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是战后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她一生创作颇丰,在英国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受到许多哲学家的影响,默多克的作品通常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其小说也成为她传递哲学思想的一种工具。《大海啊,大海》创作于1978年,摘取英国文学布克奖,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了功成名就的戏剧界大导演查尔斯·阿罗比,退休后隐居海边反省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却不幸陷入了自我主义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因而导致求“善”的道路困难重重。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查尔斯终于认清了“善”的本质—消解自我主义,用爱关注他人。 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以主人公查尔斯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语和行为为代表,分别从幻想和意志两个角度分析自我主义的表现形式。思想的混乱导致查尔斯在过去和现实中恍惚,已老态龙钟的哈特莉在他眼中依然是年轻美丽的少女;对他人过多的依附使他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中,企图控制他人的生活和命运;查尔斯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嫉妒、自负、个人权力欲以及消极的自由观都使他无法看清真实,偏离“善”的中心。第二章通过介绍默多克所受其他哲学家的影响来具体分析导致自我主义的心理因素。查尔斯正如柏拉图的洞穴喻中被绑住手脚的囚徒,他所看到的只是影子而非实物,是虚幻而非真实,相反他的堂弟詹姆斯则扮演了照亮真实的太阳,一步步带领查尔斯走出自我,走向他人。其次,默多克批判了萨特存在主义给予个体的过度自由并指出了“他人即地狱”的误导性。第三,默多克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指出人应该摆脱自我,关爱他人。第三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善”的定义并指出消解自我主义的方法—放弃权力,正视他者,走向超然。 “善”是《大海啊,大海》的思想精髓,而自我主义是阻碍求“善”的最大障碍。因此,想要建立“善”的理想世界,必然要消解自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