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胆:打工妹要研制“擦地拖鞋”
潘茹芬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她进入父母所在的厂上班。1996年,她的父母提前退休,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小卖部谋生。两年后,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潘茹芬也失业了。1998年8月,她的弟弟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家里急需钱用,她便进了家家政公司当保姆。
在家政公司,潘茹芬由于做事利索、为人热情,经常被评为“优秀保姆”。2001年3月,她被公司派往一户富裕人家做保姆。在那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共十几号人住在一幢3层豪宅里,每层都有1间大客厅、2个洗漱室、3间卧室以及工人房、大阳台等。因为房子大,人又多,她每天一刻不停地拼命干活,却似乎永远也干不完。
2002年,潘茹芬结婚了。家务活中最让她伤脑筋的是拖地。那幢豪宅的室内面积至少有六七百平方米,她每天早上要先花三四个小时上上下下全部拖一遍,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修补”工作:谁上了一趟卫生间,她就要赶紧把马桶的污渍和地板的脚印擦拭干净;十几号人在家里都是穿拖鞋,从卫生间和浴室出来总会带水滴,她要跟着主人的脚步一点一点地拖干;主人养的几只宠物总喜欢去露天花园里撒野,或者跟主人去外面溜达,回来后脚趾上往往会粘些灰尘赃物,她又得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去擦;十二三岁的小主人特别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但又特别不讲卫生,常常穿着脏兮兮的球鞋走进房间,还把沾满沙子泥水的篮球足球到处乱扔。每到这时,她只得默默地跪在地上擦地板……
这套豪宅里主人们的各种拖鞋,再加上准备给客人的拖鞋,总共有30多双。为了尽量保持地板干净,潘茹芬每天都要把这些拖鞋洗一遍,可还是避免不了一次又一次地擦地板,她因此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手脚麻木!一天,她擦地时突发奇想:要是有一种拖鞋,鞋底像拖把一样能拖地就好了,穿上这种拖鞋,不仅不会弄脏地板,而且走路时还可以顺便把地上的污点和水渍擦干净……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很快就在忙碌而琐碎的工作中忘得一干二净了。
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潘茹芬渐渐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2002年10月,她怀孕了,便辞掉了保姆工作。在家闲着无聊时,她又想起了“擦地拖鞋”,而且越想越觉得这东西好:现在大多数城里人,甚至许多农民,都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地上大多铺了瓷砖和木地板,为了保持房间的豪华、漂亮和舒适,需要经常拖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能做出那种具备“拖把”功能的拖鞋,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潘茹芬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家里现有的缝纫机、尺和剪刀等工具,试着做一双“擦地拖鞋”吧!她首先用棉布做了一双布拖鞋,然后像扎拖把那样,用针线把一些布条缝在鞋底上。可是,这样的“擦地拖鞋”穿起来十分笨重,而且一沾上水就会湿漉漉的,地面越踩越脏。她感到束手无策了,只得暂时放下了这活计。
2002年底,潘茹芬的弟弟放寒假回家了,她就让弟弟帮忙想办法。在大学读化学化工专业的弟弟听说了姐姐的想法后,也很感兴趣,便绞尽脑汁地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他想到将鞋底的布条改成丝状的化纤纱线,这样就轻巧多了;可是纱线很难用针缝在鞋底,他便又想到了用高粘剂……
经过一个寒假的潜心研究,潘茹芬和弟弟终于做出了一双满意的“擦地拖鞋”!这种“擦地拖鞋”的外观和普通拖鞋差不多,只是鞋底是用柔软舒适的纯棉布做成的,并在下面粘上一圈圈丝状的化纤纱线。这层化纤纱线不仅可以像拖把或抹布一样擦拭地板,而且可以避免传统鞋底都存在的打滑、不耐磨、容易粘灰尘、拖泥带水、产生噪音甚至磨损地板等缺陷。潘茹芬让丈夫穿上“擦地拖鞋”在家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果然把地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她又将“擦地拖鞋”放在水中用手洗,甚至还用洗衣机试验了一下,发现就像洗衣服一样方便!
