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的巨噬细胞通过血小板衍生因子促进人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由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各种肺内外原因引起的,以难治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综合征。2012年柏林定义重度ARDS的病死率高达40%。机械通气作为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方法,却可能会加重肺部原有损伤而导致肺部纤维化的发生。研究显示,56%ARDS病人机械通气12天出现纤维化,ARDS合并纤维化的病死率高达57%,机械通气可通过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导致肺部纤维增殖的发生,然而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巨噬细胞分化为静止期M0型巨噬细胞、炎症期M1型巨噬细胞和修复期M2型巨噬细胞。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作用依赖于它们的表型。与健康人相比,ARDS病人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去除巨噬细胞,肺纤维化程度减轻,说明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起着重要作用。极化的巨噬细胞参与肿瘤细胞EMT的进程,而在ARDS肺上皮细胞EMT作用尚不明确,研究巨噬细胞在人肺上皮细胞的EMT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进一步加深ARDS相关性肺纤维化机制的认识。
  目的
  研究机械牵张人肺上皮细胞微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探讨极化的巨噬细胞在人肺上皮细胞EMT的作用,为ARDS相关性肺纤维化发病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及新的治疗方向。
  方法
  1、肺上皮细胞接受12h/24h/48h机械牵张或静止培养,收集相应时间点的条件培养基。Luminexmultiplex实验检测培养基中促M1(IFN-γ,GM-CSF,TNF-α)及促M2(IL-4, IL-6, IL-10)极化的因子水平。
  2、PMA诱导THP-1成M0巨噬细胞,流式检测M0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68和CD11b;牵张/静止条件培养基分别刺激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M0),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M1(CD197)及M2(CD206)表面标记物表达。
  3、建立人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M0)和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共培养体系,用48h牵张/静止条件培养基分别刺激该共培养体系,特定分组加入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PDGFRi),分为无条件培养基对照组、牵张条件培养基组、静止条件培养基组、牵张条件培养基+PDGFRi组、静止条件培养基+PDGFRi组。48h后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和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T标记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中PDGF水平。
  结果
  1、24h牵张诱导肺上皮细胞产生促M1极化的细胞因子(IFN-γ,TNF-αandGM-CSF)增加(与静止组相比,P<0.05)。48h牵张/静止组间促M1极化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24h牵张组促M2极化细胞因子IL-4及IL-6的表达明显增加,48h牵张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静止组(与静止组相比,P<0.05)。
  2、肺上皮细胞牵张24h或者48h条件培养基均能诱导M0巨噬细胞高表达M1表面标记物CD197,但仅牵张48h条件培养基组能显著增加M2标志物CD206的表达。
  3、单纯牵张组条件培养基或者静止组条件培养基刺激BEAS-2B细胞,无EMT发生。在M0巨噬细胞和BEAS-2B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牵张条件培养基组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CK-8表达下降,而间质标记蛋白α-SMA、N-cadherin表达增高,这提示共培养体系中BEAS-2B细胞发生EMT;牵张条件培养基组上清中PD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vs静止条件培养基组,P<0.05);在牵张条件培养基组加入PDGFRi逆转EMT。
  结论
  机械牵张诱导肺上皮细胞旁分泌促M1/M2极化因子,促使巨噬细胞向M1和M2极化。极化的巨噬细胞通过释放PDGF促进人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阻断PDGF能减轻VILI相关性肺纤维化。
其他文献
目的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引起小儿肝脏纤维化的常见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发病机制仍未明了,缺乏有效的诊疗方式,亟需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但现有动物模型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只能模拟BA急性炎症反应,而缺乏慢性纤维化的病理过程,这对BA肝纤维化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前期在对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学位
目的  1.分析产前诊断中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胎儿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2.对于G显带核型分析提示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样本,采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进行检查,以确定G显带核型分析所发现的异常片段的来源、大小和性质,进一步探究VSD的基因组
1.目的  (1)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临床实践现状。  (2)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的真实体验。  (3)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  2.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临床实践现状。  2.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CBP和HepG-2/CBP;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探讨青蒿素对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卡铂大剂量冲击法建立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光镜下拍照记录其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其对卡铂、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及阿霉素的耐药性,并检测青蒿素对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ewell实验验证青蒿素对耐药细胞系迁移的影
学位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儿童HCMV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  方法  1.收集HCMV感染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提取外周血总RNA;  2.逆转录合成cDNA;  3.cRNA合成、扩增及纯化;  4.cRNA荧光标记号后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芯片结果扫描;  5.芯片结果分析,对比HCM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的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功能注释和生
第一章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筛选用于唐氏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的差异甲基化基因  目的  本研究将基于母胎差异甲基化基因方法,筛选用于唐氏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的胎儿标记物。通过高灵敏的微滴式数字PCR平台进行少量临床样本的验证,初步探究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收集5例正常胎盘样本、5例唐氏综合征胎儿胎盘样本、5例正常非孕妇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方法处理以上标本DNA。设计相应的引物,进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是ICU中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尽管其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中、重度ARDS病人的病死率仍然高达40%。肺纤维化是ARDS的严重后果,其严重的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和幸存后的生活质量。肺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性病灶的形成,其主要组成细胞是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它是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
【研究背景】  据统计,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在全世界每一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致使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和25万至50万病人死亡。流感特别是新发的、突发的高致病性的人禽流感,如:H7N9、H5N6、H5N1等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危害更是重大,因此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意义重大。  1、2016年广州地区流行性感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背景  国内外研究显示,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技术(EB-OCT)图像清晰显示了周围气道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可探查到人体第9级气道,其测量结果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匹配。EB-OCT是一种直观、无辐射、创伤小的检查。在临床劝诫的诊疗活动中,需要多角度地研究烟草对器官的危害,评估戒烟前后气道形态改变,从而增进劝诫效果。  目的  运用EB-OCT检查对比吸烟患者在戒烟或吸烟1年前后的气道形态改变,同时观察
研究背景和目的  25%~40%淋巴瘤累及肺部器官,绝大部分为继发累及。大部分以肺部为首诊病变部位的淋巴瘤,由于其临床症状不特异、影像学改变多样,而导致难以早期诊断。因此本研究目的:1、寻找以肺部病变首诊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有无肺外病灶、不同分期的患者,发现有提示意义的实验室指标;2、分析以肺部病变首诊的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寻找与肺部感染和肺结核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提高其早期诊断率;3、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