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活动途径,倡导学生体验与参与。新课标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开发心智和开阔视野。现本人就如何完成新课标的要求谈一些个人观点。
一、英语教学的基础——兴趣+习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出学生所有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自信,进而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教师应督促学生,使习惯持之以恒。
(一)大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对理解句义的作用。通过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辨能力。
(二)每天进行听力训练的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听各类人的声音,多听各种类型的资料,同时将听与读、听与写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的效率。
(三)养成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
高中阶段的许多詞汇、语法,学生有的不能当天完全消化,许多知识随着时间而被淡忘。这就要求学生勤看笔记,温故知新。学完一个阶段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整理笔记(横向整理、纵向整理),这样学生头脑中始终都有两个主线把知识综合起来。
(四)养成记日记(周记)的习惯
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就这一单元的重要话题写一篇周记,把本单元重点词汇、重点语法贯穿其中,也可以写一些课外接收到的新信息、新思想。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批阅这些日记(周记),及时提出好的建议,使学生多写,愿意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英语教学的途径——方法+手段
(一)课堂教学的方法
1.导入新课讲究新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好奇心构成悬念的“猜测法”、用具体实物唤起联想的“故事法”、根据生活经验编排的“情景法”等。一节课的成功导入是良好的开端,可以把学生很好地引入到课堂上来,为顺利完成整节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2.课堂过程讲究多样。教师要多进行情景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寓教于乐,可以猜谜语、读绕口令、读诗、单词接龙、讲英语笑话、读英语故事等等。对一些简单的语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促成他们的成就感。
3.结束课堂讲究概括。除了新课的导入,有深度和启发性的结课也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用“悬念式”结课法,概述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点燃了学生对下一节课内容的求知欲望。“练习式”结课方式,突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加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图表式”结课方法是教师运用图示或表格的形式,把所讲内容根据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加以系统整理,使之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讨论式”结课方法就是利用下课前5到7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既可消除听课后的疲劳,又可强化记忆,能力互补,形成合作的学习氛围。
4.练习学生的听力
(1)弄清听力要求及目的:学生应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准确快速地抓住关键词;理解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2)在听前、听后做充分准备:集中精力、放松精神、超前阅读、去同存异。学生在进行听前应充满信心,稳定情绪,沉着冷静,切勿情绪不稳、心神不定,在进行听的过程中,利用各小题之间的停顿,迅速扫视各选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抓住关键词,找突破口,静心倾听,快速选择。当录音播放时,阅读应立即停止,静心倾听,对于一眼能看出的答案应边听边答,听短文及对话时应抓住关键词并用符号、数字做简单的记载,以便后用,如遇到需要推理的难题,当时找不出答案,应立即暂放一边,以免误了后面的题。听力答题采取的步骤应是第一遍听,第二遍选,第三遍校对,以达到准确无误。
(二)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手段
不管教师将新课导入、课堂过程、结课安排得多么精彩,最终是要学生自己掌握吸收,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是必须的。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给学生以不同的期待值,使每个学生“蹦一蹦,够得着”,以满足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成功心态,进而促使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持久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兴趣,最终变成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英语学习的保证——情感+信任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讲,教师的言行最能影响学生的情绪。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标的推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敬业精神
学生要充分体察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直接给予学生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勇攀高峰。
(二)让学生体会教师对他们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基本前提,这种爱饱含着教师的理想和事业心。这种爱具有自觉性、普遍性、恒久性。当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无私和永恒持久的爱时,他们会更加珍爱自己,并且加倍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来报答恩师。
(三)让学生敬佩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具有豁达的心胸、优美的仪表、良好的品行,和善公正、慈爱诚恳,做事果断。这些优秀的品质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教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相信教师的教诲。
(四)让学生了解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包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教师首先要积极善学,博闻强识,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深钻教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保证教学的前提。
总之,要搞好英语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上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情感和信任获得教学的保证,并且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一、英语教学的基础——兴趣+习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出学生所有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自信,进而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教师应督促学生,使习惯持之以恒。
(一)大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对理解句义的作用。通过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辨能力。
(二)每天进行听力训练的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听各类人的声音,多听各种类型的资料,同时将听与读、听与写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的效率。
(三)养成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
高中阶段的许多詞汇、语法,学生有的不能当天完全消化,许多知识随着时间而被淡忘。这就要求学生勤看笔记,温故知新。学完一个阶段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整理笔记(横向整理、纵向整理),这样学生头脑中始终都有两个主线把知识综合起来。
(四)养成记日记(周记)的习惯
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就这一单元的重要话题写一篇周记,把本单元重点词汇、重点语法贯穿其中,也可以写一些课外接收到的新信息、新思想。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批阅这些日记(周记),及时提出好的建议,使学生多写,愿意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英语教学的途径——方法+手段
(一)课堂教学的方法
1.导入新课讲究新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好奇心构成悬念的“猜测法”、用具体实物唤起联想的“故事法”、根据生活经验编排的“情景法”等。一节课的成功导入是良好的开端,可以把学生很好地引入到课堂上来,为顺利完成整节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2.课堂过程讲究多样。教师要多进行情景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寓教于乐,可以猜谜语、读绕口令、读诗、单词接龙、讲英语笑话、读英语故事等等。对一些简单的语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促成他们的成就感。
3.结束课堂讲究概括。除了新课的导入,有深度和启发性的结课也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用“悬念式”结课法,概述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点燃了学生对下一节课内容的求知欲望。“练习式”结课方式,突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加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图表式”结课方法是教师运用图示或表格的形式,把所讲内容根据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加以系统整理,使之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讨论式”结课方法就是利用下课前5到7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既可消除听课后的疲劳,又可强化记忆,能力互补,形成合作的学习氛围。
4.练习学生的听力
(1)弄清听力要求及目的:学生应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准确快速地抓住关键词;理解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2)在听前、听后做充分准备:集中精力、放松精神、超前阅读、去同存异。学生在进行听前应充满信心,稳定情绪,沉着冷静,切勿情绪不稳、心神不定,在进行听的过程中,利用各小题之间的停顿,迅速扫视各选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抓住关键词,找突破口,静心倾听,快速选择。当录音播放时,阅读应立即停止,静心倾听,对于一眼能看出的答案应边听边答,听短文及对话时应抓住关键词并用符号、数字做简单的记载,以便后用,如遇到需要推理的难题,当时找不出答案,应立即暂放一边,以免误了后面的题。听力答题采取的步骤应是第一遍听,第二遍选,第三遍校对,以达到准确无误。
(二)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手段
不管教师将新课导入、课堂过程、结课安排得多么精彩,最终是要学生自己掌握吸收,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是必须的。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给学生以不同的期待值,使每个学生“蹦一蹦,够得着”,以满足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成功心态,进而促使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持久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兴趣,最终变成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英语学习的保证——情感+信任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讲,教师的言行最能影响学生的情绪。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标的推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敬业精神
学生要充分体察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直接给予学生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勇攀高峰。
(二)让学生体会教师对他们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基本前提,这种爱饱含着教师的理想和事业心。这种爱具有自觉性、普遍性、恒久性。当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无私和永恒持久的爱时,他们会更加珍爱自己,并且加倍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来报答恩师。
(三)让学生敬佩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具有豁达的心胸、优美的仪表、良好的品行,和善公正、慈爱诚恳,做事果断。这些优秀的品质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教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相信教师的教诲。
(四)让学生了解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包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教师首先要积极善学,博闻强识,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深钻教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保证教学的前提。
总之,要搞好英语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上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情感和信任获得教学的保证,并且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