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水稻所表达的Bt(Bac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对靶标害虫表现出高度抗性的同时,其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也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转Bt基因水稻所表达的Bt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从转基因水稻传递到植食性昆虫,再从植食性昆虫传递给寄生性天敌。基于转Bt基因水稻—靶标害虫—寄生性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来评价Bt蛋白对靶标害虫安全性时,由于靶标害虫的生长发育受到Bt蛋白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寄生蜂寄主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寄生蜂发育也受到不利影响,即“寄主质量介导效应”。由于“寄主质量介导效应”的存在降低了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评价的准确性。利用抗Bt蛋白的靶标害虫抗性品系可以规避这种效应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获得抗性品系存在周期长、费时费力、效率低等问题。麦蛾柔茧蜂是印度谷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在转基因水稻储存时,Bt蛋白可能通过印度谷螟的血淋巴传递给麦蛾柔茧蜂。因此,需要评价Bt蛋白对麦蛾柔茧蜂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Cry2Aa蛋白注射到印度谷螟的血淋巴中,将印度谷螟的血淋巴作为载体把Cry2Aa蛋白传递给麦蛾柔茧蜂。从而规避了“寄主质量介导效应”,准确评价Cry2Aa蛋白对麦蛾柔茧蜂的生长发育、繁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转cry2Aa水稻T2A-1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数据。同时利用Meta分析对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印度谷螟取食T2A-1稻谷两天后,血淋巴中Cry2Aa蛋白含量为176.0 ng/g,为麦蛾柔茧蜂的实际暴露量。向每头印度谷螟4龄幼虫注射200 ng Cry2Aa蛋白(400nl*0.5 ng/nl),2 min内Cry2Aa蛋白可以在全身血淋巴中均匀分布。我们发现在印度谷螟在寄生状态下血淋巴中Cry2Aa蛋白降解速度缓慢,并在三天内血淋巴中Cry2Aa蛋白的浓度(2028 ng/g)始终高于实际暴露量的10倍以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自然状态下的Cry2Aa蛋白相同,同时通过生测实验表明血淋巴中的Cry2Aa蛋白仍具有生物活性。将配对后麦蛾柔茧蜂雌成虫接入新注射的印度谷螟4龄幼虫产卵6 h,移除寄生蜂和多余的卵,保证每头幼虫体表只有一粒卵。三天后,将麦蛾柔茧蜂幼虫转移到新注射且被寄生(寄生6 h后去除寄生蜂和全部卵)的印度谷螟4龄幼虫体表,供其继续取食直至化蛹。选择牛血清蛋白(BSA)作为阴性对照,雪花莲凝集素(GNA)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ry2Aa蛋白对麦蛾柔茧蜂的发育历期、雌性比、蛹重、初羽化雌、雄虫体重、成虫寿命、生殖力以及酶活(SOD、CAT、TPS、t-Pro及GR)均无显著影响,而阳性对照GNA对麦蛾柔茧蜂发育历期、蛹重、初羽化雌雄成虫体重、成虫寿命、生殖力以及酶活(SOD、CAT、TPS、t-Pro及GR)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数据库中搜索已经发表的关于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的文献,整理筛选后进行Meta分析。通过转基因植物-靶标害虫(对Bt蛋白敏感品系)-寄生性天敌传导的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Bt蛋白显著延长寄生性天敌的发育历期,降低寄生性天敌的存活率、生殖力和寿命。通过转基因植物-靶标害虫(抗Bt蛋白品系)-寄生性天敌传导的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生殖力以及寿命均没有显著负面影响。通过人工饲料传递的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Bt蛋白对寄生性天敌的生殖力以及寿命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我们通过将Cry2Aa蛋白注射到寄主的血淋巴中,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来避免寄主质量介导效应对寄生蜂的安全性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Cry2Aa蛋白对麦蛾柔茧蜂没有负面影响。同时,本实验为评估Bt蛋白对靶标生物的寄生性天敌的安全性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