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阅读指导的若干策略:理解式,类比式,联想式,点拨式,归纳式,辅助式。这些阅读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阅读指导;策略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分析
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这些因素也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简化教学过程,只是给出公式,定理加以简单应用,忽视对教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的注意,忽视对教材阅读的指导,在学生眼里,数学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习题的堆积,充满美感和活力的数学丧失了它的本来面目。他们对数学中许多内容,诸如概念的引入,定理规律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等不是通过阅读材料,观察演示实验去分析去思考探究,而是寄希望于反复练习以期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结果学生学得枯燥,信心全无。
目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也正积极逐步推进,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训练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课题实施的若干策略
教师注重课堂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理解式
数学包含着许多概念,公理等,它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定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們的叙述都具有“严谨性”和“言必有据”的特点,加强对数学概念和例题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材料1在函数定义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阅读函数的概念,然后希望学生谈谈阅读体会,但学生阅读完函数概念后感到难于理解,笔者就提示学生,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词,并请学生交流
学生1:“唯一”两字很重要,它表示一个自变量只能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
老师:你能举个例子,函数值不唯一吗?
学生1:
学生2:当 时不是唯一的吗?
学生1:“任意”两字也很重要
老师:确实“任意”、“唯一”两字都很重要。它表明对集合A中的任意 ,都要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还有什么重要的吗?
学生3:“非空数集”,我们讨论的 都必须是数。
老师:函数定义的中心思想是:非空数集、任意、唯一。我们看一个式子能不能成为函数,主要就是检查是否符合这八个字。
通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2.2类比式
数学中许多知识是相似的,有许多相同处也有相异处。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进行对比,挖掘知识内涵。
材料2如学习空间向量时,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把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作类比,更好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法则。再如,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讨论方式进行对比,双曲线与椭圆性质作对比等等。
通过类比阅读,学生除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外,更有利于使学生学会自觉用类比思想方法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特征,认清事物本质。
2.3 联想式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为了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通常用符号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较为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学会联想,找具体生活模型帮助理解。
材料3映射概念的教学中,对于用集合语言描述的映射关系很难找到它们对应特征。教师可借助“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这一模型将集合A视为“妇女集合”,集合B视为“男子集合”并指出一女只嫁一夫,但一夫可娶多妻,因此出现富人多妻,穷人光棍的现象,这样学生对映射概念掌握的更清楚。
采用联想方式,借用生动活泼的实际模型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积累,不断完善,就能够很快建立一个“模型库”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会枯燥乏味。
2.4点拨式
我们职中教材中有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它们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与教材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与教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融为一体。
材料4 如在“平面向量”第一课时之后,可安排课后阅读内容“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向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巩固刚学的向量符号表示,体会向量符号的优越性。又如,讲“概率”让学生阅读教材后“世界杯足球赛中的一个概率问题”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教师应正确处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重点内容的“阅读材料”可在重点内容教学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在课内“点一点”“提一提”,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不会疏漏要点。用这种方法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大有裨益。
2.5 归纳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将数学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为了加强记忆,需要学生通过书写和作笔记归纳总结,通过变式举一返三把书由薄读到厚。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图形说话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材料5 如学习向量运算时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则进行几何形式的运算,但牵涉到例如 这种代数形式的运算学生往往难脱口而出,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向量加法归纳为“走路”相当于从A走到B,B走到C,C走到D,即 ,如果“-”负号表示反方向走, 即B到A。
事实表明通过归纳阅读指导,“数形结合”指导,能使学生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横向对比,能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能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把知识融会贯通。
2.6 辅助式
数学改革倡导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课堂上通过数学实验为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创造了条件。
材料6 师生通过“简谐运动”演示实验来研究正弦函数图象和性质,还可以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借助数学实验辅助学生阅读教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实验,又可观察实验,研究实验,更能培养学生钻研教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上述阅读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选用什么方法阅读,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也可交叉进行,综合运用。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阶梯。所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首要环节,教会他们会读书,乐读书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冯寅 〈浅谈新课程中的数学阅读〉 数学通讯2007年9月
[2]章水云 〈加强对数学新教材阅读指导〉数学通讯2007年3月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阅读指导;策略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分析
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这些因素也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简化教学过程,只是给出公式,定理加以简单应用,忽视对教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的注意,忽视对教材阅读的指导,在学生眼里,数学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习题的堆积,充满美感和活力的数学丧失了它的本来面目。他们对数学中许多内容,诸如概念的引入,定理规律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等不是通过阅读材料,观察演示实验去分析去思考探究,而是寄希望于反复练习以期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结果学生学得枯燥,信心全无。
目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也正积极逐步推进,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训练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课题实施的若干策略
教师注重课堂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理解式
数学包含着许多概念,公理等,它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定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們的叙述都具有“严谨性”和“言必有据”的特点,加强对数学概念和例题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材料1在函数定义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阅读函数的概念,然后希望学生谈谈阅读体会,但学生阅读完函数概念后感到难于理解,笔者就提示学生,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词,并请学生交流
学生1:“唯一”两字很重要,它表示一个自变量只能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
老师:你能举个例子,函数值不唯一吗?
