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大量适龄劳动力向城区迁移,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已经成为近十年人口流动的新趋势。怎样保护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然而,许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的流动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和高负荷的学业压力,出现了学业倦怠的现象,这对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也有悖于我国教育强国的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大量适龄劳动力向城区迁移,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已经成为近十年人口流动的新趋势。怎样保护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然而,许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的流动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和高负荷的学业压力,出现了学业倦怠的现象,这对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也有悖于我国教育强国的发展规划。以往研究发现,相对剥夺感会对流动儿童的偏差行为(如网络成瘾)和逃避行为(如职业倦怠)等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探讨相对剥夺感对流动儿童学业倦怠的影响。学业倦怠作为个体常见的逃避行为和偏差行为,也是影响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可能会受到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研究相对剥夺感对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研究公正世界信念和逆境信念在这里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使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学业倦怠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逆境信念量表对627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从中选取高学业倦怠水平的个体进行焦点解决取向的干预研究,以证明本文构建的模型。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在男女上都具有差异性,男性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较高。流动儿童的学业倦怠在年级上存在差异,其中初三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最高。公正世界信念和逆境信念在年级上存在差异,初二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最高,而逆境信念呈现出随年级而逐渐增长的趋势。(2)相对剥夺感与学业倦怠呈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与公正世界信念呈明显负相关;学业倦怠和公正世界信念与逆境信念都呈明显负相关,逆境信念与公正世界信念呈显著正相关性。(3)相对剥夺感对学业倦怠会产生影响,在这条影响路径上,公正世界信念能够起到中介作用,而逆境信念会对这种间接影响的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4)通过对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进行干预,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水平和学业倦怠水平显著下降,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能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影响其学业倦怠,并且逆境信念在这一路径的后半段起到调节作用;以相对剥夺感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降低流动儿童的学业倦怠,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劳动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基本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论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双重属性,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
话语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从话语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重新审视和分析,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锻造,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等要素统一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话语亲和力的突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年。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了这一重任,“四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推动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几项举措,包括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以此对X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剖析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注重培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不仅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体现,也引导着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优质素材。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
网络连接世界,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革新课堂的利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课程资源是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素材、题库等在教学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有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
学习投入是一种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沉浸于学习之中,持续的、富有积极情感的状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是学业成就和辍学率的预测变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习投入由于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初中生学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主题。已有大量横向研究描述了环境因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大部分研究分别发现近期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的影
学业拖延是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指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习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学校中相当普遍。一方面,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阻碍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它还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前人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验证了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劳动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是推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坚实力量。培育高中生的劳动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满足当下高中生创新性发展需求;也有助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长久发展,坚持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高中阶段重视课程知识培育,轻视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