惊喜:卖“擦地拖鞋”真的能赚钱
潘茹芬又叫来好几个邻居,让他们亲身感受了一番“擦地拖鞋”,大家都觉得很不错。这更加坚定了她经销“擦地拖鞋”的决心。一周后,她将自己精心制作的50双“擦地拖鞋”放到父母的小卖部里卖,因为每双拖鞋的成本大约是5元,再加上人工费,所以她将每双鞋定价10元。第一天,就有不少邻居来捧场,就是认为价钱稍微贵了点。潘茹芬便爽快地说:“大家都是邻居,如果你们喜欢,8元一双拿去吧!”结果,那50双“擦地拖鞋”不到一天就被左邻右舍“抢”完了!虽然每双只赚3元,但50双就是150元啊!
接下来,潘茹芬不仅琢磨着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加精致好看,还教会了公公婆婆和父母,两家人没事就坐在家里做“擦地拖鞋”。一家人全部学会后,他们每人每天可以制作十多双!潘茹芬除了以每双10元的价格放在父母的小店里出售之外,还以每双6.5元的价格让一些熟人的店铺代销,这样她的零售利润就达到了每双5元或1.5元。第一个月,两家人共同制作的1800双“擦地拖鞋”全部脱销,他们自己零售了450双,请人代销1350双,总共赚了4275元!这让两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欣喜不已。
在潘茹芬十月怀胎的那段时间里,她竟然和家人一起靠自产自销“擦地拖鞋”赚了近5万元!这让左邻右舍既震惊又眼红!潘茹芬是个孕妇,而她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她的丈夫白天还要去煤气公司上班,这样的一家人竟能赚到那么多钱!在一个消费水平一般的中等城市里,这样的效益对于那些普通家庭来说,是有很大诱惑力的。于是,很多人纷纷找上门来向潘茹芬“取经”。
起初,由于担心别人学会了这门“技术”,抢占自己的市场,潘茹芬一家人遮遮掩掩,甚至闭门谢绝外人来“观摩”,因此遭来了不少闲言碎语。没多久,潘茹芬就意识到这样下去不仅会破坏全家人和邻里的和谐关系,而且还会影响今后自己的产品市场。于是,2003年9月,她在生下孩子一个多月后,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向曾被他们拒绝的邻居和熟人登门道歉,并提出了一个“有钱大家赚”的合作想法。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商业市场越来越透明化,尤其是像这种投资小、容易学的小生意,迟早会有许多人跟风的,所以她干脆决定主动将“擦地拖鞋”的制作技术传授给那些在家待业的邻居和熟人,让大家一起来做“擦地拖鞋”,而她自己就专心开拓业务,先向街坊们收购“擦地拖鞋”,然后在第一时间占领整个郴州地区的市场!
2003年底,潘茹芬在市区委托了9户街坊在家帮她生产“擦地拖鞋”,包括她自己家在内共10户人家,平均每月每户能生产1000双,这样每月总共有1万双的产量。她以6元/双的价格从街坊那里收购回来,然后又以6.5元/双的价格全部批发给那些临街店铺和摊贩。
在外人看来,好像她轻轻松松一转手,一月就能赚5000元。但实际上,这些钱她赚得非常不容易。由于刚生完孩子,她的身体还比较虚弱,宝宝又没断奶,所以她每天骑自行车出去送一趟货后,就要回来给孩子喂奶,然后又要出去继续送货。每天来回十多趟,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的,她很快就累病了。丈夫不忍心,想辞掉煤气公司的工作帮她送货;父母和公公婆婆也劝她:“你就歇歇吧!每双拖鞋只赚5毛,就把你累成这样,何苦啊……”
可是,潘茹芬深知“抢占”市场的重要性。她知道,自己只要一停下来,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取而代之。但是,她产后虚弱的身体的确吃不消这样的奔波之苦,有好几次都因为贫血晕倒了。她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分工合作:潘茹芬负责向街坊们收购“擦地拖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丈夫谢鸿铭则将调查市场、送货和收款等需要四处奔波、消耗体力的工作全部揽下。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潘茹芬的负担,而她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琢磨生意中的各种“道道”。她不仅把产品直接送往各大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鞋类经营户和零售商,而且还与一些批发清洁用具的销售商、装饰材料商行(比如售木地板的、地砖的、油漆的)和装潢建筑设计单位等建立联系,因为他们可直接接触那些有“擦地拖鞋”潜在需求的客户——刚铺上地板的房子,当然更需要这样的好产品啊!同时,她还委托一些居民区的百货商店代销“擦地拖鞋”,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当地医院、宾馆、科研院所和学校等单位的负责人联系销售。
苦尽甘来:小小女子也能拥有百万财富
2004年春,潘茹芬发现每月产量仅1万多双的“擦地拖鞋”竟然开始滞销了;而据她分析,郴州市区总共有60多万人口,近20万户家庭,如果按每户每年仅需求3双,一年就需要生产60万双!可是,这每月1万多双都难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反复琢磨后,她认为主要问题就是出在“擦地拖鞋”这个产品还没有广泛地被人们所发现和接受,因为她把产品批发给那些小卖部和鞋店后,老板往往在多种经营中忽视了对“擦地拖鞋”的宣传和重视,知道这种新产品的顾客不多。于是,她大胆地想:能不能自己开一个专门经营“擦地拖鞋”的店铺呢?当时,街上只有皮鞋专卖店、旅游鞋专卖店、运动鞋专卖店等,却从没见有人开过拖鞋专卖店,更何况,她要卖的是“擦地拖鞋”这种尚未普及的新产品!
