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温肾益气颗粒”对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温肾益气颗粒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将入选的80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结束后剔除脱落病例,成功随访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按照GOLD指南综合评估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温肾益气颗粒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温肾益气颗粒”对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温肾益气颗粒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将入选的80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结束后剔除脱落病例,成功随访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按照GOLD指南综合评估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温肾益气颗粒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1年,最后就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肺功能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客观合理的统计分析和系统性比较。结果 1.症候临床疗效:试验组症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症候积分总有效率73.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量化积分:两组治疗后的症状量化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症状量化积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功能: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的FEV1、FEV1/FVC、PEF 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过度充气方面:组内与治疗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IC和FRC均有所改善(P<0.01);并且,两组间比较,联合治疗后,效果更明显(P<0.05或P<0.01)。5.急性加重次数方面:两组内比较,持续治疗后(1年范围内)均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P<0.01);并且两组间比较,试验组疗效更好(P<0.05或P<0.01)。6.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变化:两组在治疗后各指标较前均有所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在观察期内CAT评分、6MWT积分、BODE指数和mMRC积分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7.安全性:试验组治疗后稳定期检测的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变化,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临床症状方面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其临床疗效肯定。2.试验组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CAT评分指数,且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温肾益气颗粒”对FEV1、FEV1/FVC无明显改善,但对肺过度充气指标IC和FRC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温肾益气颗粒”治疗COPD疗效确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s)的大量排放,给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危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研究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机制,从而控制其排放量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山羊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莫能菌素和植物油对于山羊瘤胃发酵甲烷排放的抑制作用。研究主
【目的】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武汉市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平战转换的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梳理重大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治平战转换机制的关键要素,结合扎根理论分析构建重大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治平战转换机制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为我国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方法】(1)以“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平战转换机制”等作为检索关键词,对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观察5 氮杂-2’-脱氧胞音(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肺腺癌SPC-A-1细胞RAR-β、WIF1、RASSF2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探讨5-Aza-CdR对RAR-β、WIF1、RASSF2A基因表达缺陷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处理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进行处理。细胞株依据不同处理浓度
众所周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一种典型的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3’-末端序列折叠构成类tRNA结构,而非poly(A)尾巴。与此传统认知不同,本研究揭示至少有一少部分TMV基因组RNA(gRNA)具有3’多聚腺苷酸尾巴。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3’多聚腺苷酸序列并非直接添加于完整TMV gRNA的3’-末端,而是与3’-端核苷酸缺失的TMV gRNA分
本研究分为理论探讨、临床试验、动物实验三个部分。理论探讨综合中医络病、聚散及癥瘕原理,我们认为慢阻肺的病理特征(气道重构)与“肺络微型癥瘕”的病机具有一致性,并且提出了以调节聚散平衡为法,益气活血消癥通络为治疗原则的益气活血消癥方。TGF-β1/smad信号通路是促进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从而导致气道重构的主要通路之一,并且与“肺络微型癥瘕”形成过程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通过调节TGF-β1
尿酸性肾损害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继而尿酸(uric acid,UA)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的病变,主要影响肾小管和间质,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肾结石、肾纤维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威胁生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UA诱导的肾组织免疫炎性损伤是尿酸性肾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抑制肾组织免疫炎性损伤成为治疗本病的新靶点。TLR作为模式识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文章,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素材。教师要积极探索、挖掘这一教学资源,借助动物角色开展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听动物、说动物、读动物、写动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
肝郁证是由于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的一类病证。肝喜条达,若七情过极导致情志失调,日久必会导致气血失调。白芍甘补酸收,为中医常用补血药,具有“养血柔肝解郁”功效,既能养肝血,又能柔肝体,最能顺应肝之特性。柔肝解郁,是白芍作为补血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特色。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二者主要来源物种一致。《中国药典》均以芍药苷作为二者质量控制指标,规定白芍含芍药苷不少于1.2%,赤
目的:自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以来,该标准已被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235家治未病中心应用,并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及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然而,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应用体质量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量表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也收到一些关于量表需要改进的反馈意见,同时几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也指出当前量表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课题组迫切需
目的通过以Egr2/Egr3为核心的炎性通路阐述RA寒证的生物学特征,并以温经通络法干预CIA寒证动物模型,进一步明确其参与RA寒证的生物学机制,丰富RA中医辨证的生物学内涵。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住院和门诊RA患者40例,分别为活动期20例,其中寒证患者10例,热证患者10例;缓解期20例,其中寒证患者10例,热证患者10例;正常健康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