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活,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如何教会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自己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结合我们白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谈一谈。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我们一、二年级小朋友观察能力特别强,最善于观察,因此数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現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培养学生如何看图,如何观察图画中都有什么人,这些人都在干什么,结合题目给出要求的问题,再思考根据自己了解到信息,如何来解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比一比看谁观察的认真仔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欲,老师教学轻松多了,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实现了“有效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就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还是远远还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如借助数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此学生的的认知就能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也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欲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由其是小学的课堂教学,如果导入不当,也就是说导入不紧凑、不简炼、无兴趣,学生即在开课时就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趣低落。接着说小话,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再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控制课堂纪律。今年,我又有幸担任使用新课程教学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时,上课时首先问:昨天逢集,谁的妈妈给你买苹果了?同学们纷纷举手了。又问你知道妈妈买了几个苹果了?王雪说我妈妈买了8个。张蕊说 我妈妈买了9个,我问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来提出问题,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一些问题后,选择其中的一共有多少个?然后鼓励说看看哪个小朋友聪明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来引入课题,激发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教学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二、、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段名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教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教给了捕获猎物的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这段名言鲜明地指出了学习方法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意义。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的前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这一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教学生加工信息培养科学思考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出能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人。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要让学生学会各种思维方法。必须以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对信息的加工重组为载体。所以教师不能专门给学生讲解必须如何思考,而只能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
2、教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起始站,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自学能力正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应用。获得持续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教给学习方法的立足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道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这正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例如新课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想象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你有哪些地方看不懂,上课时知道学生怎样进行“听、看、想、议、练”久而久之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加强,自学方法逐渐形成。
3、教学生存储和应用信息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获取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地学科。而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首先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储存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记忆。在练习指导时,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性地练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学用结合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的观念。
4、教学生学会如何信息反馈,培养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有所提高,能够创造,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应用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自我反馈,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积极思考进行自我检查和认识学会自我尝试,自寻规律,或者与同学相互讨论,促进他们思维碰撞,这对逐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会创造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时,我们都要进行教学小结这时不妨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小结的能力,并获得学习的方法。又如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想一想还有哪些有关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讲到的,可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哪些知识我还不是学得很好,再通过合作来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反馈能力和创新潜能必然会不断提高。 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5、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对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类 ,在教学中,辅导或帮助学生给所学的应用题进行归类,如归一问题怎样解答,如何解答归总应用题等等。
三、、加强课后辅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有爱心,经常提问、耐心辅导,鼓励、激励他们,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喜欢数学,并且能够学好数学。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辅导方法:
1、教师亲自辅导
对于学习能力很差,底子比较薄的学生,教师要亲自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导、辅导,而且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辅导。他们若有一点点进步,要进行特意的奖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最终使他们赶上来。
2、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部分(只有我知道,学生并不知情),一般让学生自己先结对子,然后我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习好的同学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为朋友,也就是学习好的同学有了帮扶对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感觉到被同学嫌弃。
3、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探究,相互辅导,介绍方法,经验。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我们一、二年级小朋友观察能力特别强,最善于观察,因此数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現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培养学生如何看图,如何观察图画中都有什么人,这些人都在干什么,结合题目给出要求的问题,再思考根据自己了解到信息,如何来解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比一比看谁观察的认真仔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欲,老师教学轻松多了,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实现了“有效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就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还是远远还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如借助数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此学生的的认知就能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也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欲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由其是小学的课堂教学,如果导入不当,也就是说导入不紧凑、不简炼、无兴趣,学生即在开课时就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趣低落。接着说小话,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再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控制课堂纪律。今年,我又有幸担任使用新课程教学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时,上课时首先问:昨天逢集,谁的妈妈给你买苹果了?同学们纷纷举手了。又问你知道妈妈买了几个苹果了?王雪说我妈妈买了8个。张蕊说 我妈妈买了9个,我问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来提出问题,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一些问题后,选择其中的一共有多少个?然后鼓励说看看哪个小朋友聪明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来引入课题,激发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教学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二、、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段名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教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教给了捕获猎物的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这段名言鲜明地指出了学习方法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意义。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的前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这一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教学生加工信息培养科学思考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出能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人。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要让学生学会各种思维方法。必须以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对信息的加工重组为载体。所以教师不能专门给学生讲解必须如何思考,而只能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
2、教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起始站,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自学能力正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应用。获得持续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教给学习方法的立足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道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这正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例如新课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想象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你有哪些地方看不懂,上课时知道学生怎样进行“听、看、想、议、练”久而久之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加强,自学方法逐渐形成。
3、教学生存储和应用信息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获取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地学科。而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首先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储存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记忆。在练习指导时,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性地练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学用结合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的观念。
4、教学生学会如何信息反馈,培养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有所提高,能够创造,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应用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自我反馈,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积极思考进行自我检查和认识学会自我尝试,自寻规律,或者与同学相互讨论,促进他们思维碰撞,这对逐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会创造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时,我们都要进行教学小结这时不妨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小结的能力,并获得学习的方法。又如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想一想还有哪些有关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讲到的,可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哪些知识我还不是学得很好,再通过合作来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反馈能力和创新潜能必然会不断提高。 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5、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对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类 ,在教学中,辅导或帮助学生给所学的应用题进行归类,如归一问题怎样解答,如何解答归总应用题等等。
三、、加强课后辅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有爱心,经常提问、耐心辅导,鼓励、激励他们,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喜欢数学,并且能够学好数学。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辅导方法:
1、教师亲自辅导
对于学习能力很差,底子比较薄的学生,教师要亲自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导、辅导,而且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辅导。他们若有一点点进步,要进行特意的奖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最终使他们赶上来。
2、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部分(只有我知道,学生并不知情),一般让学生自己先结对子,然后我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习好的同学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为朋友,也就是学习好的同学有了帮扶对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感觉到被同学嫌弃。
3、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探究,相互辅导,介绍方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