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岭上的墓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三叔死于海南岛的消息,是在1985年腊月二十四日知道的。那天在我们家乡是过小年,天空一直飘着淡淡的雪花。乡民政部门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把两只红彤彤的大灯笼挂在我家门前低矮的土柱子旁。后来,我的爷爷找到两颗生锈的钉子,搭着竹梯,把那两只灯笼重新挂在高高的屋檐下。
  晚上,爷爷在每只灯笼底下安放上蜡烛,天黑下来的时候,“烈士光荣”四个大字,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灿烂夺目,那景色美得让人惊心动魄,那烛光似乎把整个鄂西北的山村照亮了。
  “我儿!我三儿!道重,不是‘孬种’,我们义门陈没有‘孬种’!”吃着年夜饭的时候,曾经是“五类分子”的爷爷一边喝着酒,一边叫着三叔的名字,并指着烈士证上的一行字,大声吼叫着。“我儿是死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场上!”吼着吼着,爷爷的泪水顺着脸颊落下来了,爷爷攥紧拳头,把每一滴滑落的泪珠,都紧紧地握在手中,他似乎要把每一滴泪水都凝固成血。
  第二年的初春,地上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的时候,78岁的爷爷不顾家人的劝阻,背着一个布袋突然离开了山村,直奔海南岛,他要去寻找自己的三儿子。三天后,爷爷却被好心人抬回了山村,后来得知,爷爷还没有来得及走出大山就病倒了,七天以后,爷爷走了,临走时,他凹陷的眼眶里始终凝固着两行泪珠。
  父亲读懂了爷爷那凝固的两行泪珠,90年代中期,父亲带着母亲终于踏上了海南岛,23天的时间,他寻遍了大半个海南岛,却没有找到三叔的墓碑,但父亲告诉我,三叔的尸骨一定是葬在海口海秀大道旁的金牛岭上,因为父亲在金牛岭的山岗上,发现了家乡的狗尾巴花。
  父亲离世时和爷爷一样,他凹陷的眼眶里同样凝固着两行泪珠,不同的是,凝固的泪珠里带着点点血丝。
  我读着父亲那带血的泪珠,在2017年的清明节,走出鄂西北的大山,穿過琼州海峡,直奔海口的金牛岭。
  在金牛岭烈士陵园,我跪在一个个无名烈士碑前,我闻到了花果飘香的气味;我听到了鸟歌猿啼的歌声;我看到了鸽群翔空的蓝天;我在冥冥之中,看到三叔向我走来,他穿着一身泛黄的军装,肩膀上挎着长枪,背上插着大刀,腰间别着手榴弹,头顶上那闪闪发光的五角星耀眼夺目……
  当我睁开双眼时,我看到的却是山顶上的狗尾巴花,多么熟悉的狗尾巴花啊!那是我们家乡的花,它长在我的骨髓里,盛开在我的血肉中!我的三叔就在金牛岭上,他长在岩石里,他融在泥土中,他嵌在树叶缝,他的灵魂盛开在万花丛中……
  我不知道三叔是怎样牺牲的,但我知道他是渡海先锋营的一名战士。那个渡海的夜晚,他泅渡在琼州海峡,潜伏在涌动的海水里,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他端着枪,向着敌营冲锋。然后中弹倒下,撕开战衣将流血的腿扎紧,将流出的肠子拾起塞进胸膛,然后,又重新站起来,从背后抽出大刀,杀向敌人,一路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为了新中国前进!前进!……前进!”
  三叔手中的大刀最后只剩下刀柄,他的身躯被子弹全部穿透,自己的血从头顶流到脚下,又从脚下涌飘到头顶,他含着流到嘴角的最后一滴血,将折断的刀柄扔向敌群,望着自己的战友向着黎明冲去,然后笑着慢慢地闭上眼睛,但迟迟不肯倒下,像雕塑一般立在那个冲锋的夜晚。
  我的三叔死了吗?没有!他一直活在金牛岭上,那每一座无名烈士碑,都有我三叔——陈道重的影子。
  我的三叔一定是化作成了海水,因为他喜欢琼州海峡的浪花;我的三叔一定是化作了山脉,因为他喜欢金牛岭的泥土;我的三叔一定是化作了一粒黄沙,因为他喜欢金色的海滩;我的三叔一定是化作了狗尾巴花,他向往回到鄂西北的山村。
  我三叔的烈士证书,是195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的,直到1985年才寄到我们家里,整整寄了33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绘画:阎勇宏
其他文献
这个周末,儿子又不回来了,说是他们外语学院的足球队要练球。看了他们学校的公众号,确信即将开校运会。从初中就迷上足球的儿子不可能缺席他们院队的训练。前天晚上的来电中,他兴奋地说他们外语学院足球队终于逼平了向来强势的计算机队。儿子还说下星期也回不来,因为他们英语演讲队有排练任务。大学里的社团很多,为了不影响学习,儿子听从我们的劝告,只进了足球队和英语演讲社。儿子说想进英语演讲社的新生有两百多人,结果只
期刊
一踏进我最眷念的小村子,心嗖地一下收紧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时候以为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村子,现在咋就会变成这样荒凉一片呢?我的眼泪不由得簌簌掉了下来……  你为什么这样让我伤心,让我揪心,让我震颤呢?窘得我,不敢抬头再看你,再抚摸你……而几年前,我来看你时,你却是那样的令我陶醉、令我向往。可现在,小道上落下满地的树叶子,昏黄的光遮掩着你,空气中嗅到一股难闻的味道,让我生出几分怜悯、几分酸楚。
