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08-01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开动大脑、展开想象,自己动手实践。开展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不能按照讲、学、考的教学模式进行,那将桎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前积极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和谐而宽松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诱发学生创新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作为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新定位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在教学中要细心指导,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课余时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其所任教的课程。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说真话,做实事,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丰富的知识,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呈现创新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学会”,而应该更加注重于引导学生“会学”,参与式教学是新课改一贯倡导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算法与程序设计时,在学习了有关编程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把要编写程序的主要思想讲清楚,画出流程图,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写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相对来说有些难度的程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巧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兴趣,自然而然会热情地参与进来,课堂就会有生气,课堂效果就会好。《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一门比较枯燥、难理解的课程,我就从比较有趣的VB小程序开始,我从相关书籍上查找了一些现成的小例子,然后经过改进,给同学们演示。如猜幸运数小游戏,时间转换小程序,青蛙跳井,画同心圆等,看完这些学生是既兴奋又羡慕,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找了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如计算圆面积、超市打折等,让学生自己练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我还尝试着把相关条件做一些改变,让学生自己编写,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语句去实现,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成功运行出结果时,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注重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力求形象生動,要把专业的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在讲解它们的含义、作用、用途时要富于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不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比如,在学习使用photoshop程序画图时,有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们就应该用类比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描述:“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主文件名或扩展名,其实,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主文件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从而教会学生养成善于联想的习惯,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攻克学习的难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就应该赏识。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不单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创新型的21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杭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教育情报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新理念.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分别从教学内容需要具有潜在社交价值、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新兴模式、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实现其情感共振出发,讨论如何找出让当今大学生更好学习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切入点。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驱动 情感共振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为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教育事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是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措施。所以,初中数学老师需要通过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学生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11-02  在数学中面对问题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重点培养的地方,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中
期刊
【摘要】在课改的大潮下,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日渐涌现,很多教师都把课堂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多个课堂活动串联起来。但课堂活动多了,就真的学习效果更好吗?笔者认为未必,课堂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设计。  【关键词】课堂活动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11-0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是一节边操作活动边
期刊
【摘要】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05-01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
期刊
【摘要】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已经严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如何适当的调整教学对策已经成为会计教学中的一个课题。本文对财务会计课中感受式教学的运用进行分析,为会计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会计 教学模式 感受式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2-02  观念篇:趣景通幽处,财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形式,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需要多方面评价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一些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其实施的价值。  【关键词】高等数学 成绩评定 改革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数学学业评价的探索”,JG00717JX32。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5-01  近些年来,伴随着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中国文化的内核,必将引领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富强、民主、爱国是教育考试物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敬业、诚信、友善是教育考试行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文明、公正、法治是教育考试制度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谐、自由、平等是教育考试观念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  【课题项目】本文是第一届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立项课题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不尽如人意,整个作文教学走入了困境。造成困境的因素有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校和社会方面等,针对这些因素,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写作兴趣,采用阶段化训练,形成正确评价,树立正确教学观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对策,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矛
期刊
【摘要】要使课堂练习“高效低耗”,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是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安排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设置,还应根据内容设计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教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初学之后单项练、关键部分重点练、沟通知识系统练、易错问题辨析练、易混知识对比练、培养能力创造性练等是练习的几种有效做法。  【关键词】课堂练习 设计 内容 形式 有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现在越来越强调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思维方法,但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使得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初升高的数学教学变革。数形的结合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9-02  数形的结合是数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