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类型的知识点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数学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中,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强化数学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环节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让人对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状况担忧。因此,如何强化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解决应用题教学中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
  一、优化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们通常在书本上学到的是数学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终将要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应用题教学恰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紧密联系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纽带,通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性强的工具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目的,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还在于其能够将学习到的众多数学知识点整合到某一应用题型中,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更好地领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效果。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长期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变学习理念。众所周知,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旧的教学体制下长期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造成教师教学观念的固化,而且使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教学主要偏向理论性教学,仅仅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忽略了实际解题能力的培养。长期采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进入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原来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影响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式亟待改进。在现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转变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体制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言堂”的现象较为普遍。
  3.科学的解题思路的形成堪忧。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学生未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缺乏科学有效的解题思路。
  三、优化初中数学中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应用题教学要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收获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对旧的传统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为新型应用题教学扫清障碍。但是,仅仅改革教学体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按照新课改教学方案的要求,转变师生对应用题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由传统的被动型的理论知识学习向新的主动型学习转变,为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强化学生分析和动手能力,使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了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必须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应用题中,通过科学有效地分析,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分解为解题所需的要素。由于每一个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程度不一,致使其解题难度各有差异。试想如果学生不能彻底领悟应用题型的要求和思想理念,即使学生勉强找出了一种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也是不太科学的,得到的答案出错率大。因此,加深对应用题型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型的分析能力,使数学应用题“简单化”,从而找到最佳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3.对数学教材进行精心编排,强化对重点、难点应用题的训练。初中数学是一门系统、全面的教材,学习的侧重点不够突出,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地优化。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精心准备教案,分清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所在,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编排一些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教材和方案,以提升学生实际解题能力为目的,挑选一些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应用题,切实强化题型训练,不断形成最佳的解题思路,最终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实际解题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提升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在数学应用题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在很简单的题型上出现低级失误。究其原因,是学生读题习惯差,马虎大意,根本就没有理解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判断肯定会出现严重偏差,解题思路注定是错误的,对解题产生严重的影响。鉴于此,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善于读题的良好习惯,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从而找到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使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疑问对于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考越来越多的知识不再是书本“死”知识的再现,更多的则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只有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才能优化课前预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
在高校常规绘画教学中,学生们习惯于服从已有的视觉经验,无法跳出“写实”模式,很少深入思考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观看对象而不是别的方式."现实主义在于原样模写一只杯子在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感兴趣的对象,往往使人从认识倾向上、情感上,以及意志行动上倾向于这一对象,从而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动力,从而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语文。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靠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
视觉符号在当代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大多数都通俗易懂,但并非每个人对各种视觉符号的反应完全一致。当代油画艺术中出现的各种图式符号,不论是人们所熟悉的还是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更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自主探究新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笔者认为,把握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其次是创设情境,开展各项活动,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
县乡财源建设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县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县乡财源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本文以烟台龙口市和栖霞市为案
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老师教什么,学生被动地跟着学什么,等着教师说结论或给现成的答案,这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与个性差异,营造宽松氛围,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一、关注学生情绪体验,营造宽松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热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