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想象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6382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着一张深蓝色的卡片沉思了,这是“临时入井许可证”,十厘米宽,八厘米高,是神东集团大柳塔煤矿安全管理办公室所发的进入煤矿深处的通行证。如水一样湛蓝的“临时入井许可证”,让我想起在大柳塔煤矿更衣室更换工作服的场面,日常的装束被橘黄色的工装替代了,水靴、矿帽、口罩、手套,把我们模式化了,模式成大柳塔煤矿的一员,模式成刚强、勇敢的矿工。
  把蓝色的“临时入井许可证”挂在胸前,依次上车,驶入煤矿巷道,直抵煤矿作业点,感受矿工们的真实生活。煤矿巷道宽阔,举架也高,坐在汽车里,不觉得逼仄。灯光柔和,路面平坦,难以想象是在煤矿的巷道里行驶。
  对神东集团并不陌生。在“中国作家看神东”采访活动总结交流会上,我说,神东集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管理理念、科技含量、生产能力,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不错,于一九八五年开发建设的神府东胜煤田,在二○一一年成为我国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是一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企业。
  从巷道入口到几百米的深处,从长长的巷道,再进入开采作业面,从深邃的矿井到先进的机械,印证了我们的感觉与判断。“神东”不平凡。
  从榆林到大柳塔镇,看到一条小河。这是乌兰木伦河。汽车从桥上经过,打开车窗,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思绪万千。乌兰木伦河如一位蹒跚老人,缓慢勾勒出此处的地理生态。大柳塔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这不难理解,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年降雨量仅三百六十毫米,是年蒸发量的六分之一;地下水自然缺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三点九;风蚀区面积占百分之七十,平均植被率仅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一。
  世界很神奇,地上荒凉,地下补偿。看似崎岖险峻、荒沙肆虐的地方,却是能源富集区。绵延数百里的鄂尔多斯盆地,有着无尽的矿藏。
  在巷道里参观,感受更深。作为高科技主导的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日益提高,采煤工艺不断完善,破解了厚及特厚煤层整层安全高效的开采技术难题,首创了四点五米、五点五米、六点三米、七米、八米、八点八米一次采全高回采技术,生产能力、资源回收率极大提高。的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从矿井里返回,我问陪同人员:地下水库在哪里?
  地下水库?陪同人员扬起眉头,不无自豪地说:还在下面,很深,很大。
  在矿井里,第一次提及地下水库。但是,地下水库却不是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它早已在我的心中荡漾了。那朵朵浪花,催动着我对神东大柳塔煤矿的想象,一次次引起我对地下水库的好奇。
  最初知道大柳塔煤矿的地下水库时,我曾浪漫地想,如果能够在地下水库游泳,也是对自己人生记录的突破。对一个游泳爱好者来讲,任何水域都是游泳的场域。然而,我错了,当我靠近地下水库时,我才知道地下水库的形成特点,地下水库的功能以及地下水库所体现的神东人智慧、责任、担当。
  矿井,地下水库,科技创新,经济效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句,却有着内在的关联。
  再一次挂上“临时入井许可证”下井了,这次是去看地下水库。
  其实,地下水库是看不见的。
  大柳塔煤矿是神东集团特大型骨干煤矿,位于乌兰木伦河中游东岸,地形北高南低,最大高差有二百一十六米。流入乌兰木伦河和勃牛川的水,是松散层沙层泉或烧变岩泉排泄所形成的地表水。地表水系以柠条梁为分水岭,东及东北部属勃牛川流域,西部属乌兰木伦河流域。矿井内主要含水层有位于乌兰木伦及勃牛川河流域的第四系河谷冲击层潜水,也有主要分布于区内地势较低区段的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潜水。大柳塔煤矿从建矿伊始,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的保护与利用,就有了战略考虑,首次提出在煤矿井下建设地下水库的构想。
  一九九八年,大柳塔煤矿第一个采空区地下水库建成,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二○一○年,利用采空区的空间储水、采空区矸石对水体的过滤净化、自然压差输水的“循环型、环保型、节能型”的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产生了井下供水、井下排水、矿井水处理、水灾防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六大功能。
  听了大柳塔煤矿领导对地下水库六大功能的介绍,我还在想,如果有游泳功能该多好。然而,当我来到地下水库的门口,我知道,我的想法与诗人一样浪漫,甚至显得幼稚。
