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概念本质,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最先接触到的知识是数学概念。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数学概念,也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所有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要用到数学概念。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概念的本质,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上好每一节概念课,并确保概念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感性认识;概念教学;本质属性;内涵外延;实效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最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教学追求的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提升概念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学习手段和思维活动,把概念的非本质属性逐层剔除,把其本质属性提取出来,并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强化概念内涵,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实践,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把握概念本质属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些做法。
  一、以形象为支撑,丰富概念感性认识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概念教学中,要利用实物图像的直观性,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如:教学圆的概念时,先出示生活中有许多圆的形状物体,包括太阳、向日葵花盘、车轮等。这些熟悉的事物形象都有共同的特点,抓住共同的特点形成表象,进而抽象出圆的初步概念: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并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现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实物演示能够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他们观察,并结合他们日常生活所见,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
  有趣的生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和主动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丰富概念感性认识。如在进行圆的教学时,创设寻宝的游戏情景:老师把宝物藏在距离大树3米处,想一想,你能把宝物找出来吗?如果用1厘米表示1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空白纸上表示出来吗?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实物参照对比,离大树3米的点有多少个?(无数个)把所有的点集合起来是什么样的?形成表象:定点到定长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叫做圆。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怎样的,从直观事物的表象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头脑中逐步构建圆的具体形象,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
  二、以本质属性为核心,培养理性思维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在进行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基本特征,通过感觉、知觉形成充分的表象。接着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经过观察黑板上所画的的圆认识圆心,圆心在哪里,圆就在哪里,圆心的本质属性就是决定圆的位置,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是半径、穿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半径和直径的本质属性是线段,线段的端点在什么地方,就决定了它的名字,以本质属性为核心,从而理性思维:半径和直径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这一系列思维活动,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三、以探究为手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定义虽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时,概括出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我们要对概念再进一步剖析: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②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几条半径?几直径?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④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只有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才能对圆有了真正的认识,也就对圆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探究为手段,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我们只有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懂得运用数学思想看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
  四、巧用变式,提高概念的运用能力
  学生对概念理解了就要及时运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并且能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达到了概念教学的目的。什么叫变式?变式就是所提供的材料或事例,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只改变非本质属性,不改变本质属性。在学习完圆的概念后,教师设计问题一:“汽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立即回答:“圆形。”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要将车轮制作成圆形?是否可以将其制作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如果是,汽车还能正常的运动吗?”这样通过变换呈现方式,通过汽车轮胎的形状的唯一性,让学生知道圆的本质特性是: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是相等的。问题二:教师问:“老师和你们玩游戏,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你有办法帮助老师画圆吗?”学生思考。教师继续追问:“画圆为什么要用圆规?”学生回答:“因為圆规的一端可以确定圆心,另一端可以确定半径的长度,手捏手柄还可以灵活转一圈,方便画圆。”通过回答,学生很快把圆的本质属性说了出来:圆就是定点到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师问:“如果什么圆都用圆规来画,行吗?”“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圆了吗?”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动脑思考就能知道:定点、定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这样利用变式把圆的概念深化理解,灵活运用,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概念的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于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把握好概念教学的核心,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概念的具体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把握好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再创造’学习方式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0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讲究多“动”,即 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学生各个器官协助教学。 英语教学有效、高效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从精神 、心理 、思维活动到身体活动都处于运动状态,也就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关键词】动起来;动的方法;动的效果  “动起来,这世界充满期待。动起来,就拥有精彩未来……”郭富城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动起来》道出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事实上 ,“动”起来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稳固。可以说,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将来成就美好人生。是的,“学习改变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鸥上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摘要]历史课程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素养、价值观念,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面对新的课标新的课程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內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成,从资源挖掘、課堂探究到学生生成,实现学生、教师与课堂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有效
【摘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尝试紧扣“象”与“心”之间的关联,启导学生走入奇妙的想象世界。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入情入境,诵读生“象”;不拘形式,催生“象”动;添姿加彩,促成“象”妙。  【关键词】生“象”;“象”动;“象”妙  《毛诗正义》有言:“六情静于中, 百物荡于外, 情缘物动, 物感情迁。”此语道出了“情”与“物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联系。在语文
[摘要]针对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不足等现象,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借助劳动教育的开展培养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时代真人,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活,为创建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级文化,劳动教育,生活  现如今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重知识轻技能,而学校方面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及课时上难以安排,造成学生参与
【摘要】文章尝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学会阅读地图”为例,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设计,探讨情境教学法改进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掀起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理应是广大教育一线教师的研究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不
本報综合消息2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教育厅由厅领导带队,对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省外高校在粤办学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四不两直”的暗访检查,现场检查有关学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实效。  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较为完备,单位领导在岗值守,各层级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严格落实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德育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就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德育春风化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初衔接之际,学生心理还相对幼稚,利用故事性强的文学文本巧妙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有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潜移默化  一、把握心理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班主任,更要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也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德育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实施激励政策来推动德育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小学是学
【摘要】随着经濟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大。目前,我国社会上一些商家,为了对商品的促销,夸大对“洋节”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挖掘不深、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的儿童及其青少年因为新奇而盲目赶时髦,热衷于过“洋节”,反而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热情不太高。如此种种的社会现状,使得小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