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U-S”模式的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出席少先队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工作者,更是少先队员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专业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程度与少先队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引导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实现全面发展的保证。职后培训在少先队专业化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通过职后培训促进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不仅是少先队辅导员个人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推动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整体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重庆市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的现状进行实证调研。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重庆市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的现状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总结出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征为各部门之间职能定位不清晰、协作不够以及保障机制不足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第三部分提出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协同理论作为构建“G-U-S”模式的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的理论基础,并把系统性、联动性和长效性作为机制构建的原则。第四部分针对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基础,提出构建“G-U-S”模式的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的策略:一是组织管理机制,厘清政府、高校、中小学在培训机制中的权责关系;二是协同运行机制,对培训机制的具体运行进行描述;三是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评价与激励的角度保障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的长效运行。本研究着力点在当前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模式运行现状及问题的反思上,进行“G-U-S”模式的建构,从而提高政府、高校、中小学在少先队辅导员职培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为“三位一体”的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提供了依据,以期为当前少先队辅导员职后培训机制的研究开拓思路,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同性恋偏见是人们对同性恋群体及其成员的一种消极态度。基于恐惧管理理论,个体产生偏见的根本原因是外群体这种威胁会引发不安全感和死亡恐惧。外群体作为威胁不仅会对自身产生潜在威胁,还会对内群体产生潜在威胁,所以使得个体会对外群体表现出偏见。另外,依恋理论指出,在面对威胁性信息时,个体会基于内部工作模型提供一种防御功能,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倾向于依靠不同的内部工作模型使用不同的依恋策略来进行防御性加工。已有研
攻击是意图造成伤害行为的一个总括性术语,是在人类和动物的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适应性的竞争行为。然而攻击行为会对个体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危害社会的安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关系密切,一般攻击模型理论认为特质愤怒这一人格因素与挑衅情境因素通过认知、情感和唤醒的相互作用影响攻击行为,在决策和结果评价两个阶段心理资源的投入量决定最终的行为结果,因此对两者关系间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生理基础的探讨则
个体离开家乡地,于其他地区旅居会产生多文化经验。多文化经历可能会让旅居者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压力,人们可能找到缓解这些压力的途径,也可能难以适应旅居地不同的文化准则和社会条件(Oh et al.,2002)。在此过程中,旅居者还会将家乡和旅居地文化进行评价与对比,重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文化依恋和文化自信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认知态度,文化依恋侧重描述与文化群组间建立情感联系而产生的安全感(Hong e
儿童挑食行为被定义为儿童拒绝一系列熟悉和不熟悉食物的饮食行为(Smith,Roux,Naidoo,&Venter,2005)。挑食行为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暂时性的行为。研究发现儿童的挑食行为在婴幼儿期就会出现,2.5-4.5岁处于一个稳定流行时期(Dubois,Farmer,Girard,Peterson,&Tatone-Tokuda,2007),但是缺少挑食行为发展路径的研究。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
创造性领域一般性和特异性机制(后简称领域观)一直是创造性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持领域一般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存在一种基础创造性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任何领域表现出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持领域特异性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创造性认知能力存在于某一特定领域,且很难迁移到其他领域。近年来,研究者结合两个方向的观点提出了整合的模型,认为不同领域的创造性具有一个共享的创造性认知成分。该成分与特定领域的思维和知识技能共
视觉工作记忆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可以维持和操纵动态记忆中当前相关的视觉信息,以满足正在进行的任务的需求。比如过马路时监控周围的交通,在人流中寻找自己的朋友等,因此,视觉工作记忆是日常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视觉工作记忆的重要性,关于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热点之一。视觉工作记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容量有限,过去关于这种容量有限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个模型:插槽模型和连续资源模型。插槽
社会奖赏是个体所体验到的有益的、令人愉悦的社会刺激或社会互动。奖赏加工是对奖赏信息期待和感知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评价两个阶段。研究者发现个体早期经验会影响成年期的奖赏功能。根据依恋理论,个体在早期与依恋对象的互动经历会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依恋风格和内部工作模型,并影响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因此,依恋可能是影响个体对社会奖赏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恋研究指
创造性(Creativity)是指创建、生产、造就等,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当今学界广泛认可的创造性的概念包括两个核心特征:独特性或新颖性(Originality or Novelty or Uniqueness)和实用性或适用性(appropriateness or usefulness),而创造性思维按照思维开展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DT)和聚合思维(C
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自然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产后的雌性动物既需要保障后代的存活,还需根据后代快速的生长发育来不断调整母性行为,从而保障后代的需求。因此,母性行为在产后的变化既离不开母体情感动机系统的参与,也需要执行功能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协调。然而,较少研究关注母性行为在产后早晚期的动态变化和合理衰退过程,即使这一过程对后代发展和母亲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研究将从时间角度探讨产后早晚期母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师范院校承担着培育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师范生质量的重要标尺。当前,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统一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各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参差不齐,进而使得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凸显出构建一个普适性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