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话题,而工会是联系员工、企业与政府的核心纽带,也是为员工提供组织归属、利益保障的坚强后盾。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变化与人民需求层次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青睐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从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与丰富。工会作为员工的权利维护组织,应当肩负起提升员工幸福感的重要责任,才能更好地维系与稳定员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工会参与是以工会组织为连接点,沟通与平衡员工、企业与政府的诉求,维护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的一系列活动。而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面对逐步丰富的企业形式和日益复杂的劳资关系,如何让员工幸福地工作,让企业经营活动和谐地开展,工会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此,在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山大学社开展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匹配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结果形成数据库,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索了工会参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并且引入工作环境变量来观测该关系的变化。同时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个体特征、稳定的收入、社会关系、舒适的工作四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引入了相关的控制变量集Zi,控制变量集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收入和年龄的平方项与受教育程度的平方项。
在分析过程中,将主动加入工会和被动加入工会合并与未加入工会对比来衡量工会参与行为,随后分析其与幸福感的关系。在引入工作环境变量后进一步观测其关系变化情况。本文提出假设,员工的工会参与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H1)。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H2)。员工的工作环境加强了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正向影响(H3)。在此之后,还展开了稳健性分析和分样本分析。用员工生活满意度替换幸福感,得到工会参议、工作环境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与之前使用幸福感的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同。考虑到女性和男性幸福感的平均水平不同和中国特有的城乡户籍体系,分别对不同性别和不同户籍的员工做了分样本分析。在此之后,引入不同形式的工会参行为变量,用是否参与工会组织的活动和你觉得工会对你是否有帮助替换是否有工会参与行为,分析工会参与影响员工幸福感的机制。最后,区分不同的工作环境,分析了工作环境是否会影响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效果。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工会参与行为是会显著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工作环境也会显著影响员工幸福感。假设H1和H2成立。但工作环境并不会让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加强。假设H3不成立。最终的结果表明,工会参与对员工幸福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一方面这种增强作用随着工会参与形式的变化而不同,工会除了组织一般的集体活动还存在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工会参与对员工幸福感的增强作用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户籍的群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区分不同户籍、性别的分样本分析中发现,男性参与工会对其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农村户籍员工参与工会更容易感到幸福。最终结果也可以发现,工作环境会影响幸福感也会影响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工作环境对工会参与的幸福感促进作用不存在直接的加强效果,员工工会参与的行为会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种幸福感的增强效果不能超过因为工作环境变差带来的幸福感的降低。另一方面,在比较适中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消失,在过于舒适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显著性降低。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关于工会组织与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强工会建设,积极渗透工会参与度。让员工从简单加入到积极参与,让管理规范更加切实有效;二是注重工会的差异化发展,切实抓住员工的利益诉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工会组织制度与规则。三是优化工作环境,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平衡企业成本与员工利益诉求,为工会的职能角色创造良好的发挥平台。四是扩展工会的影响,创新工会参与的形式,杜绝把工会活动开展成流于形式的简单集体活动,畅通意见反馈渠道,积极开展满足广大员工合理诉求的活动,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农村员工和年龄较大的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关心与引导。扩展工会的影响范围的同时,培养员工通过工会科学合理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促进人民幸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层次,促进社会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本文主要的贡献是在于,少有文献对工会参与和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说明,本文利用劳动力个体数据,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所用的数据与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本文还存在工作环境指标比较主观,内生性无法控制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加入相应的工具变量来对内生性进行调整,加入综合的工会参与指标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工会参与影响幸福感的机制。丰富数据来源,加入客观的工作环境衡量指标,让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因此,在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山大学社开展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匹配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结果形成数据库,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索了工会参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并且引入工作环境变量来观测该关系的变化。同时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个体特征、稳定的收入、社会关系、舒适的工作四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引入了相关的控制变量集Zi,控制变量集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收入和年龄的平方项与受教育程度的平方项。
在分析过程中,将主动加入工会和被动加入工会合并与未加入工会对比来衡量工会参与行为,随后分析其与幸福感的关系。在引入工作环境变量后进一步观测其关系变化情况。本文提出假设,员工的工会参与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H1)。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H2)。员工的工作环境加强了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正向影响(H3)。在此之后,还展开了稳健性分析和分样本分析。用员工生活满意度替换幸福感,得到工会参议、工作环境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与之前使用幸福感的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同。考虑到女性和男性幸福感的平均水平不同和中国特有的城乡户籍体系,分别对不同性别和不同户籍的员工做了分样本分析。在此之后,引入不同形式的工会参行为变量,用是否参与工会组织的活动和你觉得工会对你是否有帮助替换是否有工会参与行为,分析工会参与影响员工幸福感的机制。最后,区分不同的工作环境,分析了工作环境是否会影响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效果。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工会参与行为是会显著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工作环境也会显著影响员工幸福感。假设H1和H2成立。但工作环境并不会让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加强。假设H3不成立。最终的结果表明,工会参与对员工幸福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一方面这种增强作用随着工会参与形式的变化而不同,工会除了组织一般的集体活动还存在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工会参与对员工幸福感的增强作用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户籍的群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区分不同户籍、性别的分样本分析中发现,男性参与工会对其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农村户籍员工参与工会更容易感到幸福。最终结果也可以发现,工作环境会影响幸福感也会影响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工作环境对工会参与的幸福感促进作用不存在直接的加强效果,员工工会参与的行为会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种幸福感的增强效果不能超过因为工作环境变差带来的幸福感的降低。另一方面,在比较适中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消失,在过于舒适的环境中,工会参与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显著性降低。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关于工会组织与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强工会建设,积极渗透工会参与度。让员工从简单加入到积极参与,让管理规范更加切实有效;二是注重工会的差异化发展,切实抓住员工的利益诉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工会组织制度与规则。三是优化工作环境,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平衡企业成本与员工利益诉求,为工会的职能角色创造良好的发挥平台。四是扩展工会的影响,创新工会参与的形式,杜绝把工会活动开展成流于形式的简单集体活动,畅通意见反馈渠道,积极开展满足广大员工合理诉求的活动,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农村员工和年龄较大的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关心与引导。扩展工会的影响范围的同时,培养员工通过工会科学合理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促进人民幸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层次,促进社会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本文主要的贡献是在于,少有文献对工会参与和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说明,本文利用劳动力个体数据,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所用的数据与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本文还存在工作环境指标比较主观,内生性无法控制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加入相应的工具变量来对内生性进行调整,加入综合的工会参与指标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工会参与影响幸福感的机制。丰富数据来源,加入客观的工作环境衡量指标,让分析结果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