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问题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是推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坚实力量。培育高中生的劳动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满足当下高中生创新性发展需求;也有助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长久发展,坚持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高中阶段重视课程知识培育,轻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造成了高中生劳动意识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劳动认知固化、劳动态度模糊、劳动意志欠缺、劳动能力不足等方面,使得高中学校整体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仍存在困境。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教育的相关论述,切合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学科交叉法,聚焦于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的问题。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是推进高中思政课课程改革的内生动力,是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工作落地生根的创新实践。本文从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出发,通过调查与课堂观察等途径,进一步探寻了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现状。发现当下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还存在重视不够、内容模糊、素材单薄、实效不强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丰富高中思政课劳动教育资源、优化劳动教育教学方式四个方面,为强化高中思政课劳动意识培育提供对策建议。以期助力高中生劳动意识的养成,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其他文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这也为我国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价值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对初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部分初中生生命意识淡
学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劳动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基本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论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双重属性,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
学位
话语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从话语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重新审视和分析,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锻造,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等要素统一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突出特征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年。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了这一重任,“四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推动
学位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几项举措,包括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以此对X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剖析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
学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注重培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不仅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体现,也引导着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优质素材。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
学位
网络连接世界,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革新课堂的利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课程资源是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素材、题库等在教学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有
学位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
学位
学习投入是一种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沉浸于学习之中,持续的、富有积极情感的状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是学业成就和辍学率的预测变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习投入由于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初中生学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主题。已有大量横向研究描述了环境因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大部分研究分别发现近期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的影
学位
学业拖延是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指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习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学校中相当普遍。一方面,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阻碍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它还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前人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验证了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