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种不同负压区间引流方式对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不同负压区间引流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于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因Ⅲ级或Ⅳ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A组、B组、C组分别采取负压值为(470,735]mm Hg、(205,470]mm Hg、(0,205]mm Hg三个不同负压区间的引流方式,D组采取无负压引流,当24h内引流量小于50ml或引流至48h时拔出引流管。观察并记录术后6-8h、8-16h、16-24h及拔管时的引流量,同时对比四组患者术后72h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关节功能、疼痛、肿胀等指标,采用SPSS 18.0软件对各组相应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总引流量A、B、C、D四组患者分别为374.23±70.95ml、295.53±69.24ml、233.67±64.13ml、192.37±51.06ml,A组明显高于B、C、D三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0.05),但C、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A、B、C、D四组分别为39.67±3.79h、36.78±5.24h、33.64±4.56h、42.77±3.47 h,D组明显长于A、B、C三组(P<0.05),而C组的拔管时间最短(P<0.05)。术后72h总失血量A、B、C、D四组分别为1107.14±100.65ml、902.65±138.15ml、658.04±104.74ml、531.35±80.83ml,其中A组明显高于B、C、D三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0.05),但C、D两组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四个组的输血量及输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膝关节周径差在术后24h、拔管时、术后72h时D组均明显大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8h、12h、24h时的疼痛VAS评分比较A组、D组均明显大于B组或C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第2、3天CPM机最大屈膝角度及术后第2、3、4天主动最大屈膝角度D组均明显小于A、B、C三组(P<0.05),而A、B、C三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1负压值为(470,735]mm Hg、(205,470]mm Hg的区间引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TKA术后的引流量、失血量,但并没有增加术后的输血率及输血量;相比其他组,负压值为(0,205]mm Hg的区间引流在能确保有效引流的同时,不会增加TKA术后的引流量、失血量及输血量。4.2合适的负压区间引流能够明显减少TKA术后的拔管时间,增加引流效率,降低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ERAS),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细胞焦亡在小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导致的膀胱病理生理变化中的作用,初步探索BOO对细胞表面整合素的影响以及与细胞焦亡的关系。深入了解和认识BOO过程中膀胱平滑肌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的特点,为BOO后膀胱功能损害的预防及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人为构建小鼠膀胱出口梗阻疾病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q RT-PCR检测膀胱中蛋白及基因的变化;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膀胱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观察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HBO治疗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HBO对肾IR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下尿路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早期下尿路症状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及射洪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受前列腺增生手术的233例患者。其中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166例,在射洪市人民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 LEP)患者67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一步到位筋膜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对积水肾损伤的影响,为一步到位筋膜扩张法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建立成年健康雄性贵州小型猪9头,选择套管法建立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切除左肾,随机分为分为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CPUUO组)和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RPUUO组),RPUUO组和CPUUO组用套管法造成右侧
目的:检测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幼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剂量的醋酸泼尼松龙对人成骨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TGF-β信号通路与激素性幼兔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1.60只8周龄的新西兰白兔,体重1.5~2.0kg。按随机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实验组(n=48),醋酸泼尼松龙7.5mg/kg双侧臀肌交替注射,每周两次,共注射8周;对照组(n=1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bstruction index,BOOI)、改良膀胱出口梗阻指数(modified bladder obstruction index,mBOOI)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手术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
目的:(1)观察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SCI)组织巨噬细胞表型的调节作用;(2)观察PB-MSCs移植对SCI大鼠体内局部组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经G-CSF动员的大鼠外周血进行PB-MSCs分离、培养,显微镜形态观察与流式细胞术鉴定PB-MSCs。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Sham组、SCI组、PBS组与PB-MSCs组,
目的:为了探究脊髓损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早期的影响,建立了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组(PNI组)和脊髓完全横断联合坐骨神经横断模型组(SCI组),通过检测两组模型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早期的神经残端华勒变性情况,以及使用小RNA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筛选出脊髓调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早期可能的miRNA。方法:(1)建立SD大鼠PNI组和SCI组模型,分别在第0天、3天和7天观察两组模
目的:探索MDSCs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骨髓炎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1)细菌生物膜克氏针的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h后取出,接种环无菌挑取单个菌落至15ml的氯化钠肉汤培养液中,并置于37℃的恒温摇菌箱中孵育18小时,调整细菌液浓度到1×107CFU/m L,取直径为1mm,长度为5mm无菌克氏针放置于细菌悬液中继续于恒温摇菌箱中孵育18小时,用
目的:探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CR-POPF)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预防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CR-POPF的发生,同时早期预测胰瘘的发生,能及时治疗并减少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病例资料。根据国际胰腺研究组(ISGPS)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R-POPF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