期刊
那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被分配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这所学校的校址,原来是一片坟地,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又是村上的中心地带,所以,村上就选中了这里。  为了取暖,教师的宿舍里都生了一个火炉。当然,这个火炉必须是带烟管和炉盖的。为了防止煤气扩散,在白天,我们都很小心地把炉盖盖住,让煤气尽可能被烟管吸到屋外去。那天晚上,我先看了一会书,大约十点多吧,我有些困了,便下床在炉内换了一块新煤,
期刊
我们来到人世,最初是懵懵懂懂、混混沌沌的,只知道哭,却不会笑,不会说话,也没有自我意识。在母亲的一声声呼唤里,我们渐渐清醒明白起来。就是说,是母亲把我们从混沌中唤醒的。  呼和唤,是不同的。呼,是高声的,声音拉得长长的,是远距离的。而唤,是轻轻的,亲切的,温情的,声音是短促的,距离相对很近,也许就在身旁,甚至母亲的嘴已凑近我们的耳朵。母亲首先是唤我们,然后是呼。母亲的呼唤,是世上最亲最深情的语言。
期刊
我每次上街买菜,大都花五角或一元钱拿几根人工种植的葱。葱虽然代替不了菜,但充当调色、香料是一个好帮手。有了葱,无疑增加了几分食欲。因此,饭桌上的葱,好像有的人离不开喝茶、喝酒,也好像女人离不开化妆品,时而点缀其间,给人有种美滋滋之感。  偶尔间,餐聚中谈起了野葱成了稀少之物;说到野味,兴致盎然,展开了话题,什么绿色食品吃健康,什么野鸟不能捕捉等。总之,有些带野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免不了我的喟叹,同时
期刊
电视上看到一个镜头: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一个女孩儿,生日时吃一碗方便面,已是莫大的幸福。  看后,心里一酸。一下子,想起自己的童年。  那时,农村物资匮乏,生活维艰。我姊妹多,只母亲一人挣工分。父亲是民办教师,半耕半教,不挣工分,月薪才几块钱。人道是,乡里、城里都耽误了。  贫困状态下,糊口第一。吃什么,真没讲究,更不存在挑肥拣瘦。  算来,一年四季,最离不开的“美食”是山芋。我们这,叫白芋。它不择土
期刊
著名作家二月河因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系列小说,和金庸一起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南北大侠。因为文学缘故,笔者得以接触二月河先生,并深为他的花草情缘所感动。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祖籍山西昔阳,创作时,笔名取二月黄河冰凌解冻之意。先生人高马大,身材壮实,乍一看仿佛英雄莽汉,实际上二月河先生菩萨心肠,心细如发,有情有义。他于创作之余爱好书法,尤爱绘花草,笔下杨柳迎风,牡丹吐艳,葫芦、葡萄
期刊
我常戏称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二是“犬子”。“犬子”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已有4岁。  我和家人原来没打算养犬,但在朋友家里看到这只拉布拉多时,就立即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因为它太可爱了!刚出生两三个月的它,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眼珠子像两个大大的黑樱桃,还有一圈长长的眼睫毛,漂亮极了!更可爱的是,它的眼睛不但光亮有神,而且像会说话,会与人交流,萌态可掬,让人爱不释手!我们高兴地把它带回了家,就像抱养
期刊
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因此,每个季节都可以吃到与众不同的野味。在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时节,大山里到处可见一些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野菜。  就拿一种叫香椿的野菜来说吧!春天一到,满山遍野的鹅黄,如果你不走近仔细观看,会傻傻分不清楚谁是香椿?谁是嫩条?香椿树,高的有两三丈高,矮的只有三五尺长,树干笔直、光滑,枝丫少,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香椿,除了芽可以食用外,它的药用功能也特别多!开胃健脾,抗
期刊
当购药者来到药店明亮的柜台前,购药者身后拖着双重影子,是购药者和患者的生命复合体。购药者那种笑容裹着痛苦,猜测裹着追求的眼神,充满了购药者对患者的爱和对生命的善意追求。  当购药者从怀中掏出医师的处方,这一举止带有人类自古以来对生命最大限度的猜测和幻想。药剂师接过处方,领悟了生命的厚重。看着处方仿佛听到病人痛苦的呻吟和咳嗽。处方上的每一味中药,是药圣李时珍在时间深处用阳光月色揉成的一个个绿色的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