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产业链条环节与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量的提升与质的的飞跃。政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见证政府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应警惕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政府政策引导下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政府行为诱导光伏企业产能急速扩张,造成产能冗余。若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势必扭曲产品价格、损害市场效率、导致资源错配,严重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因此,了解光伏产业链条各环节的产能过剩情况,明确光伏产业受政府干预的影响程度意义重大。
  对于问题的研究,本文选取2012-2018年我国光伏行业45家代表型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使用C-D生产函数测算出在既定生产要素下各企业的潜在最大产出,进而求出各企业的产能过剩率。然后选取合适的被解释变量,设定模型,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验证政府干预影响机制的假设。
  研究发现,2012-2018年我国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从产业链条环节的角度来看,上中下游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又有所区别。光伏上游企业的产能过剩率要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游企业产能变化情况大致与全产业链平均情况一致,下游企业的产能过剩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我国光伏产业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手段发挥直接作用,通过低价提供工业用地发挥间接作用。过度的政府补贴和过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诱导了光伏企业无序化投资,使企业丧失创新研发的动力,忽视了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劳动密集型的中游企业来说,不具有针对性的政府补贴更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对于资本密集型的下游企业来说,优惠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更容易吸引其扩大生产规模;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上游企业来说,适当的政府补贴反而能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支出,推进技术革新,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投入,提升产能的消化能力。
  由此可见,政府干预对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清产业链条环节,具体环节具体讨论。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产能利用率评判标准;厘清与市场的关系,打造并维护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明确光伏产业链结构分布特点,对症下药从需求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应将国内光伏市场与国外光伏市场有机结合消化过剩产能,促进光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汽车和金融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阵地。自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3.5%提升到2018年的29.37%。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红利,国内外汽车整车厂纷纷扩充产能,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与汽车消费拐点的到来,汽车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汽车销售市场在2018
学位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已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要素投入、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转到更多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推动经济增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经济体中的企业普遍生产率较高或者生产率增长较多,那么该经济体也会有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年人医疗支出逐年增长,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并且老年人的增加也给家庭带来照料需求,加重了社会养老的负担。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以及养老问题突出的国情下,重视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学位
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煤炭价格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持续大幅下跌,下跌幅度超过50%。而2016年下半年中国煤炭价格出现快速反弹,仅用3个月时间回升至2012年底的价格水平,并在高位保持震荡。  诚然,较高的煤炭价格能确保煤企的营业收入,降低经营风险,使得过剩产能能够得到有序地退出,但是短期内煤炭价格快速增长,也对中国煤电企业的生存造成困
学位
竞争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的关系现已成为产业组织领域的中心问题之一(Holmes和Schmitz,2010)。针对两者的关系,目前主要形成了两种理论假说:一种是在Schumpeterian(1942)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的基础上形成的租金消散效应假说,另一种则是基于Arrow(1962)的逃离竞争效应假说。虽然两种理论假说都认为市场竞争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但两者关于市场竞争对TFP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