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吟唱”视角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取“吟唱”的视角——从《诗经》探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美感。本文从《诗经》艺术特色入手,分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艺术形态,并对经典吟唱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艺术特色;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汉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依据诗歌本事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取“吟唱”的视角——从《诗经》探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美感。
  一、 诗乐合一——《诗经》的音乐性
  《诗经》是世界上最美的书。《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诗经》音乐特点:《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二、 诗礼相承——《诗经》吟唱彰显礼仪
  (一) 温柔敦厚的《诗》教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三章里只換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苡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除同一诗章重叠外,《诗经》中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叠章,如《郑风·丰》共四章,由两种叠章组成,前两章为一叠章,后两章为一叠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叠,后三章是重章。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二) 《诗经》吟唱的核心是礼仪
  《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诗经》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芣苡》,将采芣苡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硃熹《诗集传》卷一)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苡的图景。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等,不一而足。
  三、 《诗经》曾经在历史上的吟唱
  《诗经》是配乐的唱词,吟唱行腔抑扬顿挫,文体与曲体高度统一,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在中华诗词经典吟唱中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总结了《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的音乐特点。我们将《诗经》还原吟唱的古诗词吟唱音、视频穿插于现代,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现代音乐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雅正及意境悠远与表现形式上的通俗易懂,让经典诗词在古老而创新的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和全社会的美育教育。
  作者简介:
  胡新林,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高考新课标历史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全面深化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凸显“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主体  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歷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学校教师的阅读情况比较重视,教师的阅读情况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在全民阅读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模范作用。本文全面分析了教师阅读现阶段的情况,并且对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以及目的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提升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加强全民阅读效果。  关键词:教师阅读;全民阅读;现状  阅读是增长知识、传递文明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现如今,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全民阅读工程已经深入人心,
摘 要:微课虽说属于新兴课程,但它因短小精悍,备受教师和学生青睐,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热点。而微课设计与制作又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实践,将“错账更正法”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该新型教学方式予以论述。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微课;错账更正法  一、 前言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专业学习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改变以往
一、 教学背景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三角函数的知识教学可谓是连接代数和几何知识的桥梁,也是学生进行函数知识探究的基础。同时,三角函數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实现解决生活问题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开展三角函数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二、 案例设计流程  课堂教学案例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促使学生借助
摘要:美,人皆爱之!因美,人皆悦之!而美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引导出语文之美并让其如清泉润入学生之心,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促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为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和日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必要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究“读—写—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
摘 要: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改革重点提出的课堂改革形式,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重视高效课堂合理构建。同时,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优化与创新。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农村地区当下高效课堂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展开有效分析,并根据高效课堂构建需求,就如何优化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效果展开有效分析,希望能够为农村中小学顺利完成素质教育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效
摘 要: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才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出问题;开放教学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仅仅是学习技能的事,但是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
摘要:爱,是万物间最伟大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有爱才能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孩子是纯真的,同时他们也是敏感的,对于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能感受其中所含的情感。话语中,眼神里,动作上,是爱,是敷衍,他们都能感受得到。  关键词:责任;师爱;希望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教育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近年来,德育教育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了德育的发展,特别是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没能满足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且家庭、社会与学校缺乏必要的结合,使得学生德育未能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问题分析出发,来解析德育生活化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提升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