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 燃烧灵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缺乏写作的灵感。其实,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规律可寻的。
  【关键词】写作灵感 创造性思维活动 激发机制 写作能力
  
  灵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原意是神的灵气。对于灵感的来源,在西方先后有神赐说和天才说两种观点。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灵感”这一名词,但却一直用“神思”、“神会”、“神来之笔”等与神有关的词语来表达这一现象。灵感具有突发性、偶发性、忽逝性、非逻辑性、独创性等特征。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广泛积累,创造灵感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厚积薄发,有了这些积累,就为灵感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所谓“得之顷俄,积之平日”。
  二、挖掘教材,寻觅灵感
  我们要重视语文课文的典范作用。优秀的课文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上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因此应重视教材,对课文深加工,通过仿写激发学生的灵感。
  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段,或写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模仿王熙凤出场一段,通过肖像、语言等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与地坛》可以学习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段自己与长辈发生冲突时的心理活动,或者仿照第五段园中景物的细节描写描述校园花坛的一角;《大堰河——我的保姆》可以让学生仿照排比句式,将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现出来。
  除了仿写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扩写、续写、缩写课文,或将小说改写成剧本。如将《荆轲刺秦》、《祝福》等情节曲折的课文改写成剧本并让学生自排自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转换角度,捕捉灵感
  学生在作文思维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角度,从多角度入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地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百思不解的问题会突然顿悟,从而产生灵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多侧面的,作文要充分表现事物,必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选材构思。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出点子、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爆发创新求异的新火花,独具与众不同的超常思维。
  四、把握契机,激发灵感
  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突发事件,针对这些事件教师应恰当处理,甚至可以利用其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成为一次练笔的好机会。如学生上课吃东西,让其描写自己上课偷吃东西的心情和感受,或者给大家介绍一种小吃;有学生上课没带书或没交作业,让其描写被老师抓住时的尴尬的表情及心理;正上课时教室飞来一只蛾子,学生争着拍打,这时可让他们写一段场面描写;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时,窗外响起隆隆的雷声,可让学生写大雨将至时的景物描写;学生犯错误时,写自画像,或写犯错前后自己的表情、心理等;上课经常瞌睡的学生写“犯困日记”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不仅变乏味的说教为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学生受到教育,而且抓住了写作灵感,学生有话可说,锻炼了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当好导演,准确地把握好“度”,这些写作活动中要恰当运用时机,正确引导,不能喧宾夺主,只作为课堂花絮,并且每次任务内容不能太长,控制在三百字左右,便于及时讲评,选出优劣,这样学生才不断能看到进步,写作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好灵感思维激发的心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王国中不管多么奇特、多么复杂、多么玄奥、多么飘忽不定的心理活动,最终都会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它的根须。如果缪斯女神的灵感之翅常常翩翩起舞于每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子们的身边,给他们以智慧的启迪、创造的动力,使他们常常能创作出闪耀着灵感火花的佳作来,这就实现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倡灵感思维训练的理想,那时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其乐无穷的人生享受。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也是一篇情酣意浓的文言抒情散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真挚的孝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就文言文的教学情况来看,重“言”轻“文”的有之,轻“言”重“文”的有之,但究竟运用怎样的方法达到文言相融就值得思量了。我在教学时以语言为切入点深入作者内心,立足于“言”,先分散后梳理,先阅读后小结。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我们学习语文正好提供了良好的语文材料。“走近广告”,可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广告 语文资源 语文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看电视逛商场,只要细心观察,总会碰到与语文
【摘 要】针对当前作文讲评课普遍存在低效的状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激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心理触动、采取多样化活动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够飞扬灵动,实现作文讲评课的充实高效。  【关键词】作文讲评 激疑 触动 活动 灵动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作文讲评课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作文评讲课存在以下弊病:理论抽象,术语烦琐;范文完美,学生只能仰视;灌
之所以把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和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两首唐诗放在一起阅读,是因为这两首诗作者经历、风格情趣、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本文希望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对此二诗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但是本文的用意不在于对其作词斟句酌的阐释和条分缕析的讲解,只想按求同存异的原则就上述内容作一些延伸,来探讨一些解读诗歌的路径。  一、经历相似,结局相同  綦毋潜字孝通,是江西南康
【摘 要】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新增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教学侧重点。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了教材编撰中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构成状态,并简要分析该教材选编内容上多元文化因素处理的长处和不足,以期引起语文教学和教材编撰工作者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材 文化现象 文化意识 文化因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摘 要】“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有效复习策略是:在细析考点的基础上,交融层级、活化方法。“交融层级”指在默写名句名篇复习中,不要拘泥于该考点考试层级为识记层级(A)的规定,复习层级不等同于考试层级。具体地,要以理解层级(B)、应用层级(E)和识记层级(A)交融的方式,复习考试层级为识记层级(A)的默写名句名篇的考点。因为理解的甚至能应用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活化方法”指在“默写名句名篇”的复
【摘 要】要让高考议论文精彩起来,首先,不要忘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议论突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要写出有议论味的开篇,写好主体部分的“完全段”。  【关键词】议论文 议论味 完全段    近两年高考作文写作,正悄悄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写作内容从大量关注诗词文人走向关心社会生活,二是写作文体从“秋雨散文体”走向议论文体。然而,许多同学缺少议论文写作知识和训练,因而考场议
【摘 要】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形象所在。教师要具有舵手的“导航”功能,要具有春风化雨的情感艺术,要具有以苦为荣,化苦为乐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人格魅力 引领 感化 扶助 心态  《中国
【摘 要】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才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让唐诗宋词静静地流淌在飘着梵婀玲名曲的荷塘上,让电影的光普照在课文那干瘪的胸膛上,考虑学生生活的点滴,将能够贯彻语文学习思维的机会一一利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反复地磨练语文这把利剑,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语文的内功。  【关键词】生活 交流 美    一、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语文三大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应
【摘 要】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讲究方法,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本文以庄子的《逍遥游》为案例进行解析,指出教学切入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入点要贯穿文本始终;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三笑 解读 逍遥游 本质  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