尽管潘茹芬意识到贸然开一间“擦地拖鞋”专卖店会有很大的风险,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她想,即使这个店赚不到钱,可至少能给“擦地拖鞋”带来宣传效果,这样就等于把每月千把块钱的店租转化成广告费了,最终还是有利于自己在郴州地区做“擦地拖鞋”生意的!于是,2004年10月底,她从赚来的10多万元流动资金中,拿出2万元在市中心开了第一家“擦地拖鞋”专卖店。开始两个月,她一直在亏本,因为拖鞋不像皮鞋那样利润高、需求量大,而且一个店铺仅有“擦地拖鞋”一种商品卖,太单一了,顾客一般只是因好奇进来看一下就走了。后来,潘茹芬改变了经营策略,她依然打着“擦地拖鞋”这个比较新颖、罕见的店名吸引顾客,然后60%卖“擦地拖鞋”,40%兼卖其他各种各样的拖鞋。这样一来,店里拖鞋的种类、款式便丰富了许多,顾客的选择也就多了。店铺既能赢利,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到了2005年春,潘茹芬已赚了20多万元!这使她有了进一步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的信心,于是,她决定办一间“擦地拖鞋”厂!她先是拿出赚来的20万元,再找银行贷款10万元,然后在郊区租了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旧民居改做厂房。2005年5月9日,总投资30万元的“擦地拖鞋”厂正式营业。她不仅将原来那批会做“擦地拖鞋”的街坊们招聘为员工,而且还另外招收了20多名女工!
生产规模扩大了,销路可不能越来越窄!已经精于商道的潘茹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擦地拖鞋”的销量:首先,她想尽办法提高产品质量,除了让拖鞋具备“擦地”这个特殊功能外,她还根据一年四季的更替,不断改进产品的原材料和成品款式,比如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暖和,她会采用不同的原材料使得自己的产品穿起来凉快而舒适;冬春季节严寒冰冷,她同样能做出生热保暖的“擦地拖鞋”来。在销售手段上,她不仅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当地市区居民家庭实用型消费的新时尚,而且还以其新奇的创意和价廉物美的特性,推销给宾馆、饭店、医院、科研院所、托儿所、实验室和播音室等众多场所,作为这些单位顾客和员工生活、工作和休闲的必需品。同时,她除了成功占据郴州市区的市场外,还在郴州管辖的资兴市以及桂阳、宜章和永兴等8个县城设立了直销点。
2005年8月,潘茹芬还在紧邻郴州的广东韶关市开了连锁店,正式开始了跨省经营!2006年春,她乘胜追击,让拥有大学文化的弟弟在广州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当年就销售了近50万双“擦地拖鞋”,其中有10%左右通过一家贸易公司出口到国外。除掉各项成本开支外,她2005年的纯利润达到了60万元!如今,她的总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潘茹芬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不妨从点滴小事做起,因为哪怕是做保姆,也可能从中发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是做小小的“拖鞋”,也能成为百万富翁!
