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寒意褪尽,春光来临,一切都欣欣向荣,为繁荣本市文化事业、活跃文化市场,并为本地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收藏平台,无锡市收藏家协会、无锡嘉德拍卖公司于本年度四月四日联合举办“2004春季大型民间藏品竞拍会”。 本次竞拍会精选民间藏品近四百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属本协会历次竞拍会之冠。拍品以古玩杂件和书画艺术品为主,古玩杂件量虽不多,但不乏精品,其中道光官窑粉彩五毒纹碗,胎质规整细腻,题材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意褪尽,春光来临,一切都欣欣向荣,为繁荣本市文化事业、活跃文化市场,并为本地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收藏平台,无锡市收藏家协会、无锡嘉德拍卖公司于本年度四月四日联合举办“2004春季大型民间藏品竞拍会”。
本次竞拍会精选民间藏品近四百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属本协会历次竞拍会之冠。拍品以古玩杂件和书画艺术品为主,古玩杂件量虽不多,但不乏精品,其中道光官窑粉彩五毒纹碗,胎质规整细腻,题材独特,以五种剧毒之物作为画本,正取其以毒攻毒之意;清末民初紫砂名家俞国良为紫砂界一代名彦,曾被两江总督吴大特聘为其定制茶壶,这次竞拍会中俞国良所制紫砂线圆壶造型优雅、线条流畅、用料纯粹、色浆润泽,为难得的紫砂精品;良渚玉器市场间伪品众多,喧嚣一时,此次竞拍会中一件良渚文化青玉锥形器,细刻兽面纹,工艺精湛、品格完美,堪称玉器藏品中顶尖之物。书画拍品量多质精,是本次竞拍会的重头戏,尤以无锡本地区乡贤书画家之作品为主唱,其中如钱松岩之花鸟轴,设色妍丽,用笔松活,取法新罗山人,从中可见作者早年涉猎颇广,且均能深入堂奥;秦古柳设色山水四屏条,取法元人,用笔灵秀异常,设色艳而不俗,为其早年难得的精品;诸健秋之美女四屏条,其题材为画家作品中极罕见者,仕女体态优雅,衬以四季背景,可见作者技法之全面;丁宝书为无锡地区优秀的花鸟画家,本次竞拍会中收集了不少丁宝书的作品,除了有四屏条、大幅中堂、更有近三十平方尺的巨幅横披。除了乡贤书品为数众多,该次竞拍也有少量一流名家之作,象黄宾虹山水轴,虽然尺幅不大,但属其最具代表性风格的晚年作品,深得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趣,溥儒山水、行书成扇,其行书潇洒流畅,云烟满纸,极具明人风采。书法作品以曾国藩、左宗棠两位中兴大臣的行书对联为扛鼎力作,在近日名人书法作品日受追捧的情况下,必有一番行情可期。
此次竞拍会拍品数量众多,而在挑选过程中也力求精益求精,作品以真、精、新、奇为选择标准,品格稍差者,虽真不取,遇有同类者,择其奇者,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拍品档次,以吸引和满足目前收藏档次越来越高、眼光也越来越挑剔的广大收藏爱好者。在组办者与参与者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竞拍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近期我市文化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潘玉良(1895—1977),中国现代旅法著名画家,是第一个以雕像作品走进巴黎现代美术馆的中国艺术家。她把她的生命和才华全部奉献给了人类艺术,是绘画雕塑一般优异的双艺人才。潘玉良从一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孤儿、艺术的追求者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驰名世界画坛的艺术家,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可谓天翻地覆。潘玉良的传奇人生固然有着一些偶然的外在因素,但她四十多年的顽强精进和不懈拼搏才是根本和关键。一 潘玉良
解读建铭的书法,须从其学书的时代背景说起。大抵五十岁左右的人可能明白,建铭的启蒙时代,仿佛又是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那时一切都被作为“工具”来使用,人如此,艺术更是如此,哪能奢谈什么艺术的本体性和人的主体性。在小县城,偏于一隅,凭借天生的心灵手巧接触一些工艺美术,无所师承,又少有交游,孤寂中即使若有所悟,也是大多数来自内心的独白与自我对话。待到人心有点苏醒,传统文化的封尘始被拂去,书法有点
