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被人们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这位出生于德国麦氏教堂镇的哲学家,他所思考和讨论的主题是“存在”,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诗意”,由此完整地确立了他的存在哲学。关于存在的“诗意”,这一思想主要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提出和给予了论证。
摆脱“烦恼的在世”之途何在
据传记学者的研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是海德格尔所独爱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先辈,诗人荷尔德林是海德格尔的同乡。这位诗人与享誉世界的德国大哲学家谢林和黑格尔是好朋友,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中来阐述对人和世界的看法。在荷尔德林的诗作中,经常吟诵的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这类哲学的主题。在诗作中,浮显出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抽象的诗意世界,而这成了这位德国诗人的特色。在海德格尔关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讲稿中,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也许诗人荷尔德林,注定要成为一位思想者的有决定性意义的赠品。”
海德格尔
什么人才可以被称为“诗人”?他以诗的言说向世人说了什么呢?海德格尔告诉人们说:诗是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实现。如此这般被创建的是什么呢·是持存者。但持存者能被创建出来吗?难道它不总是已经现存的东西吗·绝非如此。恰恰这个持存者必须被带向恒定,才不至于消失;简朴之物必须从混乱中争得,尺度必须对无度之物先行设置起来。承诺并且统摄着存在者整体的东西必须进入敞开域中。存在必须被开启出来,以便存在者得到显现。但这个持存者恰恰是短暂易逝的。“因此一切天神飞快消逝;但并非徒劳。”而使一切天神持存,“乃是诗人的忧心和天职”。诗人命名诸神,命名一切在其所是中的事物。这种命名并不在于仅仅给一个事先已经熟知的东西装配上一个名字,而是由于诗人说出本质性的词语,存在者才通过这种命名而被指说为它所是的东西。这样,存在者就作为存在者而被知晓。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所以,持存的东西决不是从消逝之物中取得的。简朴之物决不能直接从混乱物中抓取出来。尺度并不在无度之物中。我们决不是在深渊中寻找基础的。存在从来不是某个存在者。而由于存在和物的本质决不能被计算出来,并且也不能从现存事物那里推演出来,所以,物的存在和本质必须自由地被创造、设立和捐赠出来。这样一种自由的捐赠就是创建。
然而,由于诸神受到命名,物的本质得以被词语所表达,而物借此才得以闪亮,由于这样一回事发生出来,人的此在才被带入一种固定的关联之中,才被设置到一个基础。诗人的道说,不仅是在自由捐赠意义上的创建,而且同时也是建基意义上的创建,即把人类此在牢固地建立在其基础。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诗的本质,理解了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那么,我们就多少能够猜度到荷尔德林那个诗句的真理了;而诗人说出这个诗句时,早已被卷入精神错乱的夜幕中了。
而这正是“诗人的本质”所在。
“诗意地栖居”是可能的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中,有大量的篇幅论说了人作为一种存在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因而这个存世的人的生活,就主要地被不自由的无法自主决定的处境所困,充满了无限多的烦恼,成为一种烦恼的存在——“烦在”。那么,人能走出这种不自由的在世境况吗?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告诉我们,他从诗人荷尔德林那里找到了答案。
在一首诗中,荷尔德林写道:
海德格尔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解释说:人的所作所为,是人自己劳神费力的成果和报偿。“然而”——荷尔德林以坚定的对立语调说到——所有这些都没有触着人在这片大地上的栖居的本质,所有这些都没有探入人类此在的根基。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诗是对诸神和物的本质有所创建的命名。“诗意地栖居”意思是说,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并且受到物的本质切近的震颤。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地”存在——这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被建基)的此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
进而,海德格尔又说: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種附带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因而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不是一个 “文化灵魂”的单纯“表达”。我们的此在在根基上是诗意的,这话终究也不可能意味着,此在根本上仅只是一种无害的游戏。但荷尔德林不是在我们最初所引的诗句中把诗称为“最清白无邪的事业”吗·这又如何与我们现在所阐发的诗的本质相合拍呢·我们于是就返回到我们起初置之不理的问题上了。我们现在要来回答这个问题,试图借此也概略地把诗和诗人的本质带到了我们心灵的眼睛面前。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心目中,诗和诗人不光是人在此时此地的存在状况的揭示者,更是将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审美的存在——完整地向世人展现出来的不同凡响者。揭示世人可以诗意地栖居,这是诗人的最大功绩!而作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如果说只是单纯地向世人揭示了人的存在是“此在”,而此在又是处在烦恼中的“烦在”的话,那么他还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完整的思想家;而当他引入了荷尔德林的诗学研究之后,当他借这位诗人之口向世人揭示出人“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时,他的“此在”思想才臻于完整,才成为一个有现代意蕴的、闪耀积极向上光芒的哲学思想体系。换言之,海德格尔在通过诗人荷尔德林“诗意地居住”来重拾人们的生活审美趣味,使世人在充满苦难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存活下去的哲学理由。也就是看重生活中存在着的美的价值,这成为足以使世人战胜任何困境和苦难的唯一的生活支撑。
