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闪蒸—换热一体化技术的蒸发热水塔,是煤气化工艺中渣水处理模块的核心设备。蒸汽在热水室塔板上以鼓泡的形式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并发生相变热质传递,因此探究塔板上气泡的变化特性是理解热水塔内热质传递规律的基础。本文以蒸发热水塔内气泡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可视化热水室塔体,借助高速相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研究了热水室内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气体气泡生长运动特性和液膜破裂,以及气液流量、固体颗粒、塔板条件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闪蒸—换热一体化技术的蒸发热水塔,是煤气化工艺中渣水处理模块的核心设备。蒸汽在热水室塔板上以鼓泡的形式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并发生相变热质传递,因此探究塔板上气泡的变化特性是理解热水塔内热质传递规律的基础。本文以蒸发热水塔内气泡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可视化热水室塔体,借助高速相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研究了热水室内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气体气泡生长运动特性和液膜破裂,以及气液流量、固体颗粒、塔板条件对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并使用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论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工业热水塔设计和运行。(1)基于可视化观测,发现可将气泡运动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气泡形成区,上升运动区和表面振荡破碎区。在形成区内,气泡等效半径和形心轴向运动速率迅速增大,气泡长径比由大变小;在上升区内,气泡等效半径缓慢增加;在振荡破碎区,气泡等效半径持续增加后迅速减小,长径比剧烈变化。蒸汽气泡运动速率在形成区内迅速增加,在脱离开孔后平稳波动;氮气气泡的形心运动速率随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气泡运动速率在脱离塔孔后保持稳定;气泡的形成区时间随着冷却水流量和气相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气泡离开塔板时的脱离半径随着液相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二氧化碳气泡的脱离半径随气相流量增加的增幅最大。对单孔塔板气泡运动建立了数学模型,气泡半径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10%,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预测单气泡形状、速度场及流场方向。研究还发现在上升过程中会形成从气泡底部开始出现的中空现象。对于氮气-蒸汽混合气泡,氮气占比的增加会加速气泡的形成并减少振荡破碎区的时间占比,恶化了塔内冷凝过程。(2)将固体飞灰颗粒带入热水塔,通过捕获出气口和出液口处的固体颗粒,可计算得到经过热质传递过程后固相的脱除效率。结果表明带入飞灰颗粒和增加不凝性气体流量均会减少气泡的形成时间并增加破碎区占比,即带入飞灰颗粒有利于气泡的破碎过程,强化了塔内传热传质。95%以上的飞灰颗粒可以经由塔板脱除,颗粒直径大于20μm的飞灰能全部被液相捕获,粒径较小的固体颗粒(2-3 μm)脱除效率最低。各级颗粒的脱除效率随N2流量的增加而下降。塔内热质传递过程随蒸汽氮气比α减小而增强。对塔体微元段建立了传热模型并拟合关联得到塔内传热单元数与动能因子的关联式,NTUL=0.20·FP-1.34。(3)对热水塔内多气泡运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并建立了双孔气泡模拟模型和气泡受力分析,并研究了气液流量、气体特性、孔间距对同轴双气泡、双孔两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水流的作用下,气泡轨迹是向溢流堰侧的震荡上升,液相流量的增加会加强流场的返流效应而使气泡上升过程中偏移减小,进口气流速度的增大会缩短气泡的形成时间并加速气泡的破碎过程,同时使增加了气泡的尺寸。对于同轴双气泡,顶部气泡的运动速度在迅速增加后稳定波动;对于尾部气泡,在顶部气泡的流场影响下其速度会迅速达到峰值。单孔气泡比双孔气泡的形成时间长。双孔气泡会相互影响,靠近液相入口的左气泡BL在气泡形成初期和上升期波动更为剧烈。在气速较低时,双气泡运动轨迹会呈现相互“靠近—远离—再靠近”的过程。低气速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BL内部存在更多涡流导致形状变化与速度比BR剧烈,BR受到壁面效应影响其长径比变化较小。随着气相流量增加,两个气泡的上升运动轨迹趋于一致。由于进液口扰流作用,左气泡BL的出现时间早,脱离时间晚,稳定程度弱于右气泡BR。(4)通过对气泡上升至自由液面后的破裂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了不同气体气泡的液膜破裂情况、气泡破裂点分布、液膜移动速度和破裂产生液滴数量。结果表明:气泡上升到自由液面后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和水的重力影响被压回水面,经过一段波动之后在液面上形成二次破裂。破裂过程为液面上方的气泡液帽表面由于液膜不均匀性会形成一个破裂点,然后液膜沿着破裂点形成环状不断移动,最后破裂成液滴。将破裂点位置划分为气泡顶部、中部和底部三种情况。71%的蒸汽气泡破裂发生在气泡顶部,中部破裂和底部破裂的所占比例较少,产生的膜液滴较少;氮气气泡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底部;47%的二氧化碳气泡破裂点位于顶部,位于中部和底部的情况依次减少。液膜瞬时速度与膜厚有关,液膜整体移动速度与气泡破裂半径成反比,拟合得到的关系式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气泡破裂产生的液滴数量与破裂半径R2成正比,与气体性质关系不明显。
其他文献
钛基材料是最常用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但钛材料具有生物惰性,植入骨组织后常导致钛-骨界面成骨能力弱,组织纤维化,尤其是疏松的骨组织,钛植入物易发生无菌性松动等。如何将钛材料惰性表面改性成生物活性表面,促钛植入物骨整合是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贻贝仿生多肽改性钛材料表面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通过一步浸泡法即可将携带生物活性大分子的仿生多肽接枝到钛材料表面,形成生物活性表面,发挥生物活性分子的促骨整合作用
