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激烈的学业竞争、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在复杂环境中面临的各类诱惑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承挫能力尤为重要,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助其不畏困难,勇敢战胜挫折,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一、受挫原因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无论是个人品行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价值观念的树立,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个体自身条件、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每个个体会建立起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当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主要也是这四方面的因素。
  1.自身條件的影响。在青少年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境遇“不协调,不和谐”,阻碍了后天的发展,致使其成长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情况。如天生的外貌形象、身体素质和智力状况,会对其性格特点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外貌、智力上稍落后于同龄人的青少年,在初高中阶段极易通过与同学的对比,产生受挫心理,总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久而久之便会埋怨父母,嗟叹命运的不公,在长期的压抑中,甚至会形成卑微人格或畸形心态。
  2.学校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特殊且敏感的发展时期,十分注重自我的能力,如学习成绩、交际情况、青春期恋爱等。青少年学生一旦未能在学校实现自我价值,又受到身边优秀同学的影响,极易产生自卑感。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及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的和谐往往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而家庭不和谐,则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一种爱的氛围,造成其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
  4.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互联网为其提供了与社会交流的便捷渠道,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时尚打扮、追星、玩游戏等,这些都会令成长中的孩子像脱缰野马一样撒欢,久而久之他们便有可能摒弃相对较为枯燥乏味的学业。
  二、承挫对策
  处于敏感时期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挫折心理的形成来自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需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创造条件,在不同场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使挫折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更好地社交、学习,走上璀璨的发展道路。
  1.学生:培养自身健康心理。青少年应该将心思多花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并在与同学的积极交往中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在交际过程中与同学互帮互助,互诉情感,及时排遣不良情绪或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培养自身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磨炼中认识不足、纠正问题,让自己慢慢成为更优秀的人。
  2.学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要通过创设挫折环境、挫折事件,或是借用已存在的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3.家庭:联合学校共促成长。家庭教育需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两者保持密切沟通,方能在交流中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和内心想法,更好地处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校双方互通“情报”,共同探讨,共同教育,有利于引导孩子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大胆迎接挫折、战胜挫折。
  4.社会:积极引导教育工作。目前看来,社会对于青少年心理挫折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因此相关社会教育机构、组织也应发挥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指导作用。如在地区、学校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主题探讨会,和学校一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与学校共同设置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信心,为青少年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我校在传承经典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践行“一个理念,打造两支队伍,开发三种课程,开展四类活动,取得五项成果”的思路,扎扎实实用“匠心”传承经典,以“文化”浸润童心。  一、坚持“一个理念”  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引进校园、领进课堂、走进学生,并秉持着“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中培养精神和价值观。  二、建立“两支队伍”  加强师资配备,聘请专业
期刊
一、“礼文化”传承全覆盖  1.开设“礼文化课堂”  每个学科都承担着教育职责,科任教师有责任把“礼文化”种子播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课堂上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说话有礼貌等基本的课堂礼仪是各学科礼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学校还应该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礼文化”教育。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渗透不同的礼文化;数学学科可以给学
期刊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选择身边某个目标当做自己的榜样,这个目标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
期刊
初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易感到压力重重,自信不足。本文结合学校的“四雅”办学理念和正面管教的教学手段,探索培养初中生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发展个性特长,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  “四雅”办学理念中的“雅趣”指的是高雅、文明的兴趣和爱好。上了初中,面对成绩的落差,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业上不太自信。为了转移这种不自信,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但一直以来,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回顾我的作文教学之路,经历了观摩学习、借鉴模仿、创造创新三个阶段,似乎窥到作文教学的堂奥,找到了实践经验与教学规律。  第一次观摩作文公开课  记得2005年夏天,笔者在成都参加“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有幸观摩了成都市玉林小学李晓英老师执教的作文教学研究课,印象深刻。李老师带来了几只小乌
期刊
资源取向教育观强调以积极、尊重的态度关注学生内在资源,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本文以资源取向教育观及相关技术为理论指导,通过指导家长关注自我成长、学会情绪管理、聚焦孩子优势及正确进行表扬,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并实现自我成长。  一、问题描述  去年寒假结束前,小张妈妈来到心理室寻求帮助。原来是她发现小张周末一回家就以做网络作业为由,经常玩手机到三更半夜,有时凌晨四点都不睡觉,甚至还有“早
期刊
《琴和箫》是一册窄三十二开的薄薄的小书,从旧书店里淘回。多年前,我也是在那里淘到孙犁的《白洋淀之曲》《秀露集》《芸斋小说》等,都是分量颇重的小书。这种淘书乐,可遇不可求。每晚灯下亲炙这些心仪的小书,其间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琴和箫》书小分量重,是孙犁研究专家、作家冉淮舟在1981年为孙犁编的一本白洋淀作品专集,辑录了孙犁描写白洋淀生活的全部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凡二十一篇(首),包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人面临着生活、工作、学习各种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小学生在成长期,思想还不成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以前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小学生在温室中成长,遇到一点挫折就表现得消极。有关社会调查数据表明,全国中小学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了让小学生在成长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保证心理教育
期刊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班主任需要负责一个班的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全面工作,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还是各科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爱心、耐心、用心。笔者通过工作实践,从了解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求学特殊性着手,对实施中职班级德育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中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共同探讨更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期刊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阵线的人,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引领者,更应该是精神的指引者。只有真正攻下学生心灵的城池,班级管理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然而,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措并举。  一、接纳是攻心的敲门砖  第一,留下“深不可测”的第一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与学生首次见面的语言、姿态、仪表等,尽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深不可测”指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