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学业拖延是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指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习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学校中相当普遍。一方面,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阻碍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它还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前人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验证了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指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习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学校中相当普遍。一方面,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阻碍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它还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前人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验证了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并非只有学业压力,个体遇到的其他形式的压力是否也与学业拖延存在联系还尚未有研究检验。此外,累积压力假说和匹配-不匹配假说提示我们,除了发生在近期的压力(近端压力),个体在早期受到的压力(远端压力)依然会对自身产生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探究压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也需要考虑到远端压力的作用。综上,本研究拟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近端压力(生活事件)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并检验状态焦虑的中介与远端压力(童年期虐待)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75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和儿童虐待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在控制年级后,生活事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2)状态焦虑在生活事件和学业拖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生活事件→状态焦虑→学业拖延”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童年期虐待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童年期受虐程度较高的个体,生活事件对童年期受虐程度较低的个体的状态焦虑正向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通过探索生活事件这一更具普遍意义的压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发现了压力与学业拖延的正向联系并非仅存在于学业压力中,其他形式的压力也可能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种压力(近端压力和远端压力)存在累积现象,并会通过状态焦虑作用于学业拖延。研究结果深化拓展了人们对压力与学业拖延关系的认识,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的地位、主体、实践、价值和目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如“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为人类造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未来总是属于青少年的。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这也为我国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价值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对初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部分初中生生命意识淡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劳动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基本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论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双重属性,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
话语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从话语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重新审视和分析,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锻造,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等要素统一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突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年。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了这一重任,“四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推动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几项举措,包括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以此对X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剖析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注重培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不仅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体现,也引导着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优质素材。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
网络连接世界,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革新课堂的利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课程资源是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素材、题库等在教学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有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
学习投入是一种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沉浸于学习之中,持续的、富有积极情感的状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是学业成就和辍学率的预测变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习投入由于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初中生学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主题。已有大量横向研究描述了环境因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大部分研究分别发现近期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