摆脱“烦恼的在世”之途何在
据传记学者的研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是海德格尔所独爱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先辈,诗人荷尔德林是海德格尔的同乡。这位诗人与享誉世界的德国大哲学家谢林和黑格尔是好朋友,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中来阐述对人和世界的看法。在荷尔德林的诗作中,经常吟诵的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这类哲学的主题。在诗作中,浮显出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抽象的诗意世界,而这成了这位德国诗人的特色。在海德格尔关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讲稿中,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也许诗人荷尔德林,注定要成为一位思想者的有决定性意义的赠品。”

什么人才可以被称为“诗人”?他以诗的言说向世人说了什么呢?海德格尔告诉人们说:诗是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实现。如此这般被创建的是什么呢·是持存者。但持存者能被创建出来吗?难道它不总是已经现存的东西吗·绝非如此。恰恰这个持存者必须被带向恒定,才不至于消失;简朴之物必须从混乱中争得,尺度必须对无度之物先行设置起来。承诺并且统摄着存在者整体的东西必须进入敞开域中。存在必须被开启出来,以便存在者得到显现。但这个持存者恰恰是短暂易逝的。“因此一切天神飞快消逝;但并非徒劳。”而使一切天神持存,“乃是诗人的忧心和天职”。诗人命名诸神,命名一切在其所是中的事物。这种命名并不在于仅仅给一个事先已经熟知的东西装配上一个名字,而是由于诗人说出本质性的词语,存在者才通过这种命名而被指说为它所是的东西。这样,存在者就作为存在者而被知晓。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所以,持存的东西决不是从消逝之物中取得的。简朴之物决不能直接从混乱物中抓取出来。尺度并不在无度之物中。我们决不是在深渊中寻找基础的。存在从来不是某个存在者。而由于存在和物的本质决不能被计算出来,并且也不能从现存事物那里推演出来,所以,物的存在和本质必须自由地被创造、设立和捐赠出来。这样一种自由的捐赠就是创建。
然而,由于诸神受到命名,物的本质得以被词语所表达,而物借此才得以闪亮,由于这样一回事发生出来,人的此在才被带入一种固定的关联之中,才被设置到一个基础。诗人的道说,不仅是在自由捐赠意义上的创建,而且同时也是建基意义上的创建,即把人类此在牢固地建立在其基础。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诗的本质,理解了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那么,我们就多少能够猜度到荷尔德林那个诗句的真理了;而诗人说出这个诗句时,早已被卷入精神错乱的夜幕中了。
而这正是“诗人的本质”所在。
“诗意地栖居”是可能的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中,有大量的篇幅论说了人作为一种存在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因而这个存世的人的生活,就主要地被不自由的无法自主决定的处境所困,充满了无限多的烦恼,成为一种烦恼的存在——“烦在”。那么,人能走出这种不自由的在世境况吗?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告诉我们,他从诗人荷尔德林那里找到了答案。
在一首诗中,荷尔德林写道: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解释说:人的所作所为,是人自己劳神费力的成果和报偿。“然而”——荷尔德林以坚定的对立语调说到——所有这些都没有触着人在这片大地上的栖居的本质,所有这些都没有探入人类此在的根基。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诗是对诸神和物的本质有所创建的命名。“诗意地栖居”意思是说,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并且受到物的本质切近的震颤。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地”存在——这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被建基)的此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
进而,海德格尔又说: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種附带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因而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不是一个 “文化灵魂”的单纯“表达”。我们的此在在根基上是诗意的,这话终究也不可能意味着,此在根本上仅只是一种无害的游戏。但荷尔德林不是在我们最初所引的诗句中把诗称为“最清白无邪的事业”吗·这又如何与我们现在所阐发的诗的本质相合拍呢·我们于是就返回到我们起初置之不理的问题上了。我们现在要来回答这个问题,试图借此也概略地把诗和诗人的本质带到了我们心灵的眼睛面前。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心目中,诗和诗人不光是人在此时此地的存在状况的揭示者,更是将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审美的存在——完整地向世人展现出来的不同凡响者。揭示世人可以诗意地栖居,这是诗人的最大功绩!而作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如果说只是单纯地向世人揭示了人的存在是“此在”,而此在又是处在烦恼中的“烦在”的话,那么他还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完整的思想家;而当他引入了荷尔德林的诗学研究之后,当他借这位诗人之口向世人揭示出人“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时,他的“此在”思想才臻于完整,才成为一个有现代意蕴的、闪耀积极向上光芒的哲学思想体系。换言之,海德格尔在通过诗人荷尔德林“诗意地居住”来重拾人们的生活审美趣味,使世人在充满苦难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存活下去的哲学理由。也就是看重生活中存在着的美的价值,这成为足以使世人战胜任何困境和苦难的唯一的生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