关节角度与性别、年龄、腰椎节段的关系,最后探究腰椎小关节形态的变化是否与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有关,探讨腰椎小关节结构变化在腰椎滑脱及动态椎间不稳的发展规律。方法:使用选取解剖标志点的方法测量腰椎间成角、椎体间位移及腰椎CT横断面双侧腰椎小关节角度。每个标志点由人工进行标注,标注后,使用改进的U-net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其识别图像上的解剖标志点使其完成对图像上角度及位移的自动测量并验证模型性能。最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研究腰椎小关节横断面角度与年龄、性别、腰椎节段的关系。最后对比分析腰椎小关节角度和左右差异与腰椎滑脱及腰椎动态不稳的关系。结果: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影像科获取于2019-2020行腰椎屈伸位片及腰椎CT检查的患者的图像数据,共1930名患者。经纳入、排除的标准筛选后,最终共有486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93例,女性患者293例,年龄范围为20-89岁,平均年龄为57.30±12.04岁。男女组内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深度学习模型在自动测量椎体间成角角度、椎体间位移、双侧腰椎小关节角度上的相关性均能达到较好水平(ICC:0.88-0.97,r:0.90-0.97)。测量误差方面,椎体间成角平均误差为0.80度-2.14度(最小为屈位L3、L4椎体成角:0.80度,最大为伸位L4、L5椎体成角:2.14度)、椎体间位移平均误差为0.33像素-4.01像素(最小为伸位L4、L5椎体位移:0.33像素,最大为屈位L5、S1椎体位移:4.01像素)、腰椎小关节角度平均误差为1.52度-3.04度(最小为L3、L4右侧小关节角:1.52度,最大为L4、L5右侧小关节角:3.04度)。(2)纳入229例无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患者,其中纳入男性患者共104例,女性患者共125例,其年龄区间介于2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7±12.57岁,男性女性两组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将纳入研究的229名患者分为20-40岁、40-60岁、60-80岁三组,其中随着年龄增大,腰椎小关节角度呈降低趋势(p<0.05),即腰椎小关节向矢状化发展。同时腰椎节段越接近骨盆,腰椎小关节角度逐渐增大,即腰椎小关节向冠状化发展(p<0.05)。(3)将L3/4,L4/5,L5/S1三个节段的图像分为正常对照组、腰椎不稳组、腰椎滑脱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在三个节段各100例,腰椎不稳组在三个节段分别为50、61、57例;腰椎滑脱组在三个节段分别为60、124、24例。统计结果显示:腰椎不稳患者的腰椎小关节向性较正常人更偏向矢状化,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小关节向性较腰椎不稳患者矢状化更加严重。同时腰椎不稳患者的左右腰椎小关节角差异较正常人更大,腰椎滑脱患者的左右腰椎小关节角差异较腰椎不稳患者更大(p<0.05)。结论:(1)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相对准确地识别腰椎屈伸位片及腰椎CT横断面图像上的标志点,同时对角度及位移的测量也能达到相对精确的效果。深度学习可能为临床上影像学参数的测定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手动测量时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为临床上的阅片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它在骨科的图像处理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随着年龄增大,腰椎小关节角度呈缩小趋势,可能与老年人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同时,从L3/4到L5/S1,腰椎小关节角度呈增大趋势,这种趋势在腰椎做前后屈伸运动时起到限制椎体过度前后移位的作用;最后,性别与腰椎小关节角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3)与正常腰椎相比,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小关节角度呈缩小趋势,同时双侧小关节角度常不对称,这种矢状化及不对称化趋势可能由于腰椎小关节受到长时间的应力作用导致结构重构及腰椎神经受压导致的患者不正常步态和腰部用力习惯所致;也可能由于其矢状化和不对称性,腰椎小关节维持腰椎稳定功能较弱,使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易于发生;同时腰椎动态不稳患者的腰椎小关节角度相较于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小关节角度矢状化为轻,同时腰椎前后移位幅度较小,在腰椎不稳时期,就已发生腰椎小关节的结构改变。
其他文献
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人死于直肠癌,作为一种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进展的原因即使是目前也不能详尽。以往人们认为TNM分期在决定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如果抛开肝、肺等远处转移,即使是相同的N分期和T分期,患者的预后也大不相同,于是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北美放射学
学位
介绍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用两步法制备2-甲基哌嗪,总收率60.2%。
期刊
目的探讨高IgM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该患儿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起病,入院后免疫功能检查提示IgG、IgA明显降低,IgM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患儿外祖父母、父母、姨母、姨父、表兄妹以及弟弟免疫五项(IgG、IgA、IgM、补体C3、C4)均正常。患儿行基因检测,家
会议
党建引领银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政治层面、思想层面、组织建设层面三个维度着手,确保党组织方向不偏离主线。本文就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在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力建设实践策略的基础上,从内外部和谐环境建设、凝聚力量、合规发展三个方面得出启示。
期刊
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其中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ACo A)的发病率最高。ACo A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低钠血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使患者病情加重,不但可以使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由于ACo A与下丘脑、垂体
学位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能促进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换药痛苦,还能减轻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但由于工业化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其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而我们根据工业化VSD的基本原理,利用临床上容易获得的低廉材料,设计了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简易VSD),并应用于临床,而本研究目的就是
学位
研究目的:汇总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病理检查及预后情况),了解不同年龄层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倾向性及差异,从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有类似临床表现的人群对于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的筛查意识,从而实现相应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高相关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住院患
学位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具有很好的融合率和临床成功率,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因此被视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然而,这种内固定兼节段融合的方式丧失了病变节段的活动能力,致使相邻节段活动能力代偿性的增加,从而加速了相邻节段的退变。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和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柱手术逐渐从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转变。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手术主要分为后路内镜下颈椎椎间孔成形术(Posterio
学位
目的:探讨BMI联合腰围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罹患结直肠癌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及治疗的18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患者BMI、腰围、伴随疾病、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发热、吻合口瘘等)基本情况。本研究结果将评价肥胖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为9人(5%)
学位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排名第三。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然而,通过外科手术很难确保肿瘤细胞被完全清除,残留的骨肉瘤细胞可以在骨组织内和周围存活,从而导致肿瘤复发。为了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外科手术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全身化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脱发、呕吐和骨髓抑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