  地下水库是看不见的。它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水瓶”。“T”字形的人工坝体,通过混凝土封顶解决了人工坝体的防泄漏问题,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将井下污水全部回灌到采空区自然净化,储存利用。这还不算,科技人员完成了一百五十五米大垂深垂直钻孔,以连通器原理导致清水尽可能地实现自然压差供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即具有流动过程中实现污水净化的功能,流到低洼处储水成库,最终达到“地面清水零入井,地下污水零升井”的理想状态。
  我站在“T”字形人工坝体前,耳朵靠近坝体,似乎听到了水流涌动的声音。人工坝体的那一面,就是地下水库,水深数米,库容量达三百多万立方米。地下水库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瓶”,里面是层层矸石,污水在矸石的缝隙中涌动,吸附净化,沉淀过滤,达到使用标准。“T”字形坝体左右,蓝色的输水管道和绿色的输水管道引人注目。陪同人员告诉我,污水从蓝色输水管道输进,清水从绿色输水管道输出。一进一出,简单明了,却耗费了神东煤炭集团科技人员的太多心血。
  众所周知,毛乌素沙漠重度缺水,制约着神东集团的生产和生活。二○○○年,神东矿区中心区用水量为八百零五万吨,到了二○一四年,增至五千六百万吨。矿区主要水源考考赖沟、哈拉沟等,均出现水位降低的趋势,地面水与地下水日渐稀少。神东矿区产能提高与水资源不足,是企业面临的巨大矛盾,也是企业必须解开的难题。
  曾在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参观,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上午,放眼望去,远处绵延的凸凹山地,遍布蓬勃向上的树木,树影婆娑,野花怒放。脚下就是煤矿,采空区会渐渐塌陷,如果缺乏战略眼光,放任自流,后果不堪设想。乌云翻滚,有雨点滴落,远处的树丛郁郁葱葱。毕竟是一九八五年创建的现代化煤炭企业,从建矿之日起,就有了环境保护观念,他们坚持“生态矿区,环保矿井,清洁煤炭”的建设理念,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清洁煤炭生产企业。   我站在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高点,四周绿树成荫,淡雅的格桑花犹如一句句诗,展示着生命的顽强。我向陪同人员问了一个问题:这是毛乌素沙漠的边沿,竟然被绿色的植物覆盖,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水从何处来?
  “地下水库”。哦,地下水库,又是地下水库。地下水库四个字,牢牢嵌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神东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二○○○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一千七百一十四万吨,二○一二年增至两亿吨。规模化、现代化的煤炭开采自然对矿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系统造成影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神东煤矿正常发展的瓶颈,又何谈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呢。现有的保水采煤技术,如限制采高、留设煤柱及充填开采等,因为效率低、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对干旱缺水的浅埋煤层神东矿区不宜使用。因此,寻求合理而可靠的保水新技术,既能解决矿区的水灾安全问题,又能对矿区水资源形成有效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循环利用,是矿区安全、绿色、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地下水库,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得知,大柳塔煤矿的地下水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地下水库。虽然我没有机会跳進地下水库游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地下水库,还是有许多新奇的感受。
  大柳塔矿区一水平二—二煤层和二水平五—二煤层,层间距离为一百五十五米,目前,二—二煤层已经采完。大柳塔煤矿的三座地下水库就建在二—二煤层三个盘区的采空区。两个水循环利用硐室建在五—二层。两层之间通过多个钻孔连通,清水通过钻孔管道自流,供下层生产使用。两层煤的污水通过六个注水点全部回灌到二—二煤层采空区,循环利用。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工程系统主要由一水平二—二煤层三座地下水库、二水平五—二煤层两个水循环利用硐室、六个污水回灌点和相关的钻孔及水循环利用水泵管道设施等组成,实现了层间距为一百五十五米的两个水平的互联互通,建成了污水注入上层煤采空区、清水自流下层煤供生产利用的循环利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庞大的、具有立体空间网络的煤矿地下水库工程系统。