责 编:谢荔翔
潘茹芬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她进入父母所在的厂上班。1996年,她的父母提前退休,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小卖部谋生。两年后,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潘茹芬也失业了。1998年8月,她的弟弟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家里急需钱用,她便进了家家政公司当保姆。
在家政公司,潘茹芬由于做事利索、为人热情,经常被评为“优秀保姆”。2001年3月,她被公司派往一户富裕人家做保姆。在那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共十几号人住在一幢3层豪宅里,每层都有1间大客厅、2个洗漱室、3间卧室以及工人房、大阳台等。因为房子大,人又多,她每天一刻不停地拼命干活,却似乎永远也干不完。
2002年,潘茹芬结婚了。家务活中最让她伤脑筋的是拖地。那幢豪宅的室内面积至少有六七百平方米,她每天早上要先花三四个小时上上下下全部拖一遍,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修补”工作:谁上了一趟卫生间,她就要赶紧把马桶的污渍和地板的脚印擦拭干净;十几号人在家里都是穿拖鞋,从卫生间和浴室出来总会带水滴,她要跟着主人的脚步一点一点地拖干;主人养的几只宠物总喜欢去露天花园里撒野,或者跟主人去外面溜达,回来后脚趾上往往会粘些灰尘赃物,她又得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去擦;十二三岁的小主人特别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但又特别不讲卫生,常常穿着脏兮兮的球鞋走进房间,还把沾满沙子泥水的篮球足球到处乱扔。每到这时,她只得默默地跪在地上擦地板……
这套豪宅里主人们的各种拖鞋,再加上准备给客人的拖鞋,总共有30多双。为了尽量保持地板干净,潘茹芬每天都要把这些拖鞋洗一遍,可还是避免不了一次又一次地擦地板,她因此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手脚麻木!一天,她擦地时突发奇想:要是有一种拖鞋,鞋底像拖把一样能拖地就好了,穿上这种拖鞋,不仅不会弄脏地板,而且走路时还可以顺便把地上的污点和水渍擦干净……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很快就在忙碌而琐碎的工作中忘得一干二净了。
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潘茹芬渐渐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2002年10月,她怀孕了,便辞掉了保姆工作。在家闲着无聊时,她又想起了“擦地拖鞋”,而且越想越觉得这东西好:现在大多数城里人,甚至许多农民,都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地上大多铺了瓷砖和木地板,为了保持房间的豪华、漂亮和舒适,需要经常拖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能做出那种具备“拖把”功能的拖鞋,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潘茹芬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家里现有的缝纫机、尺和剪刀等工具,试着做一双“擦地拖鞋”吧!她首先用棉布做了一双布拖鞋,然后像扎拖把那样,用针线把一些布条缝在鞋底上。可是,这样的“擦地拖鞋”穿起来十分笨重,而且一沾上水就会湿漉漉的,地面越踩越脏。她感到束手无策了,只得暂时放下了这活计。
2002年底,潘茹芬的弟弟放寒假回家了,她就让弟弟帮忙想办法。在大学读化学化工专业的弟弟听说了姐姐的想法后,也很感兴趣,便绞尽脑汁地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他想到将鞋底的布条改成丝状的化纤纱线,这样就轻巧多了;可是纱线很难用针缝在鞋底,他便又想到了用高粘剂……
经过一个寒假的潜心研究,潘茹芬和弟弟终于做出了一双满意的“擦地拖鞋”!这种“擦地拖鞋”的外观和普通拖鞋差不多,只是鞋底是用柔软舒适的纯棉布做成的,并在下面粘上一圈圈丝状的化纤纱线。这层化纤纱线不仅可以像拖把或抹布一样擦拭地板,而且可以避免传统鞋底都存在的打滑、不耐磨、容易粘灰尘、拖泥带水、产生噪音甚至磨损地板等缺陷。潘茹芬让丈夫穿上“擦地拖鞋”在家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果然把地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她又将“擦地拖鞋”放在水中用手洗,甚至还用洗衣机试验了一下,发现就像洗衣服一样方便!
