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人的生活支撑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被人们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这位出生于德国麦氏教堂镇的哲学家,他所思考和讨论的主题是“存在”,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诗意”,由此完整地确立了他的存在哲学。关于存在的“诗意”,这一思想主要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提出和给予了论证。
  摆脱“烦恼的在世”之途何在
  据传记学者的研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是海德格尔所独爱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先辈,诗人荷尔德林是海德格尔的同乡。这位诗人与享誉世界的德国大哲学家谢林和黑格尔是好朋友,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中来阐述对人和世界的看法。在荷尔德林的诗作中,经常吟诵的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这类哲学的主题。在诗作中,浮显出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抽象的诗意世界,而这成了这位德国诗人的特色。在海德格尔关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讲稿中,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也许诗人荷尔德林,注定要成为一位思想者的有决定性意义的赠品。”
海德格尔

  什么人才可以被称为“诗人”?他以诗的言说向世人说了什么呢?海德格尔告诉人们说:诗是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实现。如此这般被创建的是什么呢·是持存者。但持存者能被创建出来吗?难道它不总是已经现存的东西吗·绝非如此。恰恰这个持存者必须被带向恒定,才不至于消失;简朴之物必须从混乱中争得,尺度必须对无度之物先行设置起来。承诺并且统摄着存在者整体的东西必须进入敞开域中。存在必须被开启出来,以便存在者得到显现。但这个持存者恰恰是短暂易逝的。“因此一切天神飞快消逝;但并非徒劳。”而使一切天神持存,“乃是诗人的忧心和天职”。诗人命名诸神,命名一切在其所是中的事物。这种命名并不在于仅仅给一个事先已经熟知的东西装配上一个名字,而是由于诗人说出本质性的词语,存在者才通过这种命名而被指说为它所是的东西。这样,存在者就作为存在者而被知晓。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所以,持存的东西决不是从消逝之物中取得的。简朴之物决不能直接从混乱物中抓取出来。尺度并不在无度之物中。我们决不是在深渊中寻找基础的。存在从来不是某个存在者。而由于存在和物的本质决不能被计算出来,并且也不能从现存事物那里推演出来,所以,物的存在和本质必须自由地被创造、设立和捐赠出来。这样一种自由的捐赠就是创建。
  然而,由于诸神受到命名,物的本质得以被词语所表达,而物借此才得以闪亮,由于这样一回事发生出来,人的此在才被带入一种固定的关联之中,才被设置到一个基础。诗人的道说,不仅是在自由捐赠意义上的创建,而且同时也是建基意义上的创建,即把人类此在牢固地建立在其基础。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诗的本质,理解了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那么,我们就多少能够猜度到荷尔德林那个诗句的真理了;而诗人说出这个诗句时,早已被卷入精神错乱的夜幕中了。
  而这正是“诗人的本质”所在。
  “诗意地栖居”是可能的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中,有大量的篇幅论说了人作为一种存在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因而这个存世的人的生活,就主要地被不自由的无法自主决定的处境所困,充满了无限多的烦恼,成为一种烦恼的存在——“烦在”。那么,人能走出这种不自由的在世境况吗?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告诉我们,他从诗人荷尔德林那里找到了答案。
  在一首诗中,荷尔德林写道:
海德格尔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解释说:人的所作所为,是人自己劳神费力的成果和报偿。“然而”——荷尔德林以坚定的对立语调说到——所有这些都没有触着人在这片大地上的栖居的本质,所有这些都没有探入人类此在的根基。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诗是对诸神和物的本质有所创建的命名。“诗意地栖居”意思是说,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并且受到物的本质切近的震颤。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地”存在——这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被建基)的此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
  进而,海德格尔又说: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種附带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因而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不是一个 “文化灵魂”的单纯“表达”。我们的此在在根基上是诗意的,这话终究也不可能意味着,此在根本上仅只是一种无害的游戏。但荷尔德林不是在我们最初所引的诗句中把诗称为“最清白无邪的事业”吗·这又如何与我们现在所阐发的诗的本质相合拍呢·我们于是就返回到我们起初置之不理的问题上了。我们现在要来回答这个问题,试图借此也概略地把诗和诗人的本质带到了我们心灵的眼睛面前。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心目中,诗和诗人不光是人在此时此地的存在状况的揭示者,更是将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审美的存在——完整地向世人展现出来的不同凡响者。揭示世人可以诗意地栖居,这是诗人的最大功绩!而作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如果说只是单纯地向世人揭示了人的存在是“此在”,而此在又是处在烦恼中的“烦在”的话,那么他还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完整的思想家;而当他引入了荷尔德林的诗学研究之后,当他借这位诗人之口向世人揭示出人“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时,他的“此在”思想才臻于完整,才成为一个有现代意蕴的、闪耀积极向上光芒的哲学思想体系。换言之,海德格尔在通过诗人荷尔德林“诗意地居住”来重拾人们的生活审美趣味,使世人在充满苦难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存活下去的哲学理由。也就是看重生活中存在着的美的价值,这成为足以使世人战胜任何困境和苦难的唯一的生活支撑。
