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头疼”,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紧密联系写作,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符合学生阅读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借给他们,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让学生熟读成背诵。随着阅读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言,长期的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和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了新鲜活泼的写法,并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小学阶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低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中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高段是“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培养、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可以从写“大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课标对此作了强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等要求。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文章是让人看的,看的人越多,作者的成就感越大,写作兴趣也会越浓厚。所以,作文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还要关注“写给谁”的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利用品评交流、墙报、校报推荐发表等形式,让孩子的习作受到大家的关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口头语言的提高。课标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主要是:情感与态度、用语规范、用语文明、文风端正、表达有章法、等。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训练大多与书面语言有关。所以口语表达不容忽视。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一般高于书面语言能力。写作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书面语言慢慢过了口头语言水平,中高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先写后说。读,既可以发现文中的病句、错别字,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流、欣赏。
四、让学生实际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
观察事物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的描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学生独立写作的训练,也从组织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开始。我曾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本班一个同学的面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要抓住这个同学的最大特点写,写的逼真,不说姓名大家就知道写的是谁。这种训练很有收效,同学们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练习写作的兴趣。
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我就打上“开门见山,写得好”这样的评语,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从而丰富了他写作经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写作技巧,使学生做到想写、爱写、会写。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紧密联系写作,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符合学生阅读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借给他们,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让学生熟读成背诵。随着阅读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言,长期的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和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了新鲜活泼的写法,并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小学阶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低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中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高段是“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培养、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可以从写“大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课标对此作了强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等要求。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文章是让人看的,看的人越多,作者的成就感越大,写作兴趣也会越浓厚。所以,作文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还要关注“写给谁”的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利用品评交流、墙报、校报推荐发表等形式,让孩子的习作受到大家的关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口头语言的提高。课标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主要是:情感与态度、用语规范、用语文明、文风端正、表达有章法、等。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训练大多与书面语言有关。所以口语表达不容忽视。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一般高于书面语言能力。写作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书面语言慢慢过了口头语言水平,中高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先写后说。读,既可以发现文中的病句、错别字,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流、欣赏。
四、让学生实际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
观察事物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的描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学生独立写作的训练,也从组织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开始。我曾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本班一个同学的面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要抓住这个同学的最大特点写,写的逼真,不说姓名大家就知道写的是谁。这种训练很有收效,同学们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练习写作的兴趣。
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我就打上“开门见山,写得好”这样的评语,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从而丰富了他写作经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写作技巧,使学生做到想写、爱写、会写。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