惊喜:卖“擦地拖鞋”真的能赚钱
潘茹芬又叫来好几个邻居,让他们亲身感受了一番“擦地拖鞋”,大家都觉得很不错。这更加坚定了她经销“擦地拖鞋”的决心。一周后,她将自己精心制作的50双“擦地拖鞋”放到父母的小卖部里卖,因为每双拖鞋的成本大约是5元,再加上人工费,所以她将每双鞋定价10元。第一天,就有不少邻居来捧场,就是认为价钱稍微贵了点。潘茹芬便爽快地说:“大家都是邻居,如果你们喜欢,8元一双拿去吧!”结果,那50双“擦地拖鞋”不到一天就被左邻右舍“抢”完了!虽然每双只赚3元,但50双就是150元啊!
接下来,潘茹芬不仅琢磨着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加精致好看,还教会了公公婆婆和父母,两家人没事就坐在家里做“擦地拖鞋”。一家人全部学会后,他们每人每天可以制作十多双!潘茹芬除了以每双10元的价格放在父母的小店里出售之外,还以每双6.5元的价格让一些熟人的店铺代销,这样她的零售利润就达到了每双5元或1.5元。第一个月,两家人共同制作的1800双“擦地拖鞋”全部脱销,他们自己零售了450双,请人代销1350双,总共赚了4275元!这让两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欣喜不已。
在潘茹芬十月怀胎的那段时间里,她竟然和家人一起靠自产自销“擦地拖鞋”赚了近5万元!这让左邻右舍既震惊又眼红!潘茹芬是个孕妇,而她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她的丈夫白天还要去煤气公司上班,这样的一家人竟能赚到那么多钱!在一个消费水平一般的中等城市里,这样的效益对于那些普通家庭来说,是有很大诱惑力的。于是,很多人纷纷找上门来向潘茹芬“取经”。
起初,由于担心别人学会了这门“技术”,抢占自己的市场,潘茹芬一家人遮遮掩掩,甚至闭门谢绝外人来“观摩”,因此遭来了不少闲言碎语。没多久,潘茹芬就意识到这样下去不仅会破坏全家人和邻里的和谐关系,而且还会影响今后自己的产品市场。于是,2003年9月,她在生下孩子一个多月后,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向曾被他们拒绝的邻居和熟人登门道歉,并提出了一个“有钱大家赚”的合作想法。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商业市场越来越透明化,尤其是像这种投资小、容易学的小生意,迟早会有许多人跟风的,所以她干脆决定主动将“擦地拖鞋”的制作技术传授给那些在家待业的邻居和熟人,让大家一起来做“擦地拖鞋”,而她自己就专心开拓业务,先向街坊们收购“擦地拖鞋”,然后在第一时间占领整个郴州地区的市场!
2003年底,潘茹芬在市区委托了9户街坊在家帮她生产“擦地拖鞋”,包括她自己家在内共10户人家,平均每月每户能生产1000双,这样每月总共有1万双的产量。她以6元/双的价格从街坊那里收购回来,然后又以6.5元/双的价格全部批发给那些临街店铺和摊贩。
在外人看来,好像她轻轻松松一转手,一月就能赚5000元。但实际上,这些钱她赚得非常不容易。由于刚生完孩子,她的身体还比较虚弱,宝宝又没断奶,所以她每天骑自行车出去送一趟货后,就要回来给孩子喂奶,然后又要出去继续送货。每天来回十多趟,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的,她很快就累病了。丈夫不忍心,想辞掉煤气公司的工作帮她送货;父母和公公婆婆也劝她:“你就歇歇吧!每双拖鞋只赚5毛,就把你累成这样,何苦啊……”
可是,潘茹芬深知“抢占”市场的重要性。她知道,自己只要一停下来,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取而代之。但是,她产后虚弱的身体的确吃不消这样的奔波之苦,有好几次都因为贫血晕倒了。她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分工合作:潘茹芬负责向街坊们收购“擦地拖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丈夫谢鸿铭则将调查市场、送货和收款等需要四处奔波、消耗体力的工作全部揽下。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潘茹芬的负担,而她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琢磨生意中的各种“道道”。她不仅把产品直接送往各大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鞋类经营户和零售商,而且还与一些批发清洁用具的销售商、装饰材料商行(比如售木地板的、地砖的、油漆的)和装潢建筑设计单位等建立联系,因为他们可直接接触那些有“擦地拖鞋”潜在需求的客户——刚铺上地板的房子,当然更需要这样的好产品啊!同时,她还委托一些居民区的百货商店代销“擦地拖鞋”,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当地医院、宾馆、科研院所和学校等单位的负责人联系销售。
苦尽甘来:小小女子也能拥有百万财富
2004年春,潘茹芬发现每月产量仅1万多双的“擦地拖鞋”竟然开始滞销了;而据她分析,郴州市区总共有60多万人口,近20万户家庭,如果按每户每年仅需求3双,一年就需要生产60万双!可是,这每月1万多双都难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反复琢磨后,她认为主要问题就是出在“擦地拖鞋”这个产品还没有广泛地被人们所发现和接受,因为她把产品批发给那些小卖部和鞋店后,老板往往在多种经营中忽视了对“擦地拖鞋”的宣传和重视,知道这种新产品的顾客不多。于是,她大胆地想:能不能自己开一个专门经营“擦地拖鞋”的店铺呢?当时,街上只有皮鞋专卖店、旅游鞋专卖店、运动鞋专卖店等,却从没见有人开过拖鞋专卖店,更何况,她要卖的是“擦地拖鞋”这种尚未普及的新产品!
