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经产妇、初产妇一般情况、分娩方式以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围产儿结局等差异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不同年龄产妇妊娠和分娩特点,为临床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864例单胎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824例高龄(≥35岁)产妇设为观察组,根据产次分为高龄经产妇组和高龄初产妇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适龄产妇824例设为对照组,根据产次将其分为适龄经产妇组和适龄初产妇组分别为高龄经产妇组(≥35岁)、适龄经产妇组(25-34岁)、高龄初产妇组(≥35岁)和适龄初产妇组(25-34岁),对各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重和胎龄等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高龄孕产妇的最大孕周为295天,最小孕周为201天,平均孕周为38.60±1.73周,适龄组孕产妇的最大孕周为303天,最小孕周为199天,平均孕周为38.60±1.93周。两组孕产妇分娩时孕周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既往病史:高龄组824例高龄孕产妇中有249例存在既往病史,患病率为30.22%。适龄组824例适龄孕产妇中,有172例存在既往病史,患病率为20.87%,高龄组孕产妇既往患病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适龄组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妊娠期存在保胎处理情况的比例分别为3.52%、0.85%、13.59%,高龄组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妊娠期存在保胎处理率分别为7.89%、2.55%和23.79%,(P=0.000、0.008、0.000),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4.妊娠并发症:高龄组产妇HDCP、GDM、ICP、PROM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产妇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龄经产妇在前置胎盘发生率、胎盘粘连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高龄初产妇组,HDCP发生率则低于高龄初产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在其他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妊娠合并症:高龄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子宫肌瘤、心脏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00、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产妇发病率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高龄初产妇相比,高龄经产妇的子宫肌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产妇在其他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方面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分娩方式:本次研究中,高龄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63.83%,其次为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36.17%。适龄组产妇分娩则以自然分娩为主,自然分娩率为59.71%,剖宫产率为40.29%。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围产儿一般情况:本次研究高龄组824例产妇共计分娩活胎821例,其中早产活产115例,足月活产706例,死胎3例,早产率14.01%,死胎率为0.36%。适龄组824名产妇分娩活胎822例,其中早产活产68例,足月活产754例,早产率8.27%,死胎2例,死胎率为0.24%。
8.新生儿体重及1分钟内Apgar评分:高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59.47±403.60g,适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386.89±384.38g。高龄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内Apgar评分为8.14±1.51分,适龄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内Apgar评分为8.36±1.10分。高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和新生儿1分钟内Apgar评分水平均低于适龄组(P=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新生儿并发症: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围产儿在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率等发生率方面明显提高(P=0.002、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围产儿在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分娩时孕周情况无明显影响。
2.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加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
3.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可显著增加部分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发病率。
4.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与围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评分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5.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而早产率明显升高,且与围生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
6.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妊娠会严重增加母婴风险,建议有生育愿望的女性,应有计划的备孕和妊娠,同时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妊娠期间的保健工作,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864例单胎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824例高龄(≥35岁)产妇设为观察组,根据产次分为高龄经产妇组和高龄初产妇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适龄产妇824例设为对照组,根据产次将其分为适龄经产妇组和适龄初产妇组分别为高龄经产妇组(≥35岁)、适龄经产妇组(25-34岁)、高龄初产妇组(≥35岁)和适龄初产妇组(25-34岁),对各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重和胎龄等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高龄孕产妇的最大孕周为295天,最小孕周为201天,平均孕周为38.60±1.73周,适龄组孕产妇的最大孕周为303天,最小孕周为199天,平均孕周为38.60±1.93周。两组孕产妇分娩时孕周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既往病史:高龄组824例高龄孕产妇中有249例存在既往病史,患病率为30.22%。适龄组824例适龄孕产妇中,有172例存在既往病史,患病率为20.87%,高龄组孕产妇既往患病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适龄组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妊娠期存在保胎处理情况的比例分别为3.52%、0.85%、13.59%,高龄组不良孕产史和辅助生殖助孕妊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妊娠期存在保胎处理率分别为7.89%、2.55%和23.79%,(P=0.000、0.008、0.000),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4.妊娠并发症:高龄组产妇HDCP、GDM、ICP、PROM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产妇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龄经产妇在前置胎盘发生率、胎盘粘连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高龄初产妇组,HDCP发生率则低于高龄初产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在其他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妊娠合并症:高龄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子宫肌瘤、心脏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00、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产妇发病率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高龄初产妇相比,高龄经产妇的子宫肌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产妇在其他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方面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分娩方式:本次研究中,高龄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63.83%,其次为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36.17%。适龄组产妇分娩则以自然分娩为主,自然分娩率为59.71%,剖宫产率为40.29%。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围产儿一般情况:本次研究高龄组824例产妇共计分娩活胎821例,其中早产活产115例,足月活产706例,死胎3例,早产率14.01%,死胎率为0.36%。适龄组824名产妇分娩活胎822例,其中早产活产68例,足月活产754例,早产率8.27%,死胎2例,死胎率为0.24%。
8.新生儿体重及1分钟内Apgar评分:高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59.47±403.60g,适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386.89±384.38g。高龄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内Apgar评分为8.14±1.51分,适龄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内Apgar评分为8.36±1.10分。高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和新生儿1分钟内Apgar评分水平均低于适龄组(P=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新生儿并发症: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围产儿在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率等发生率方面明显提高(P=0.002、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围产儿在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分娩时孕周情况无明显影响。
2.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加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
3.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可显著增加部分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发病率。
4.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与围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评分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5.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而早产率明显升高,且与围生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
6.与适龄组相比,高龄妊娠会严重增加母婴风险,建议有生育愿望的女性,应有计划的备孕和妊娠,同时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妊娠期间的保健工作,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