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中“四有” 打造“生本”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主张“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因而,生本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演绎思维共振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一、有教学情境,激学生兴趣
  知识如盐,情境如汤,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中,笔者用“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对峙”的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教学“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的知识点时,笔者又設置了以下情境。
  材料一:中菲关系发展历程(略)。
  材料二:菲律宾争夺黄岩岛,侵犯我主权,我国网友反应不一(略)。
  材料三:“2012年5月9日,记者张帆在菲律宾曾经非法移除中国主权碑和国旗的地方,再次插上五星红旗”的新闻视频。
  学生围绕以上真实可信、启迪思维、富含情感的情境,进行思考讨论,体会、感悟“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体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有探究互动,展学生智慧
  关于教育有一句世界性的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会记得;我参与,我会彻底明白。打造生本课堂,需要从教师单向度地讲或学生单纯地练向多边互动式的合作探究活动转变。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本框教学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处理。
  为突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教学重点,笔者设置了以下探究问题:材料体现了中菲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明确“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这一知识,又设置了以下探究问题:菲律宾为谋取本国利益,频惹事端,意欲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你如何看待菲律宾的行为?为提高探究效率,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探究结果;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常以“这个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请同学们说一说、评一评”“请大家一起探讨”等商量的口吻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以上设问与“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种简单化、表态式的设问不同,是根据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疑惑点、模糊点进行的设问,是对书本显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些问题或是“吸引眼球”,激发兴趣;或是让学生“欲罢不能”,突出重点;或是实现“柳暗花明”,突破难点。而且,这些设问又有一定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既满足优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培养主动挑战的信心。教师要对学生合理的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精彩的发言进行由衷的赞美,灵活善意地指出其言论的缺憾并进行纠正。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关注了全体学生,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很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三、有预设生成,拓学生思维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主导,需要教师先于学生精心的准备;但是,课堂的主体是各具个性特点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脱离教学预设的“节外生枝”的现象。
  在本框的教学中,为突破“国家间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这一教学重点,笔者设置了探究情境一和情境二,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笔者则穿梭于学生中,倾听小组讨论,发现学生探究中的亮点。有学生在展示成果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菲律宾敢对美国这样吗?”这是笔者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它不同于预设中的“主权国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且还涉及下一课“综合国力”的内容。面对这一“异样的声音”,笔者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顺势提出:“是啊,菲律宾为何不敢对美国这样?这对我国有何启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不仅解决了“主权国家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利益”的问题,还初步认识了“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探究“我国应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出:“要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马上就有其他学生纠正:“应该是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利益,菲律宾把黄岩岛当成自己的领土,是完全不正当的,不正义的!这种所谓的国家利益根本不值得尊重!”这样,就突破了这一知识易混点。还有的学生运用前框所学的“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的知识,认为“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并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很好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样自由的思想碰撞和“旁逸斜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预设时,这块内容是由教师直接讲授,并进行知识拓展的,现在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了,通过课堂的“生成”高效地完成了“预设”的目标。笔者的心也被深深触动了:原来,现实与教材、预设与生成是可以这样相融共济、有机统一的。
  四、有教学激情,育学生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激情,能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学生的激情,能点燃课堂思维的火花。激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堂课以“中菲黄岩岛争端”作为背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满怀激情。在学生讨论完“应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之后,笔者客串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宣读了2012年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署名文章《面对菲律宾,我们有足够手段》的内容,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我国政府的立场,还解决了一直萦绕在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情感升华阶段,笔者播放了“2012年5月9日,记者张帆在菲律宾曾经非法移除中国主权碑和国旗的地方,再次插上五星红旗”的新闻视频,同时配上孙楠演唱的歌曲《红旗飘飘》作为背景音乐。视频中播放到张帆昂首自豪地插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时,课堂上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视频播放完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看完视频,你有何感想?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竞相发言,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感。有学生小声地答:“少年智则国智。”周围的学生马上接着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全班学生都激情满怀地一起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将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展现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叶澜教授说得好,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的地方,是师生心灵相约的场所。让我们一起努力,落实课中“四有”,打造积极、欢乐、高效的生本课堂。当我们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更有实效的时候,幸福感一定会溢满我们的心房。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复杂多变的转型期,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高中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甚至是错位和滑坡。政治教师应该强化教学中的传道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德育成长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真实”说话,用“真情”引路,用“真理”导航,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价值冲突 真实 真情 真理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注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新课:我国夏季许多家庭在房间高处安装壁挂式制冷空调,使室内温度降低;而在北方学生宿舍,冬季的取暖设备却安装在房间窗户的下方。  对比发现新知识,带着学习问题走进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常需要交代人物的相貌特征,包括长相、身材、衣着等,这些统称为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精当的外貌描写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外貌描写 初中学生 特征 刻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习得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语文课堂的四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四步教学 情境导学 互动合作 课堂展示 检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结合
[摘 要]该课执教者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令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 情境教学 专题复习 世界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一文,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之作。全文谈风俗、说鸭蛋、忆童趣,聊文化,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风物的热爱,充分体现了汪氏“小叙事”、“大情怀”的风格。但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作品,不仅学生初读后不以为然,就连不少语文老师,也感到“仿佛似琉璃”,空灵无抓手。笔者在历届执教本文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连环问题阅读教学的路径,化无形于有形,自
[摘 要]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新课改背景知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运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加强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文言文教学注入现代信息,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8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个地方,只有以昂扬奋进的状态不断推进改革,才能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创造力。  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闪光点,都来自于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不甘人后的680万荆州儿女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担起了“湖北之腰”的重任。  政府的“革命”——精简机构,激发内部活力  大科室制改革,拉开荆州机构改革的序幕。  2012年新春伊始,市环保局、江陵县人民
教师的人格与魅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听他们的课,敬重他们的人格,欣赏他们的气质,进而自觉地认真地学好那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这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老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老师高雅的谈吐和父母般的关爱,老师健康的心理和本身对事业的热情等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个性魅力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是无穷的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无不在课堂教学上实践着思路创新与模式改革;无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组织模式;从课外到课内,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创设问题、阅读思考、分组探究、回答补充、归纳总结等程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乐此不疲地实践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一堂热闹、成功的公开课  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