尽管潘茹芬意识到贸然开一间“擦地拖鞋”专卖店会有很大的风险,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她想,即使这个店赚不到钱,可至少能给“擦地拖鞋”带来宣传效果,这样就等于把每月千把块钱的店租转化成广告费了,最终还是有利于自己在郴州地区做“擦地拖鞋”生意的!于是,2004年10月底,她从赚来的10多万元流动资金中,拿出2万元在市中心开了第一家“擦地拖鞋”专卖店。开始两个月,她一直在亏本,因为拖鞋不像皮鞋那样利润高、需求量大,而且一个店铺仅有“擦地拖鞋”一种商品卖,太单一了,顾客一般只是因好奇进来看一下就走了。后来,潘茹芬改变了经营策略,她依然打着“擦地拖鞋”这个比较新颖、罕见的店名吸引顾客,然后60%卖“擦地拖鞋”,40%兼卖其他各种各样的拖鞋。这样一来,店里拖鞋的种类、款式便丰富了许多,顾客的选择也就多了。店铺既能赢利,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到了2005年春,潘茹芬已赚了20多万元!这使她有了进一步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的信心,于是,她决定办一间“擦地拖鞋”厂!她先是拿出赚来的20万元,再找银行贷款10万元,然后在郊区租了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旧民居改做厂房。2005年5月9日,总投资30万元的“擦地拖鞋”厂正式营业。她不仅将原来那批会做“擦地拖鞋”的街坊们招聘为员工,而且还另外招收了20多名女工!
生产规模扩大了,销路可不能越来越窄!已经精于商道的潘茹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擦地拖鞋”的销量:首先,她想尽办法提高产品质量,除了让拖鞋具备“擦地”这个特殊功能外,她还根据一年四季的更替,不断改进产品的原材料和成品款式,比如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暖和,她会采用不同的原材料使得自己的产品穿起来凉快而舒适;冬春季节严寒冰冷,她同样能做出生热保暖的“擦地拖鞋”来。在销售手段上,她不仅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当地市区居民家庭实用型消费的新时尚,而且还以其新奇的创意和价廉物美的特性,推销给宾馆、饭店、医院、科研院所、托儿所、实验室和播音室等众多场所,作为这些单位顾客和员工生活、工作和休闲的必需品。同时,她除了成功占据郴州市区的市场外,还在郴州管辖的资兴市以及桂阳、宜章和永兴等8个县城设立了直销点。
2005年8月,潘茹芬还在紧邻郴州的广东韶关市开了连锁店,正式开始了跨省经营!2006年春,她乘胜追击,让拥有大学文化的弟弟在广州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当年就销售了近50万双“擦地拖鞋”,其中有10%左右通过一家贸易公司出口到国外。除掉各项成本开支外,她2005年的纯利润达到了60万元!如今,她的总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潘茹芬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不妨从点滴小事做起,因为哪怕是做保姆,也可能从中发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是做小小的“拖鞋”,也能成为百万富翁!
责 编:谢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