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句广告句——把简单的变成复杂,太累;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贡献。数学,具有变复杂为简单的功效。因此,数学课堂更应追寻简约高效。
一、什么是简约高效
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2)智慧碰撞(3)效率最优。
简约高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序把握。
二、追寻简约高效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我们所追寻的是,让课堂变得简约高效,让教学尤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的。以下是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交流追寻简约畅通
1、教学语言简洁生动。作为老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夸张等方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同样也能打动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一年级的“11-20的认识”练习课上,老师课件出示13只小鸟,同时生动地讲述:森林里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们都聚集到一起了,原来它们正在举行智力运动会呢。瞧!现在向大家飞来的是小鸟方队,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只小鸟呢?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话语,一下子就引导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之中。
2.师生交流畅通。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就要相互了解,默契配合。在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使师生互动多渠道,交流时刻畅通无阻,课堂教学少些灌输,多些沟通。如:一年级学习“6、7的减法”时,媒体显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4男2女),画外音:男孩有4个,女孩有多少个?问题一出现,学生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生:1 1=2,另一生:2 0=2,老师一下子傻眼了,学生怎么会这样说,一时没了主意。随口说:“要用上给你的两个条件,算出女孩多少人。”学生一脸茫然,全班鸦雀无声。最后,教师只得自己说出算式:6-4=2。这时却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也是这样算的。其实,这应该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条件和问题,更不知道两者的关系,他们凭着前面学习加法的经验,看出图中的女孩有2个,可以用1 1=2,还想到了2 0=2,其实一点也没错。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清,造成了师生交流受阻。显然,這样的教学是不简洁的,也是低效的。
(二)教学过程追寻简约高效
1.情景创设、学习材料等的简约高效。数学课堂上,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常常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但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并非课堂教学的“摆设”,所以,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简约高效,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更多的精力花在探究上。而不是在情景里“流连忘返”,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二年级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课堂的一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五星红旗为材料,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学生根据这个情景,马上可以提炼出数学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非常简洁明了。在得到这些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也为接下去乘法口诀的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探究材料。
2.课堂提问的简约高效。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简洁高效。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老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那么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我们往往不得而知。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开放,但不能算是简洁有效的。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如:二年级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当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住址时,很自然就提出问题:以学校为标准,你能具体说出你家的位置吗?学生急于表达,就引起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资源利用的高效
1.预设资源用足。莎士比亚指出:“精练是智慧的灵魂。”因此,我们首先要精心预设,尽量考虑资源的再利用,使物尽其用。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利用的简洁高效。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创设情景—超市购物,特意拍了一段录象,引出买东西要付钱,付钱就要认识人民币。接下去就开始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始的情景在下面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再利用,这个情景是特意到超市拍摄的,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仅仅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那利用率太低了。而且也显得烦琐,还不如直截了当引出新课:买东西要用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人民币。这样的引入更简洁有效。但是,如果把这个情景用足,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在下面的教学中,把换钱(1元换10角)、付钱(怎样付8角钱)等环节都设计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也更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教学变得简约高效。
2.生成资源用好。课堂是互动生成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生成的资源。生成资源的整合利用,就要求教师用心捕捉,慧眼识别,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如: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字除了表示“ 基数”、“序数”外,还可以作为“编码”,同时让学生探究数字组成编码的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当同学们一起研究数字表示身份证号码时,出现了很多的生成资源,教师很好地加以整合利用,收获了更多的精彩!
总之,简约的课堂并非“简单化”的课堂。恰恰相反,“简约高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努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精巧设计练习,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简约高效”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
一、什么是简约高效
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2)智慧碰撞(3)效率最优。
简约高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序把握。
二、追寻简约高效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我们所追寻的是,让课堂变得简约高效,让教学尤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的。以下是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交流追寻简约畅通
1、教学语言简洁生动。作为老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夸张等方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同样也能打动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一年级的“11-20的认识”练习课上,老师课件出示13只小鸟,同时生动地讲述:森林里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们都聚集到一起了,原来它们正在举行智力运动会呢。瞧!现在向大家飞来的是小鸟方队,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只小鸟呢?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话语,一下子就引导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之中。
2.师生交流畅通。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就要相互了解,默契配合。在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使师生互动多渠道,交流时刻畅通无阻,课堂教学少些灌输,多些沟通。如:一年级学习“6、7的减法”时,媒体显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4男2女),画外音:男孩有4个,女孩有多少个?问题一出现,学生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生:1 1=2,另一生:2 0=2,老师一下子傻眼了,学生怎么会这样说,一时没了主意。随口说:“要用上给你的两个条件,算出女孩多少人。”学生一脸茫然,全班鸦雀无声。最后,教师只得自己说出算式:6-4=2。这时却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也是这样算的。其实,这应该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条件和问题,更不知道两者的关系,他们凭着前面学习加法的经验,看出图中的女孩有2个,可以用1 1=2,还想到了2 0=2,其实一点也没错。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清,造成了师生交流受阻。显然,這样的教学是不简洁的,也是低效的。
(二)教学过程追寻简约高效
1.情景创设、学习材料等的简约高效。数学课堂上,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常常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但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并非课堂教学的“摆设”,所以,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简约高效,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更多的精力花在探究上。而不是在情景里“流连忘返”,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二年级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课堂的一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五星红旗为材料,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学生根据这个情景,马上可以提炼出数学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非常简洁明了。在得到这些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也为接下去乘法口诀的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探究材料。
2.课堂提问的简约高效。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简洁高效。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老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那么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我们往往不得而知。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开放,但不能算是简洁有效的。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如:二年级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当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住址时,很自然就提出问题:以学校为标准,你能具体说出你家的位置吗?学生急于表达,就引起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资源利用的高效
1.预设资源用足。莎士比亚指出:“精练是智慧的灵魂。”因此,我们首先要精心预设,尽量考虑资源的再利用,使物尽其用。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利用的简洁高效。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创设情景—超市购物,特意拍了一段录象,引出买东西要付钱,付钱就要认识人民币。接下去就开始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始的情景在下面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再利用,这个情景是特意到超市拍摄的,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仅仅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那利用率太低了。而且也显得烦琐,还不如直截了当引出新课:买东西要用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人民币。这样的引入更简洁有效。但是,如果把这个情景用足,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在下面的教学中,把换钱(1元换10角)、付钱(怎样付8角钱)等环节都设计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也更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教学变得简约高效。
2.生成资源用好。课堂是互动生成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生成的资源。生成资源的整合利用,就要求教师用心捕捉,慧眼识别,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如: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字除了表示“ 基数”、“序数”外,还可以作为“编码”,同时让学生探究数字组成编码的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当同学们一起研究数字表示身份证号码时,出现了很多的生成资源,教师很好地加以整合利用,收获了更多的精彩!
总之,简约的课堂并非“简单化”的课堂。恰恰相反,“简约高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努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精巧设计练习,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简约高效”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