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初中班级主题课程开发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明确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主题;该指南也强调“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此,学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开发“琢玉班君子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策略
  “琢玉班君子课程”的开发,首先立足于学生的自身实际和环境实际,着力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的精髓的传承,同时通过课程的立体式开发,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素养。
  (一)源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系统化
  班级主题君子课程设计应与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初中生开始有自己的意识,渴望独立,但比较叛逆,亲子沟通容易产生问题。孝亲敬长是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在感恩与沟通课程的活动设计上围绕“认同”“反思”“能力”“价值”等关键词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
  例如“反思”,在《背影》活动课程中要求:观察父母的背影,并写一段背影的寄语给父母,字数500字左右,要求富有真情实感,通过背影寄语,发现父母在日常劳作中的付出,激发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进行一次心灵的反思。又如,在《父母与我制作教师节小礼物》活动课程中要求学生包装、制作教师节小礼物,前提是要与父母一起。这是父母和孩子相互影响的亲子活动,当孩子对情感有认同时,就有了维系情感的动力,家长和孩子同时扮演着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角色,而他们表达的是对一种职业和一种人的敬意,也就是爱师敬师。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走心活动的设置,孩子更加立体地把握感恩的情感价值,从感恩父母开始,推及到老师、朋友、社会,也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转变为行动体验,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对普世道德的价值认同。
  (二)基于传统教育的校本特色,课程设计校本化
  班级德育课程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班级德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反映学校的需要,反映学校的实际问题。在选择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琢玉班的元宵节活动课程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主要环节分为元宵红包棒棒糖活动、元宵座谈会、美食分享会等三个主要内容。首先是棒棒糖的活动,由一个家长给大家分棒棒糖红包,红包钱额不等,每一位同学依次领取,抽取到最高钱额的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自己当前的准备。其次是元宵座谈会,这一部分是学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和教师的发言。孩子参加中考,父母的心同样也是紧张而焦急的,但琢玉班的家长们表现出了大人的沉稳,每一个家长在积极筹划节日活动的同时,不忘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正能量的鼓励。
  课程开发从学校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出发,可以最大效度挖掘校本资源,得到学校的支持,也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气氛中得到传统文化习俗的濡染。
  (三)依托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课程设计乡土化
  课程开发要善于挖掘广府地方文化蕴涵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在不断理解、关注社区、关注广府文化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并使学校与所在社区形成良性的互动。琢玉班在广府课程资源利用开发上主要是借助社会调查的形式开展,形成调查报告和主题汇报课件,并集中进行班会课展示。首先在主题设置上,选取广东地区资源,琢玉班的乡土调查课题主要有《探究粤剧传承与发展》《广府美食》《志愿服务:助学助困行动》《广州古村落的调查研究》《裹蒸粽的制作工艺》等。其次,利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分析从广府文化材料中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具体知识、观点和基本结论,从而形成关于地方文化的系统认识。最后,利用集中展示让更多的孩子分享到广府文化的资源,更可以让分享者得到能力的历练。
  三、课程框架建立与完善
  班级主题德育课程要成为一个系统的体系,就要有一定的课程框架来支撑每一节具体的课。课程框架的建立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具体的课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调整和增减。
  首先是课程框架的建立,主要分为确立主题、确定形式、重构素材、落实目标和细分课程,通过课程开发方案来进一步规范课程的布局与落实,形成系列课程资源。课程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程设计要有完整的主题,学生将形成什么能力、生成何种素养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结合特定的事件、阶段、主题等因素,按照课程要求整合文字、视频、图片和网页等素材资源,形成系列课程资源。
  具体的班会课程,则通过琢玉班的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强化落實。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主要分为开发背景、课程依据、课程目标、课时安排和参考资源,通过规范实施,琢玉主题课程的落实才能有章可循。我们通过每一次课程的实施与反思,进一步优化课程的组合,同时结合主题关键词串联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主题化,在不断的课程实施中得到完善。
  [本文系东莞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初中班本君子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2019GH621)的成果]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为未来而教”包含的希望的力量,使“未来”与“教育”更加密切地相互激发相互绎解。  正是希望本身使教育成为教育,希望之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延展给予人们不断顺应又不断重建的信心。教育就是关于人的顺应与重建:顺应是“追寻真实”的本质力量,重建是“翻转真实”的“叛逆”力量。这也意味在一个人身上的“抚”与“琢”必须经历长时的交错的互动,方能最终发现才品的容量和潜力。  “为未来而教”打开了教育的视野,为
期刊
一、研究背景   珠海市多年来承接了多个内高班的办学,珠海实验中学新疆内高班,珠海四中西藏内高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新疆内高班,各所学校在办学上互相学习,也各有特色。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新疆内高班办学与管理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分层教学、落实细化导师制、朋辈制、利用珠海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心理个别辅导等建议
期刊
一、新形势下新挑战,厚植家国情怀成关键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情感教育,也是政治认同教育,需要向学生传授理性爱国的相关精神,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学生多样化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家国情怀,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爱国行动。因此,加强爱国主义理性的课程建设,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通过丰富学生的爱国历史常识,增强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辩证分析,通过体验式教
期刊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学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讲话为新时代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以及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理清了思路。  为引导广大教师潜心阅读,以情思丰沛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育
期刊
听评课作为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活动,既是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水平,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的听评课,是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建立规范的听评课流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  1.建立听评课校本课程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中12课时的校本课程开设要求,可以开发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技术》课程。课程的内容包含课堂评价量表的解读、教师听
期刊
教育应当以育人为根本,教育工作者用爱和责任,去发掘孩子心中真善美的种子,并适时给它恰当的阳光和雨露,让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孩子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在与孩子的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一、发现孩子个性成因,找到打开心扉的钥匙  每一个孩子呈现出来的行为背后都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如果你愿意去探索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契机。这个契机会让你
期刊
超轻黏土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手感细腻、色彩丰富、可塑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手工环节。超轻黏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一、校本课程融合新型材料,激发孩子艺术特性  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革新,开创孩子心灵的窗口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近年来课改的方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特点,融合新材料、新方式、新内容,呈现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成为研究的课题。在课改的
期刊
童谣的诵读对象以幼儿为主,它所描绘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这一文学形式常被用来满足幼儿教学的需要。在幼儿教学中加入粤语歌谣意义重大,不仅能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能激发对生活周边事物的好奇心,引發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一、科学选择童谣内容  在幼儿教学中,需要坚持科学原则,尽量选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童谣,并且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保障粤语童谣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谨遵科学选取
期刊
2020年春,正值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学生在家里开启了数月线上的学习。这类新的教学形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增添了学习的自由度,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出错相比課堂会更多,如何将这些错误合理应用化为宝贵的资源,把握线上教学创新契机,是对教师的一项挑战。  一、线上错误资源的来源与应用  (一)课前试错,掌握学情  线上教学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加之直播课时长相比面
经典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能够浸润人心,滋养生命。让经典文化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育并举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一)“六爱”特色课程  结合我校的如水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教育的主题内容,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特色课程求发展,研发了以“上善若水”为主线,用“爱”贯穿六年六册的校本特色课程,让爱的信念贯穿始终,让向善、向上的如水精神渗透其间。我们的《上善若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