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南武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形势下新挑战,厚植家国情怀成关键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情感教育,也是政治认同教育,需要向学生传授理性爱国的相关精神,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学生多样化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家国情怀,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爱国行动。因此,加强爱国主义理性的课程建设,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通过丰富学生的爱国历史常识,增强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辩证分析,通过体验式教育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将爱国主义情怀外化在日常的行为生活习惯中,并通过反复强化形成习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澄清内在的教育逻辑与体系,同时紧密联系时代生活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选择恰当精准的教育方式,采取启蒙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常识性学习、理论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落地落实。
  二、深耕校史文化,涤荡学子赤子心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把校史文化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我校德育特有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我校创建于民族危机深重的1905年,有着弦歌不辍的办学历程,为今日南武学子思索“如何做一名善思雅新的文雅南武人”的人生问题提供了丰厚滋养。可以说,我校的建校史是一部师生艰苦奋斗、团结上进、报效祖国的爱国史。从建校至今,南武在育人的道路上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直坚持用本校校史进行灵魂的教育。时至今日,在原有的富有成效的德育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愈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我校在德育层面上的全面育人提供文化浸润和精神滋养的土壤,而“坚忍、奉公、力学、爱国”这一意境高远的校训精神则一直是我校的育人使命和文化追求。
  一直以来,我校均利用新生入学的传统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近年来,我校不断以丰富的德育教育载体,在育人的进程中厚植爱国爱校情怀,将德育课程化、系统化,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其中,我校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时间,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系列化的“百年南武讲古”德育微课程,用生动的讲述,敬畏的姿态讲述了我校百年历史沿革、校史校情;把多处校园标志性景观上升为我校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成为展示校史故事、人文情怀的发展与变化的有力阵地;以知名校友的义节、诗心、红心,激荡学生的爱国爱校的赤子之心。
  我校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并将其作为教育素材融入我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百年南武讲古”德育微课程由始至今、由泛至细,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全校师生同心同向、团结拼搏取得的突破和成绩,加深了新一代南武师生对校史的认知与解读,同时也提升了老师和同学对学校的融入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引导学生做“善思雅新”敢担当的文雅南武人,培养其以复兴民族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三、守正创新,探究实践彰特色
  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我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八个相统一”原则,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努力把思政课建设为“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和立德树人”的示范学科、标杆学科。在思政科老師的指导下,我校学生编辑的校刊《南武时政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书香校园的构建和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在“百年南武讲古”德育微课程系列和《南武时政报》的理论指导下,我校近年亦积极以研学活动、寒暑假的德育作业为载体,开阔学生视野、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以“行”促“知”。历年来,我校结合不同年级阶段的情感教育要求,设定了各异的研学实践主题。通过丰富的研学活动,我校发挥社会的各类德育阵地的作用,也更充分地体现“善思雅新”的南武发展精粹,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但一直以来,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回顾我的作文教学之路,经历了观摩学习、借鉴模仿、创造创新三个阶段,似乎窥到作文教学的堂奥,找到了实践经验与教学规律。  第一次观摩作文公开课  记得2005年夏天,笔者在成都参加“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有幸观摩了成都市玉林小学李晓英老师执教的作文教学研究课,印象深刻。李老师带来了几只小乌
期刊
资源取向教育观强调以积极、尊重的态度关注学生内在资源,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本文以资源取向教育观及相关技术为理论指导,通过指导家长关注自我成长、学会情绪管理、聚焦孩子优势及正确进行表扬,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并实现自我成长。  一、问题描述  去年寒假结束前,小张妈妈来到心理室寻求帮助。原来是她发现小张周末一回家就以做网络作业为由,经常玩手机到三更半夜,有时凌晨四点都不睡觉,甚至还有“早
期刊
《琴和箫》是一册窄三十二开的薄薄的小书,从旧书店里淘回。多年前,我也是在那里淘到孙犁的《白洋淀之曲》《秀露集》《芸斋小说》等,都是分量颇重的小书。这种淘书乐,可遇不可求。每晚灯下亲炙这些心仪的小书,其间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琴和箫》书小分量重,是孙犁研究专家、作家冉淮舟在1981年为孙犁编的一本白洋淀作品专集,辑录了孙犁描写白洋淀生活的全部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凡二十一篇(首),包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人面临着生活、工作、学习各种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小学生在成长期,思想还不成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以前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小学生在温室中成长,遇到一点挫折就表现得消极。有关社会调查数据表明,全国中小学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了让小学生在成长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保证心理教育
期刊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班主任需要负责一个班的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全面工作,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还是各科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爱心、耐心、用心。笔者通过工作实践,从了解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求学特殊性着手,对实施中职班级德育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中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共同探讨更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期刊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阵线的人,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引领者,更应该是精神的指引者。只有真正攻下学生心灵的城池,班级管理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然而,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措并举。  一、接纳是攻心的敲门砖  第一,留下“深不可测”的第一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与学生首次见面的语言、姿态、仪表等,尽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深不可测”指不
期刊
当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激烈的学业竞争、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在复杂环境中面临的各类诱惑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承挫能力尤为重要,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助其不畏困难,勇敢战胜挫折,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一、受挫原因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无论是个人品行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价值观念的树立,都受到多方面
期刊
学生就像是我们撒下的种子,要想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就应赠与其终生受用的“财富”——良好的素质和良好的习惯这些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能使其终生受益。  一、以身作则,用爱感化学生心中的那根茎  孔子说:“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怎么进教室不开窗呢?”“教室怎么这么脏了?”“为什么不打扫呢?”不管我站在教坛发什么指令,学生都无动于衷,不支持也不抗议,我行我素。叫几个同学将教室打扫干净,
期刊
“为未来而教”包含的希望的力量,使“未来”与“教育”更加密切地相互激发相互绎解。  正是希望本身使教育成为教育,希望之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延展给予人们不断顺应又不断重建的信心。教育就是关于人的顺应与重建:顺应是“追寻真实”的本质力量,重建是“翻转真实”的“叛逆”力量。这也意味在一个人身上的“抚”与“琢”必须经历长时的交错的互动,方能最终发现才品的容量和潜力。  “为未来而教”打开了教育的视野,为
期刊
一、研究背景   珠海市多年来承接了多个内高班的办学,珠海实验中学新疆内高班,珠海四中西藏内高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新疆内高班,各所学校在办学上互相学习,也各有特色。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新疆内高班办学与管理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分层教学、落实细化导师制、朋辈制、利用珠海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心理个别辅导等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