学生1:
学生2:当 时不是唯一的吗?
学生1:“任意”两字也很重要
老师:确实“任意”、“唯一”两字都很重要。它表明对集合A中的任意 ,都要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还有什么重要的吗?
学生3:“非空数集”,我们讨论的 都必须是数。
老师:函数定义的中心思想是:非空数集、任意、唯一。我们看一个式子能不能成为函数,主要就是检查是否符合这八个字。
通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2.2类比式
数学中许多知识是相似的,有许多相同处也有相异处。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进行对比,挖掘知识内涵。
材料2如学习空间向量时,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把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作类比,更好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法则。再如,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讨论方式进行对比,双曲线与椭圆性质作对比等等。
通过类比阅读,学生除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外,更有利于使学生学会自觉用类比思想方法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特征,认清事物本质。
2.3 联想式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为了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通常用符号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较为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学会联想,找具体生活模型帮助理解。
材料3映射概念的教学中,对于用集合语言描述的映射关系很难找到它们对应特征。教师可借助“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这一模型将集合A视为“妇女集合”,集合B视为“男子集合”并指出一女只嫁一夫,但一夫可娶多妻,因此出现富人多妻,穷人光棍的现象,这样学生对映射概念掌握的更清楚。
采用联想方式,借用生动活泼的实际模型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积累,不断完善,就能够很快建立一个“模型库”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会枯燥乏味。
2.4点拨式
我们职中教材中有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它们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与教材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与教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融为一体。
材料4 如在“平面向量”第一课时之后,可安排课后阅读内容“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向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巩固刚学的向量符号表示,体会向量符号的优越性。又如,讲“概率”让学生阅读教材后“世界杯足球赛中的一个概率问题”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教师应正确处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重点内容的“阅读材料”可在重点内容教学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在课内“点一点”“提一提”,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不会疏漏要点。用这种方法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大有裨益。
2.5 归纳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将数学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为了加强记忆,需要学生通过书写和作笔记归纳总结,通过变式举一返三把书由薄读到厚。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图形说话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材料5 如学习向量运算时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则进行几何形式的运算,但牵涉到例如 这种代数形式的运算学生往往难脱口而出,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向量加法归纳为“走路”相当于从A走到B,B走到C,C走到D,即 ,如果“-”负号表示反方向走, 即B到A。
事实表明通过归纳阅读指导,“数形结合”指导,能使学生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横向对比,能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能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把知识融会贯通。
2.6 辅助式
数学改革倡导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课堂上通过数学实验为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创造了条件。
材料6 师生通过“简谐运动”演示实验来研究正弦函数图象和性质,还可以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借助数学实验辅助学生阅读教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实验,又可观察实验,研究实验,更能培养学生钻研教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上述阅读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选用什么方法阅读,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也可交叉进行,综合运用。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阶梯。所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首要环节,教会他们会读书,乐读书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冯寅 〈浅谈新课程中的数学阅读〉 数学通讯2007年9月
[2]章水云 〈加强对数学新教材阅读指导〉数学通讯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