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制备具有超润湿性以及良好油水分离性能的壳聚糖基复合材料。主要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体材料,分别制备了氟化二氧化硅(F-SiO2)修饰的超疏水壳聚糖气凝胶,二氧化钛(TiO2)修饰的超亲水壳聚糖气凝胶,氟化石墨烯(FG)增强的超疏水壳聚糖静电纺丝膜和聚四氟乙烯(PTFE)增强的超疏水壳聚糖静电纺丝膜,并对其组成结构以及油水分离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将CS/聚乙烯醇(PVA)制成第一层膜,在此基础上将FG/PVA制成第二层,形成具有双层结构的FG/CS静电纺丝膜。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FG以及PVDF成功地修饰FG/CS静电纺丝膜;SEM结果表明CS/PVA层具有较好的多孔结构,通过FG有效构筑PVDF层的粗糙表面;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双层FG/CS静电纺丝膜的拉伸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优于单层CS/PVA静电纺丝膜;表面润湿性以及自清洁测试结果表明双层FG/CS静电纺丝膜表面具有超疏水以及超亲油性,通过水的流动可以实现表面污染物自清洁;油水分离测试结果表明FG/CS静电纺丝膜对各种重油水混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性能。(2)通过静电纺丝将PTFE加入CS/PVA中制备成膜,再被FAS修饰后形成PTFE/CS超疏水静电纺丝膜。FTIR结果表明PTFE以及FAS成功修饰CS/PVA膜;SEM结果表明PTFE/CS膜具有较好的多孔结构,PTFE纳米颗粒分布在纳米纤维上成功构建膜的粗糙度;TG结果表明PTFE/CS静电纺丝膜的热稳定性提高;润湿性以及自清洁测试结果表明PTFE/CS静电纺丝膜具有超疏水以及超亲油性,同时具有表面自清洁的能力;油水分离测试结果表明PTFE/CS静电纺丝膜对多种油水混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效果。(3)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壳聚糖气凝胶,并以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正辛基硅烷(FAS)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对壳聚糖气凝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氟化二氧化硅修饰的壳聚糖气凝胶(F-SiO2/C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F-SiO2纳米颗粒成功修饰壳聚糖气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F-SiO2/CS具有较好的微米级三维网络结构,F-SiO2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气凝胶的表面,提高表面粗糙度;热重(TG)结果表明F-SiO2/CS和CS气凝胶相比,热稳定性提高;压缩测试结果表明F-SiO2/CS气凝胶具有优异的回弹性能;润湿性以及油水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SiO2/CS具有超疏水以及超亲油性,可以有效分离多种重油水混合物。(4)通过聚多巴胺(PDA)包覆TiO2纳米颗粒对壳聚糖气凝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超亲水的TiO2/CS气凝胶。FTIR以及XPS测试结果表明TiO2纳米颗粒以及PDA成功地修饰CS气凝胶;SEM结果表明TiO2/CS气凝胶具有较好的三维网络结构,TiO2纳米颗粒在气凝胶表面分布均匀,通过微纳米结构实现表面粗糙度的构筑;TG结果表明TiO2/CS气凝胶较CS气凝胶的热稳定性提高;表面润湿性以及油水分离测试结果表明TiO2/CS气凝胶在空气中具有超亲水以及超亲油性,在水下具有超疏油性。对各种轻油/水混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TiO2/CS气凝胶耐酸碱以及耐超声破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车辆荷载导致路面出现了二次压密,路面内部结构重新调整,造成路面排水性能降低。为了掌握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结构的破坏过程,需对其内部细观结构衰变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充分考虑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对路面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包括荷载、温度以及饱水程度,并结合车辙试验与动态蠕变试验模拟多因素耦合作用。基于高精度扫描技术,追踪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细观结构的衰
木材加工业中存在着粉尘、污水、噪声三大环境污染源,其中木粉尘污染的影响最大。木粉尘单体质量小,形貌复杂,细小尘粒在空气中易扩散、易燃爆,不仅会导致工人职业病,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木材加工过程粉尘的产生不可避免,木粉尘的控制与治理问题,一直是木材加工业面临的棘手难题。人造板是木材加工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家具、橱柜、木门等行业。其中,刨花板因表面平整、加工性能好,在人造板的生产和应用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Taxodium)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具有耐水湿、耐干旱、抗风、耐盐碱和早期速生的优良特性,常用于沿海滩涂造林。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中山杉以极强的耐淹性成为林木培育研究的热点。试验以淹水4年中山杉基部和胸高处、无淹水胸高处的中山杉样芯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环境下中山杉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管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物种的分布格局。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物种如何响应这一变化是当前物种保护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物种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场。我国是木犀属的起源与演化中心,西南山地可能是其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作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伴生种,木犀属植物的谱系地理结构及其对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几近空白,本文以西
花楸属(Sorbus L.)白花楸亚属(Subgenus Aria)中国产34种6变种,不同分类学家对种的界定分歧较大。本文以该亚属国产16种4变种共20个分类群及日本花楸(S.japo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组大小并推断倍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以期为该亚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种间关系理解提供证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基因组大小变异及倍性判断以水稻品种
植物区系地理学主要研究区域内植被分类群的区系成分组成,及植物整体的多样性与区系性质。系统发育区系学在系统发育树的基础上,研究某一地区的系统发育特征,并探究植被组成与演变历史。本研究结合植物区系地理学与系统发育区系学对江苏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展开研究。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区域调查记录,最终形成了13市95个区(县)的植物分布数据库,根据吴征镒等对科和属区系的划分,研究植被分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其树皮具有良好的弦向拉伸性能。东京樱花树皮的周皮内含木栓细胞,但目前对东京樱花树皮构造及木栓细胞分生规律研究较少。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生长的东京樱花为研究对象,季节性对其幼枝进行取样,并进行包埋、切片和显微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东京樱花树皮细胞类型及木栓细胞壁形成过程,总结木栓层形成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路网覆盖率的提高,公路运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半挂汽车列车因其载货量大、运输经济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公路货运主力军。但半挂汽车列车自重与体积大、挂车质心位置高、并且牵引车与挂车间还存在力和运动的相互干涉,这些因素使得半挂汽车列车不仅操纵复杂,而且高速行驶时易于发生“摆振”、“甩尾”、“侧翻”等不稳定现象,继而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鉴于此,本文以六轴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重点从车
基于航空图像的单株树冠(Individual Tree Crown,ITC)分割算法是理解树木生长,树种竞争和生物量评估的先决条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将超像素分割和拓扑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ITC分割。首先,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算法对无人机采集的林地航空图像进行初步分割,并通过整体嵌套边缘检测(HED)网络获得航空图像的树冠边界。其次,通过RGB颜色差值,边界像素数和相交
作为天然纤维素的最小物理结构单元,纤维素纳米晶(CNC)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高结晶度、超精细结构、各向异性等;此外,CNC表面还存在大量反应活性官能团,适合进行多功能修饰和负载,因此可作为一维(1D)模板材料,在高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CNC的独特形态、模板结构、可修饰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功能化载体平台,可同时进行光学信号设计、探针分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