在古代,关于书法的各种探索和论说,集中表现为实用与艺术的矛盾,而二者都需要美,于是彼此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许这正是书法艺术化发展的过渡状态,或者说是刚从母体脱胎出来的一种转型的开端。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古人为参照,为当代若干风格类型的作品找到历史的依托。下面将要介绍的刘恒书法篆刻作品,即以此为出发点。 (一) 刘恒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苟同、不见异思迁,其
编者按:吉林的中国画家群体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其中不乏佼佼者。在东北地区中吉林的画家在艺术技巧上更注重传统,更倾向笔墨意识的建立,这与南方诸省的创作风格倒有许多相通之处。题材上除具厚重感和贴近生活外,亦兼顾历史题材和传统题材的表达。随着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繁荣和交流的增加,吉林的中国画家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语言,他们坚持艺术表现是作品的真正生命所在,不为地域性艺术观念所囿,为完善自身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说:“意者此种故事,当时载在人口者必甚多,虽或有种种书本,而失之简略,或多舛迕,于是又复有人起而荟萃取舍之,缀为巨制,使较有条理,是为后来之大部《水浒传》。”此乃不易之论。南宋末周密《癸辛杂识》载龚圣与撰《宋江三十六人赞》,大概是较早的故事归集者,后来或罗或施,进一步梳理、编纂,才形成比较完备的《水浒传》读本。 《三十六人赞》完整辑录了各人姓名字号,除个别人物,如有晁盖、
什么样的人才配与艺术为伍呢﹖苏金海可矣。 当今书法界,有些年轻人,心术不正,刚刚懂得执笔、奏刀之法,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已而四处晃动,撞骗招摇,且与一些利令智昏者纠合一起,欺上瞒下,像个小丑,在书法艺术的边缘跳荡,伺机钻营。此乃梁上君子,不配与艺术相亲。他们的目的很赤裸,一切为了金钱。一个为金钱所累的人,怎么能献身艺术呢﹖古往今来,这样的投机者,没有一人成为大艺术家。他们将被时代的大潮淘沙一般
一 历史一词的英语是history。苏格兰哲学家兼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曾在其《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On Heroes,Hero—Worship,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一著中很有底气的说:“在我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在这个世界上建立功业的大丈夫的传记,正是这些大丈夫曾在这个世界上努力才成
一、陈继儒的思想与人格 陈继儒(1558-1639)的生平经历极其简单。《墓志铭》说:“先生姓陈,讳继儒,自号空青公。不知其里居子姓,或云‘华亭人也。’先生少好读书,长长于诗歌文词,顷刻万言。晚嗜缁衣黄冠之学,悉铺其精华,已尽吐去。先生二十一补诸生,二十八裂其冠,投檄郡夺。退而结茆小昆山之阳,庙祀二陆主。”百余字已道尽一生经历。陈继儒从29岁至82岁逝世,一直隐居乡里,可以说是隐逸读
一 《独家人物》双月刊的总第一期在2019年9月面世,接着是11月出版的总第二期,两者的封面人物都是金庸。总第一期有《金庸辞世一周年》专辑,内收五篇文章;总第二期推出《百年巨匠系列之“回望查良镛”》,内收十三篇文章。总第一期的专辑内首篇文章宣布“《金学馆书系》香港面世”,插图是七本专著封面的照片,颜色不同,排起来如一道亮丽的彩虹。《独家人物》创刊七八个月后,《金学馆书系》的一套共四册的《金庸访谈
回想起来,永井荷风的名字和他的《江户艺术论》,最初都还是在周作人的文章那里读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我进复旦读研究生,正赶上湖南岳麓书社在小心翼翼地张罗重新刊印周作人早已断版多年的自编文集的事,主事人便是当时刚主持整理过颇引起读书界关注的《走向世界》丛书的钟叔河先生,可还没等文集出上几本,由于特殊原因只好戛然而止,后来大概一直要到九十年代的中、后期才算陆续出齐。当时我很喜欢里边周作人谈日本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