依存句法分析通过依存树来刻画输入句子中词语之间存在的语法和语义信息。依存树是由输入词组成的树状结构,其中从核心词到修饰词的有向边为依存弧,弧上的标签为依存关系类型。依存句法分析作为一项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任务,由于其表现形式简单、易于理解,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依存句法分析的结果不仅可以促进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发展,如分词、语义角色标注等;也可以为其他人工智能任务提供支撑,如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近
概念分解作为一类有效的、解释性较好的表示学习方法,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经典的概念分解算法普遍存在如下问题:a)直接基于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导致对噪声敏感;b)缺乏动态的自适应局部保持机制,导致近邻数选择难;c)无监督的学习模式无法利用标签信息,导致特征鉴别性不足;d)传统模型为单层分解结构,导致无法挖掘隐藏的深层次特征。鉴于以上不足,本文重点围绕“鲁棒特征学习、自适应权重构建
在当今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信息互通量级巨大,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类机器翻译系统都需要具备利用外部词典快速提升专业领域翻译准确率的能力,如何让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译文能够满足提前给定的词或短语的翻译(即“机器翻译的干预机制”),如何更好的通过干预机制提升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 eu
随着逆全球化的持续性影响,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进一步的抬头,并最终促成了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其通过减少对外贸易逆差和改善国内就业等行为,来获得民众的满意。从中美贸易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全球性制造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易发稳固,在国际分工中夯实了“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美国民众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抢占了其国内工人就业岗位。美国精英则觉得随着中美两国的全方位实力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心肌、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已在大量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但其在体内的分布、迁移、存活和分化的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炎症的发生,通常以旁分泌的形式介导损伤的继续恶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
目的 观察miR-760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通过对其靶基因HMGA2的鉴定,阐明其在HC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调控miR-760表达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深入探讨HCC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策略,为筛选HCC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运用FunRich软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确定了 miR-760在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运用实时
燃煤电厂作为人类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保障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排放物中的重金属汞元素由于其稳定性、高毒性和生物积累性使得汞污染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目前在治理燃煤电厂的汞污染上,吸附和催化氧化是主流技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新型多孔材料,拥有稳定结构、高孔隙率、不饱和金属位点等优秀的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论文的目标是探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
多溴二苯醚(PBDEs)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塑料制品和纺织品中,由于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被逐步淘汰,新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其替代品随之扩大生产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NBFRs也具有持久性、远距离迁移能力、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以及生物毒性。然而,关于NBFRs在环境中的报道较少。电子废弃物拆解区是典型的溴代阻燃剂(BFRs)污染源,系统调查污染特征和开展环境行为研究具有重要
“双碳”战略对含碳基质燃料的热化学转化提出更高要求。气化技术由于原料和产品的灵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气化原料已由煤拓展到可再生的含碳基质和高热值的废弃物,如生物质和石油焦等。亟需对现有气化工艺进行升级,这有赖于对含碳基质热解气化机理的深入理解。研究预处理对含碳基质热解气化的影响,既可为新气化工艺的研发提供参考,也有助于通过比较研究揭示热解气化反应机理。本文针对典型含碳基质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