其他文献
揭秘人:  徐桦君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嘉宾:  程继伍老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全国语文四项全能者”称号,是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工程人选、浙江省首批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陶渊明向往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李白喜欢神仙出没的天姥山,老舍热爱平静悠闲的北平,韩
圣诞节的美丽谎言    传说,圣诞老人每年于格林尼治时间12月24日7时(北京时间15时)开始,乘坐驯鹿拉的雪橇,从北极起程,穿越俄罗斯、南太平洋,然后向西横穿全球。因此,每年圣诞节期间,北美防空司令部都会使用一种特殊的“雷达”来“追踪”圣诞老人的行踪。人们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或者关注微博网站twitter和社交网站facebook,来了解圣诞老人的最新动向。此外,北美防空司令部还会将圣诞老人的行踪
有形之“角”皆读“jiǎo”,其他的“角”都读“jué”。  打开电视,看到最新的影视剧宣传,演员们谈及自己饰演的角色时,常常会说“这次的角(jiǎo)色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他们都读错了。  “角”的读音有二:“jiǎo”和“jué”,发音规律如下:  有形之“角”皆读“jiǎo”。包括:①动物的角,如“牛角”;②物体边沿相接处,如“墙角”“嘴角”“海角”;③几何上的角,如“直角”“三角形”;④
对孔子思想的继承是高考语文浙江卷《论语》阅读题的重要考点。比如2010年的浙江卷就考查了欧阳修对孔子思想的继承。要说孔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为政观、仕隐观和苦乐观,下面就以三道题为例来看后世读书人如何继承孔子的这些思想。看过了文中的分析,你也可以试着回答这些例题。答案在文章最后,看看你的回答正确吗?  例1 以下历史人物的言论,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为政观?你怎样评价这种为政观?  一夫作难而
《那不勒斯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由《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 和《失踪的孩子》四部书组成,讲述了两个女人一生的友谊与成长,被译为40多种语言,引起全球无数女性读者的共鸣。该书作者是当代意大利文坛的神秘作家埃莱娜·费兰特:作家的名字是笔名,从未公开露面,只接受少量书面形式的访谈,甚至无人知道其真实性别。  很多人称《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伟大的女性史诗”——一部完全以女
口述: 沈梦莹  杭州高级中学2007届毕业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记录整理: 严晨安    春暖花开的日子,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已经由三位数缩短成两位数,考试却由“一模”“长”成了“三模”……你的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沮丧、迷茫、焦虑?  这些感觉我都曾有过,大家想知道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吗?想知道就往下看!    紧张→目标→计划→轻松    面对高考,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行的,适度紧张是
主讲:徐桦君  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准确审题,是考场作文永远的铁律;是否切合题意,是评判考场作文优劣高下的第一准则。按照浙江省一贯的阅卷标准,偏题作文一般都在基准分42分以下,即使语言内容很出色,也只允许超过基准分两三分;而一旦判为离题,则是20分以下没商量。  下面以今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为例,看看如何变“偏题”为“切题”。    传说有的雏鸟
一、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复习的第一位,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论高考命题如何发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永恒的主题。  (一)理解性记忆基础知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的同学误以为下功夫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但这样记忆的知识是死的,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要强调理解性的记忆。历史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没有经过理解记忆的知识是无法有效应用的。例
“半救世主,半撒旦”——拿破仑看到这个评价后笑了。自从滑铁卢战役败北以来拿破仑看到了人们对他的各种评价,他很平静,也很满足。也许是他对于回报不太贪心的缘故,在死后却收到了异乎寻常的回报。如今他已过世两百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不仅没有忘记他,崇拜他的队伍反而扩大了:关于拿破仑的著作已经数以万计,而有人还在写;对他的政治和军事活动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已经汗牛充栋,却仍有新的成果涌现;有关他事迹的电影
下面是一道高考题,请问你会选择哪个选项呢?  A modern city has been set up in _____ was a wasteland ten years ago.   A. what B. whichC. that D. where  正确选项为A。你选对了吗?很多同学会选B。究其原因,学生没能正确判断定语从句与宾语从句。选B的学生都把这道题当定语从句处理,认为定语从句中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