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的实用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这股春风吹醒了许多渴望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头脑,他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随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我再也不能停留在等待和观望的台阶上,一定要投身到教育改革大潮中去,因此。在使用“九义”教材时,我注意结合新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增减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一“数学乐园”,数学活动课二“角的活动课”;数学活动课三“测量活动”。)经过这些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后,我的体会更深了,引起了强烈的反思数学课堂应该怎样设计?数学关注什么?面对手中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
  
   思考一:怎样做使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
  
   1.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人仅仅理解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使用课件上课。其实,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法与学法。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或者综合应用几种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对传统教学方式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例如:数学乐园中的“送信游戏”,实际上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十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在游戏中。想到:“我一定要把信送对信箱,而且要比别人送得快……”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显得多余的复习巩固以活动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和过去的传统方式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奴隶,教教科书的人。而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不再被动地学,而是让他们积极参加探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与课堂形式
  新课堂要求教师尝试着走下讲台,与你的学生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思索和协商。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收获。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注意研究教育前沿阵地……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尽可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活动+游戏)。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和所困惑,而不能因为教学时间紧而打断学生的思路。如,教师允许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说一些课外的问题,有的说他爸爸是承包工程的,家里卷尺,有的说自己的爸爸是木匠,经常用钢卷尺帮他量身高、量手指长、手掌宽等等。特别是猜想同学身高时,我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满足他们踊跃发言的要求?在他们猜想中,我看到了创新思维不时在闪现,看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进步,也学会了怎样去尊重我的小朋友,获得了一些灵感,这正好恰当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我总是耐心听取,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现的机会。学生们不再把我看成权威,而把我当作知心朋友,在朋友面前想说什么都可以。学生自然就喜欢我,对数学兴趣盎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思考二:教学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1.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科还是人?而数学教学是关注数学知识还是关注人?这两个问题,一定困惑着许多教师。
  通过学习实践。我找到了答案。新课程的教育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过去的教学我更多地关注教学知识,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学习新课程和新理念以来,我就不断改进,经常总结反思。因此。我的数学课课堂也许有点“乱”。而且学生比较自由。但“乱”中有序,自由而不散漫。例如:学生在“数学乐园”里投掷乒乓球时,有的喊加油,有的在数投进几个球。有的看呆了,课堂气氛一下就达到了高潮,因为,只有这样无拘无束的活动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些学生以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现在通过数学活动课。已经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这难道不是进步吗?又如:在测量活动中,汇报某同学身高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125厘米,一种是1米25厘米,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最后让学生汇报说明哪一种答案对?为什么?或者还有什么别的想法也可以说,学生们的精彩发言,使我始料不及,刮目相看。这正好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我们不可能把学生身上的各种素质分开,分别培养。我认为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课堂有点乱和自由,那又何妨呢?这样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喜爱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全面。
  2.关注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我大胆设计一堂综合测量活动课,通过实际操作,目的达到了。学生能灵活使用不合适的测量工具,测书长用学尺,测教室长用卷尺,测书桌长用米尺等等。教师只需稍加点拔就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亲身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当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验之中,怎样正确处理好学科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所有教育专家和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一线教学的教师,我们不能再等待中叹息了,一定要边学习,边实践,把手中教材与新理念结合起来,努力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我坚信。教师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通过10年物理教育教学实践,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三的物理教育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高。我对提高物理课堂教育教学建议有这样几点想法。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具有基础性地位。初中物理课的难点有二:第一,概念难度、内涵外延的把握,如
摘要:“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益”。会学永远比学会重要,未来的“文盲”将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学    一、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和独立实验
作为数学教师,每年带的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数学学困生”,所谓“数学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态度、方法及过程及结果均有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在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数学综合素养较差。如何转化“学困生”也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交往可
本节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前一课时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  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饶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摘 要】实践证明: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与提高。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兴趣 动力 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学效益,其定义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这方面都有经典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则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那么,何谓
农村分校的尴尬处境:第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教学楼相对陈旧,办学规模小,各种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如多媒体电脑室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图书室实验室设备设施添置相对滞后。其次,目前的分校都率属于中心学校,因此在师资配置上,往往容易成薄弱地带——师生比低,代课教师多,新老教师多。第三,学校参加区级层面较高层次的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各类竞赛机会不多,接受培养培训机会明显少于中心学校教师;同时由于目前分校
【摘 要】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语言驾驭的能力是提高思维质量的基础,思维品质其核心就是综合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品质 思维训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就是一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果就会绽开。”在学科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语文教学因其应用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其思维质量和综合素质、造就创新人
【摘 要】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几年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关键词】品德 生活 课堂 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