  郭沫若曾说:“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与地下水库近在咫尺,突然想起郭沫若这段话,就觉得神东人既有诗人一样的激情,也有诗人一样的幻想。
  地下水库自然净化的水供井下生产和地面生产、生态和生活使用。选煤厂、露天开采、橡胶坝补水都是用的地下水库的水。我所看到的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也是用这里的水浇灌。井下生产时的设备冷却,喷雾降尘和消防系统,所使用的水均由地下水库供应。
  于此,我们该知道地下水库的神奇“功效”。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神东人就是勇于探索真理的一群人,他们以诗人的想象,为中国煤炭工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其他文献
濃浓墨香溢煤海
期刊
大地的灯盏  我一生的路途有多远  她的遥望就有多远  我一生的愿望有多高  她的仰望就有多高  冬天了,只有那些喜鹊  还留守在我的老家  把远方的好消息告诉我们  把生活的姿态教给我们  她们站在光秃秃的大树上  给我们的生活添柴,加油  把一盏盏明亮的灯盏  高高举到蓝天上  使我走在异乡杂乱寒冷的生活里  温暖而明亮  那个夏日的黄昏  那个夏日的黄昏,我们围坐在小院  炊烟已慢慢消散,清
期刊
壯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期刊
王玉荣,一位朴素、谦和、平凡得让人往往难以一下记住的女性,一位兢兢业业、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矿山的女性,一位把全部的精力和熱情奉献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女性。了解她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在喧嚣的生活状态下,在林沼般的生存环境中,居然有这样一汪清泉水,如镜子一般明澈……  品艺轩是西山煤电文联活动的场所。每逢周末,这里总是聚集着许多书画爱好者,还有聘请来的老师和一些讲学授艺的书画大家。这里,是生发
期刊
暮色渐起的时候,河水不再喧哗了。夕阳的余晖落在河面上,闪着幽暗的光泽。  我来自万里之遥的长江之滨,一脚踏进这条河流,心绪起伏不定,抬眼看去,隐约之中,天和地的距离好像不再那么遥远了,似乎伸手便可触摸到天空的穹顶。风,轻柔地掠过水面,缓缓地升起来,丝丝缕缕拂过我的脸颊和脖颈。河面薄雾浮动,河水流动的节奏和韵律透出迷离的声响,仿佛唱诗班那悠扬的魔音注入我的肌肤,环绕于骨骼和灵肉之间。  这就是莱茵河
期刊
我曾零零星星读到过徐迅的一些散文作品,每每被那些富有灵性的篇章俘获。这回看到《响水在溪——徐迅散文自选集》,较为集中地阅读他的散文作品,还是第一次。缓缓地翻动书页。那些浸润了山光水色的文字便漫了过来。我被作家营构的散文世界感染了。  徐迅的散文是情怀之作。作为有着乡村背景的城市人,徐迅保持着对故土、对亲情深厚的眷恋。他散文创作的触须,始终连接着那一片曾经哺育过他的土地和乡村,并借以构筑了作家心中的
期刊
“爸爸会做面了”!女儿将我做的油泼面图片发到家族群里,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兄弟姐妹侄子外甥纷纷点赞。  我是安徽人,喜欢吃米饭。老婆是陕西人,喜欢面食。我长的瘦,她长的胖。我喜欢吃肉,她喜欢吃素;我喜欢咸,她喜欢辣;我喜欢酱油,她喜欢醋。我大学毕业分到陕北煤矿工作,食堂里经常做面食,看着一尺多长、两指宽的面条顿时没了胃口,看着周围人呼哧、呼哧地吃的正香,我非常茫然,要了一碗面,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期刊
一  午后四点的阳光静静地照在街面上,几只麻雀在地上蹦蹦跳跳地觅食。老梅半躺在自家小超市外的竹椅里,一边悠闲地喝茶,一边看他新婚的妻子秀云正在弯腰给一个老人称红枣。她那一对饱满的大奶半掩半露,老梅心里一阵激动。想年过半百的自己又摊上比自己小了十岁、依然像一朵鲜花的女人,老梅的心里惬意极了。  老人走后,秀云喜滋滋地走到他跟前,弯下腰小声说:“刚才秤红枣时,我搁在九两上,少给他一两红枣。”  “啥,
期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给荆永鸣所出的第一本书写了序言。那本书叫《心灵之约》,是一本散文集。二十多年后,我这是第二次为荆永鸣的书作序。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要写的,是纪念永鸣的意思,因为永鸣已经离开了我们。永鸣小我七岁,是我的一个从煤矿里走出来的小老弟。按理说,我应该走在永鸣前头,他应该在我后面向我招招手才对。然而不承想,他不等向我招手,就一个人先自扬长而去,来了个一去不回头。这个老弟,哥对你可是有意
期刊
村口的等候  老母总是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一如她在村口的等候。  二十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在远离家乡数百里的异地教书。这样一来,回家就成了一种奢望,老母也难得见我一面。因那时的通讯不便,老母无法确定我回家的日子,我也没法告知远在乡下的老母。我乘坐的长途客运车快中午时才能到达村口。我一下大巴,远远地看见村口站着的竟然是老母!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老母面前:“妈,您咋知道我回来?”老母只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