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多功能超弹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纺织品概念的提出,引领人们步入了一个新的纺织品时代。纺织品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如今对智能纺织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后整理阶段,如通过涂覆、沉积等方式让织物与功能材料结合,使织物获得某些特定的功能。但是这类后整理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织物的柔韧性、水洗性、耐久性等。故在纤维层面赋予其智能和功能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从“预制件-热拉伸”法这一新兴纤维制备方式出发,以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和液态金属(镓铟锡低温合金)为基础材料,设计制备了一种液态金属超弹纤维;基于此纤维开发了一种纤维传感器,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此外,对液态金属进行铁掺杂改性,赋予纤维磁控性能;最后,结合纤维的超弹性,挖掘其在电磁感应发电和温度管理领域的潜力。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分析了 SEBS原料的流动性能,优选出适合“预制件-热拉伸”法制备纤维的材料,将其与液态金属相结合,设计制备了一种液态金属超弹纤维。测试并表征其各项性能,制得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超强的弹性及优异的耐机械疲劳性能,纤维断裂应变在600%以上,断裂应力超4 MPa,且纤维不同截面结构对应力应变影响较小,较之常用的其他材料优势明显,十分适合制作高性能传感器。(2)通过对液态金属进行铜掺杂改性,提高其电导率,并制备了一种纤维形机械传感器。研究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模式下的传感机理,表征其基本性能,分析各项因素对其传感性能的影响。此外,设计制备了一种多纤维集成的机械传感器,探讨不同结构对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分析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测试其耐疲劳性能。最终得出结论——加捻结构的多纤维集成传感器拥有更好的刺激响应灵敏度。(3)挖掘液态金属超弹纤维在多领域的潜力,扩展其应用范围,赋予其多功能属性。基于制备的液态金属超弹纤维,首先探索其在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液态金属掺杂铁元素的方式,赋予液态金属纤维磁性。使用强磁场极化该纤维后,使其获得无接触磁控的功能,并测试表征相关数据;其次,发挥纤维高电导率的特性,将其与电磁感应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电源的思路,研究了纤维作电磁感应线圈时磁场速度、线圈形状、纤维弹性变形及匝数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最后,充分发挥纤维超弹性的特性,测试了其在恒流电源下,拉伸应变对纤维电热性能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种无需外部可调电源即可调节温度的智能纺织品的设计思路。本课题从材料选择、材料改性着手,设计制备了一种液态金属多功能超弹纤维,其满足可穿戴设备对柔性和机械性能的基本要求,可直接用于织造,且拥有巨大的功能化空间。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智能纤维的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织物的光泽是作为评价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往的众多研究中,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没有系统深入探究。此外,设备测得的织物光泽度与官能评价结果也没有仔细比较和讨论。鉴于以上研究空白,为此作者进行以下研究工作:本文设计、制备并评价了具有高光泽的织物,确认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采用低成本且开发技术成熟的涤纶丝线进行织造、染色,仔细对比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织物光泽度的手段。通过相关性
学位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柔性化程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力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急热急冷的特性容易造成熔覆层内部高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严重影响了成形质量。熔覆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手段难以获得熔覆层内部温度、应力分布,而数值模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
学位
随着5G时代以及AI浪潮的推进,集成电路行业迅速发展,众多半导体企业向多元化、层次化、规模化的方向转移,使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3D封装以其三维空间堆叠、高密度集成、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适应大功率电子器件的一种“超摩尔定律”的封装方法。在适应3D封装的互连工艺中,瞬态液相键合技术所具备的低键合温度,高可靠性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In-Sn体系钎料以其低熔点、良好的润湿
学位
随着机器人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机器人系统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作业效率和复杂环境适应性是推动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实践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在狭窄通道、十字路口等复杂环境下通行时容易造成的卡顿和堵塞问题,提出了基于节点动态分配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适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行驶节点生成、多机器人全局路径规
学位
随着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严苛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异种材料的连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及镁合金与铜及铜合金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力学及机加工性能,但铜及铜合金由于密度大、质量高,不能适用于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的要求,而镁及镁合金具备密度低、质量小等优势,如果能将镁合金和铜合金有效连接,将显著发挥镁铜复合构件的应用潜能。然而镁铜直接进行焊接时,镁元素与铜元素相互反应,易形成Mg2Cu和Cu2Mg
学位
久卧型失能人群长时间躺卧在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服装的穿脱困难不仅给久卧型失能人群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群的工作强度,增大了引发职业病的风险。为了帮助久卧型失能人群尽量避免服装穿脱不便带来的痛苦和增强自信心,并帮助护理人群更有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开发了两款久卧型失能人群专用服装,并对其工效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失能人群的服装使用现状及功能需求调研。通过
学位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双重挑战,科研工作者们不懈努力以寻找新的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氢能无污染、能量高、来源广泛、储备丰富,因而得到人们极大关注。燃料电池因具有高能量转换率、高发电效率等优点从众多能源技术中脱颖而出。发展燃料电池技术,重点是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常用的Pt、Pd、Ru、Ag等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活性,但高昂的成本让燃料电池的工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学位
碳纳米管纤维的开发开拓了纺织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的全新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碳纳米管纤维的制备方法,例如:基于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湿法纺丝法、基于碳纳米管阵列或者薄膜的固相纺丝方法、以及基于浮动催化法气相沉积的气相沉积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气相沉积法是目前仅有的一步法制备碳纳米管纤维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纺丝速度快,并且碳纳米管结晶度高,长度也可达到百微米乃至毫米级别,因此
学位
图像分割随着近些年机器视觉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的火爆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因为其在初始轮廓、约束力和作用域等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利用求解能量泛函的最小化来实现图像分割的方法,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由于传统的基于局部的活动轮廓模型依赖于图像的局部信息,导致初始轮廓敏感,分割耗时长,弱边界处易泄露等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全局预拟合函数,引入了图像的二阶梯
学位
长丝加捻可赋予丝线更好的强伸性能与稳定的外观形态,是长丝生产加工与理论研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伴随着合纤长丝的不断发展,超细纤维、异形截面纤维以及和成纤维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常用的捻缩率经验公式主要考虑了长丝线密度与大致材质,未考虑截面形状与截面纤维根数(F数),材质划分不够具体,已不能满足生产与理论研究需求。研究合纤长丝加捻,可丰富纱线几何模型研究,为长丝生产加工以及织造过程中提供新的方法与依据。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