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提高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模式。通过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以学生导师课题研究为导向、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导向、跨专业联合指导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形式为导向等模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毕业设计 多元化 模式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26-01
  随着卓越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1-3]。针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探索,本文提出了多种途径指导毕业设计,改革传统的指导模式。
  1.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部分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毕业设计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还承担着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精力过于分散,教师负担过重,人均精力投入远远不够。
  (2)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毕业设计与科研、工程实际结合不够,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需求脱节,毕业设计的真题少,理论、仿真题目多。
  (3)毕业设计选题困难,学校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例如学校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不能雷同,而且对毕业设计题目的重复率有所限制,渐渐形成了目前的题目缺乏新意,学生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够。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设计期间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高峰期,工作未落实的学生其精力主要放在寻找工作上,而考研学生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参加研究生复试,也将毕业设计放在了从属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
  (5)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单一,学科交叉较少。目前学科之间相互独立、毕业设计也是各自为政,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比较单一,无法突破学科的界限,达不到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要求。
  (6)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监控不到位。目前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前三个环节大多留于形式、走过场,过程环节的成绩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影响较小。
  2.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途径
  2.1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
  按照“面向工程实践,注重学科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彰显应用特色”的指导思想,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形成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围绕学科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彰显应用型特色,进一步推进校企互动、系内外互补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2.2 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以科研课题组为指导团队,引导大三学生提前了解教师科研项目,本着学生感兴趣、自愿的原则吸收一部分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组建毕业设计团队,教师根据项目分工情况,依据学生知识结构、特长进行目标明确的分工,做到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从而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2.3以学生导师课题研究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部分专业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工作,导师也更了解所带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水平,积极动员导师引导专业素质较高学生提前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增强学生解决自身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符合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要求情况下,允许学生自主选题,最终老师负责题目审核,这样使学生有目的、有动力的学习,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4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学生以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选题,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科竞赛内容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或项目背景,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参赛团队往往是多个专业或几个学科学生的集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跨学科、专业和年级组队参赛,以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交叉与融合。
  2.5跨专业联合指导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鼓励学科交叉,发挥教师和学生专业优势,根据专业特点跨专业联合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正常指导工作,联合指导教师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跨专业的技术问题,与指导老师一起解决毕业设计的创新问题,在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指导中,改变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联合指导教师为辅的“团队”指导模式。
  2.6以校企联合形式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与区域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联系,企业参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学院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安排课题组青年教师为期半年的企业工程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聘请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以校企联合形式指导毕业设计,使得毕业设计内容,目标更符合工程实际。
  2.7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體”的指导模式
  基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一体化角度把三者密切结合,合并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为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实现一体化,很好地解决了三者之间的矛盾。
  3.结论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所学知识成果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倩倩,贾坤.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23-224.
  [2]拓耀飞,张菁,刘建勃,孙志勇.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118-121.
  [3]刘红娟,单健, 康玺, 曹锦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2):112-11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4-02  评价一直被视为课程改革的“瓶颈”。尽管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方式趋向多元,各种评价方式被普遍提及并加以运用,如等级制评价的广泛应用。然而事实上,学生依然被最终的考试成绩划分成三六九等。毋庸讳言,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依然存在着方式单一、应试烙印等问题。  基于此,我校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本位的综合
期刊
【摘要】本文以探究影响有丝分裂因素的二次实验为例,阐述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二次实验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意义。二次探究实验是指教师在保证传统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初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完全参与实验探究、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交流倾听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阶梯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素质拓展和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培养思路,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把专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把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和目标,使二者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 创新创业
期刊
【摘要】党校内涵建设的内部基本要素既要参照普通学校的基本属性,又要凸显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特殊功能。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核心要素包括办学方向、培训体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关键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8-01  一、内涵构成  内涵建设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应用无缝衔接,变“练”为“战”是各专业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着重从工作室的建立条件、教学组织两方面进行探讨,力争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作室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37
期刊
【摘要】我國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迅猛发展,作为中国老工业区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这一主要推动力的发展带动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与进步。以辽宁省为例,其文化传媒产业在社会大众的思想进步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一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综合发展的人才依靠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推动。辽宁省文化传媒产业的继续向前发展需要传媒人才的不断努力,本文对辽宁省文化传媒人才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作出分析,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评价结果被用于持续改进情况的监控,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反馈信息被用于持续改进的情况,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关键词】评价结果 导向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及其教学组的建设与实施)资助;
期刊
【摘要】工业机械师专业通过中德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造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中德国际合作办学校本化研究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中德合作办学课程校本化的思考作了阐述。  【关键词】工业机械师 中德合作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11-01  德国
期刊
【摘要】“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导致了目前网络课程表现形式单一、利用率低、与课堂教学融合度不高和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透过斯滕豪斯“过程模式”的视角,结合对网络课程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以校本微课为基本元素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过程模式 网络课程 校本微课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立项号:G
期刊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他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本文试图通过对陈鹤琴儿童玩具观的深入思考,探求其玩具思想对我国现当代儿童玩具开发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 游戏 玩具 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1-01  陈鹤琴先生作为我国现代幼教奠基人,怀着赤子之心一生为儿童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