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是目前教育教学的重点,注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学习,教师的教法也较传统的方式有很较大的改变。但由于我们开展新课改时间不是很长,同时还存在个别老师未能将所学新理论、新方法及时内化并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的问题,乡村学生长期受隔代教育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也是横在我们面前必须越过的一道坎。要持续有效地推进本校新课改,我认为应当结合学校现在实际,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新课改。下面谈一下本校的点滴做法。
首先,合理地调配学校现有人力资源,将培训过新课标的老师集中充实到新课改的前沿,其余老师才是旧教材的使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老师的优势。
其次,每学期开始就制定好学校新课改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长重视、负责人具体落实,并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进行有序的教研教改活动,把新课改落在实处。在教研教改中注重新理念的学习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相讨论;注重新经验、新方法同传统教法进行区别比较;注重旧教材新方法的探索尝试,以及远教信息的充分利用等。
第三,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把它同课堂教学较好地整合在一起。利用按时接收下来的远教课程资源,按照看课表让各年级各科都能到电教定上课,把信息资源作为师生视野拓展和老师授课方式转变的一个平台。
第四,学校要求所有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个大方向。积极改革传统授课方式,逐步做到由学生被动加入向学生主动参与转化,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会质疑、学会操作、学会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使用“我发现……”、“我认为……”、“我补充……”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主人的角色来进行学习,让课堂充满民主气氛,老师不随意压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
第五,学校老师经常听课、评课,力促旧教材新教法的逐步转变。对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学校采取多种听课方式,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鼓励大胆尝试新方法,督促未受过培训的老师转变教法。
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黎 洁
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军训课,强化养成教育
通过军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把立正、稍息等动作做得标准、整齐。同时要求像军人那样克服困难做到一动不动,从始至终坚持认真操练。在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就做到了步调一致,广播操做到了排队快、整齐,做操的精神面貌也特别好。学期一开始就形成了良好的班容班貌,可见开设军训课能有效强化养成教育。
二、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范,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如: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办公楼的安静,我们补充制定了班规,即不准趴在走廊栏杆上往下看: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由于在第一周进行了强化,一个月后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做到了。
三、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制定了“自评一一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热情之星”、“发言之星”等。每个学生不能连续两周评上同一种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合理地调配学校现有人力资源,将培训过新课标的老师集中充实到新课改的前沿,其余老师才是旧教材的使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老师的优势。
其次,每学期开始就制定好学校新课改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长重视、负责人具体落实,并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进行有序的教研教改活动,把新课改落在实处。在教研教改中注重新理念的学习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相讨论;注重新经验、新方法同传统教法进行区别比较;注重旧教材新方法的探索尝试,以及远教信息的充分利用等。
第三,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把它同课堂教学较好地整合在一起。利用按时接收下来的远教课程资源,按照看课表让各年级各科都能到电教定上课,把信息资源作为师生视野拓展和老师授课方式转变的一个平台。
第四,学校要求所有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个大方向。积极改革传统授课方式,逐步做到由学生被动加入向学生主动参与转化,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会质疑、学会操作、学会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使用“我发现……”、“我认为……”、“我补充……”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主人的角色来进行学习,让课堂充满民主气氛,老师不随意压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
第五,学校老师经常听课、评课,力促旧教材新教法的逐步转变。对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学校采取多种听课方式,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鼓励大胆尝试新方法,督促未受过培训的老师转变教法。
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黎 洁
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军训课,强化养成教育
通过军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把立正、稍息等动作做得标准、整齐。同时要求像军人那样克服困难做到一动不动,从始至终坚持认真操练。在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就做到了步调一致,广播操做到了排队快、整齐,做操的精神面貌也特别好。学期一开始就形成了良好的班容班貌,可见开设军训课能有效强化养成教育。
二、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范,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如: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办公楼的安静,我们补充制定了班规,即不准趴在走廊栏杆上往下看: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由于在第一周进行了强化,一个月后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做到了。
三、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制定了“自评一一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热情之星”、“发言之星”等。每个学生不能连续两周评上同一种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