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教学借信息资源之力有效提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与时代同步,时代化的教育与信息相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步入学校课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借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尤其是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课堂将形象、直观,师生教学将轻松、愉悦,从而极大地优化教学。因此,遵循科学课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能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品味,提高教学质量。
  
  一、借力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实验之情趣。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光、电、图、文于一体,能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新知,提高学习效果。如,我们教学《星空》一课,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教师为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学习氛围,把“九大行星”的特点,位置的变化等用形象生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中,伴着舒缓的音乐,孩子们好似在星空中仙游一般,一会儿与金星相见,听它“自言自语”,一会儿又与美丽的土星“相遇”,听它述说着神仙的故事,没多久,孩子们又被流星雨的美丽与神奇震撼,忍不住唏嘘惊叹……教学难点在直观、情趣中突破,如此,余音绕梁,课程在生活中延伸,新课程的脚步从此可以更为坚实。
  
  二、借力信息资源,解决实验教学之仪器不足。
  
  科学实验教学中,往往需要人人动手,生生参与。演示、分组实验已无法实现新课程的过程体验。
  
  三、借力信息资源,突破实验教学之重、难点。
  
  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借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能将微观的、宏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直观易懂,效果显著,进而突破实验教学的重难点。
  1 让抽象联姻生活,让课堂教学轻松快乐。
  在教学《细菌》一课时,由于所学内容“细菌”是我们非常陌生的一种事物,我们平时只是“闻其名而不见其身”。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家通过上网、看书等多种途径先查找资料。上课开始,待同学们交流完成了搜集到的资料之后,老师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细菌和图片、文字资料等供同学们了解。待大家对细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通过一些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细菌对人和动物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让细菌这一物种形象、具体的展示在了师生的面前。这样既解决了老师教的难题,又化解了同学们学的困难,真可谓一箭双雕。
  2 情景呈现多媒体,学习旅程感同身受。
  诸如有关地质变化的内容,地震、火山、沙漠化的形成等,这些都离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比较远。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
  
  四、借力信息资源,提高实验教学之质量和效果。
  
  1 借用虚拟场景,模拟危险性实验。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观察到,学生操作又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如教学《简单电路》,学生对电路中电流的正负极流动,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以理解,如果让学生直接做电流的实验,则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时教师可借助Flash动画技术,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CAI画面,把微观粒子夸张化,课中演示,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反而形象有趣。而这,相对学生日后的初中理化学科学习更是大有裨益,如化学反应中的爆炸性实验。
  2 借用虚拟实验,模拟生命活动、自然现象。
  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或者是生命的生理活动太慢或太快,学生不易观察。凭借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于图像、模型等来讲述生理过程、现象,相对今天的学生只能在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将大不一样。例如教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对于生命的孕育,学生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又羞于直接提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围绕生命的孕育过程,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制作专题网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用鼠标点击的办法,获取信息,真可谓针对性教学,学生人人有获。
  另一方面,科学课教学中一些自然现象,亦如风霜雨雪的成因等,如果单靠几张图片进行教学,学生不但不易理解,也不会有多少兴趣。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实验进行演示,以展示这些自然现象的成因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日食和月食》时,要体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照教材去授,根本建立不起直观的感性认识,一旦遇到真正的日食和月食现象,也难以对应出正确的认知。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成CAI进行演示,教师可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解并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把日食、月食形成时地球、月球、太阳的变化利用形象的图像色彩,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如此一来,书本中那些原本静止无声的描述也就变得生动形象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激发了求知欲,更体验到了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无穷魅力,能说,这样的课堂还缺乏磁性力吗?
  教育现代化,科学实验信息化,去弊用益,研究、运用、创新,小学科学课教师责无旁贷。诚如此,将实验环境用教学课件或者其他音影形式加以模拟,不仅可以减少教学时间,缩减教学开支,还可以创生有限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教材重难点过程中,有助于突破重难点,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理解内容,从而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关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问题,先来看看几个课堂实录:  实录1: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师在刚讲完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来找位置后,出示一张图片,给出点A(3,2).  师:你能根据给出的点,画出这个点所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吗?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生:……(一片沉默)  实录2:八年级下册《梯形》第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求解一等腰梯形的面积
中小学生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农村的不少中小学里,体育课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能改变这些问题,提高
有这样一句广告句——把简单的变成复杂,太累;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贡献。数学,具有变复杂为简单的功效。因此,数学课堂更应追寻简约高效。  一、什么是简约高效  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2)智慧碰撞(3)效率最优。   简约高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决贯彻《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课程设计的新理念结合课堂实例予以探讨,并期待语文的教学天地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活动 讨论 创造 多媒体 网络    随着“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突显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摘 要】笔者认为从指导思想和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加以改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㈠指导思想的改变,落实一个“实”字。㈡作业设计的改变,落实一个“效”字。1、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2、作业设计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3、作业设计要体现方式的灵活多样。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业设计 学习效率    语文作业的设计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同虚设:一方面师生觉得作
陷阱,原指猎人狩猎时挖的用于捕获猎物的深坑,后来用于比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圈套,而今它又频繁地跳跃在数学教学之中。数学 “陷阱”指的是学生在所熟知的内容中,由于受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结果在解题中得出相反的或者是不完全的结论。  一、数学“陷阱”存在的背景  放眼教学,学生陷入“陷阱”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地开展观察、归纳、联想和猜想等活动,
【摘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各界对德育的关注没有胜过今朝,为此作出的研究和努力也可谓不大、不多,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本是因其对德育的认识上把握不准。本文试从根本的理念入手,纠正误区。  【关键词】德育;原则    什么是德育?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目前普遍认为德育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物学科与我们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教学中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中一个重要器件,电学实验常用它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两端的电压来满实验条件,《中考考试说明》中也要求掌握它的构造、原理和使用。部分地区为了增大试题难度和灵活性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在综合能力题的电学计算中也插入滑动变阻器。因此,本文就关于滑动变阻器知识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  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电路符号(如图1)可以看到它有A、B、C、D四个接线柱,
【摘要】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已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认识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然而,在创新能力中,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