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精神为依托,以高中思政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溯大别山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梳理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发挥大别山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归纳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若干思路。本文涵盖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涵盖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等。第二章论述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首先阐述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对大别山地区的范围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了界定,然后借助史论结合的方法,以四个关键历史节点整体论述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整理并归纳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并论述了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时代意义,为后续研究确定理论依据。第三章对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大别山精神和高中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对丰富高中思政课教育资源、培养高中生的价值观、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对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续对策研究提供针对性地解决思路。第五章是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对策,从明确教学原则、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加强课程整体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建设性意见,并提供教学案例,提升研究可信度。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刻。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在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就包含“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能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教育的核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政课因其本身具有的时效性强的特点,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信息储备量有很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更新的速度无法跟上最新的时事,教学模式也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和学习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的地位、主体、实践、价值和目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如“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为人类造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未来总是属于青少年的。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这也为我国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价值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对初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部分初中生生命意识淡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劳动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基本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论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双重属性,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
话语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从话语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重新审视和分析,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锻造,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等要素统一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突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年。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了这一重任,“四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推动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几项举措,包括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以此对X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剖析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注重培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不仅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体现,也引导着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优质素材。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
网络连接世界,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革新课堂的利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课程资源是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素材、题库等在教学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