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有许多国家不断的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遭受损害为借口来干涉中国的内政。所以,如何保护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成为了当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之一。只有维护好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权地区稳定民族团结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8.49%。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权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权问题不断的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如何处理好民族问的关系,维护好少数民族人员问题,成为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维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保证社会和地区的稳定,就必须要切实做好保障民族人权工作。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历程
(一)人权的定义及特征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天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以及如何去保障人权方面,不同的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为了引发国家间冲突和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证人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和平等是人权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摒弃掉自由与平等来谈人的生存与发展,那一切都只能是空穴来风。综上所述,人权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总结成为保障人们自由与平等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在人权定义方面都有不同的解释。只要是世界上存在人类的地方都涉及到人权问题。人权包含的范围面也很广泛,囊括生命权、人身权等权力范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例如生命权、尊严权、财产权、种族平等权、民族区域自治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就业权、环境权、自由权都可以纳入人权的范畴。所以人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在所有的人权中,少数民族人权是我们最应当重视与保护的权利之一。
(二)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历程
人权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的西方国家。当时正值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的资产阶级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主张国家应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当时的人权思想是基于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学说产生的。这里所说的人权包括少数民族人权,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的人权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人权思想随之传进中国。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当中,人民的思想和自由长期受到禁锢,所以一些思想先进的国人大胆提出要保护人权,在这其中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的思想当中,民族主义就倡导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认为少数民族也应当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权利。在中华民国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中就明确的提出各族人民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开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苏维埃政权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他们重视保障少数民族利益,主张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统一,从一开始就对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相当重视。在中共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颁布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中就明确的提出,在苏维埃共和国内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不得对少数民族进行种族歧视以及采取任何手段的限制其权利的行为①。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中国废除了私有制,在政治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也为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建立了很好的环境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前进,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来,中国民主法治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不断发展,国家主张民主之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合作,这些都极大的推进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进程。
二、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民族关系涉及到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方面的问题,在民族关系当中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关系中的重要的一环,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全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问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保护好少数民族人权对于更好的协调民族关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协调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民族利益、民族权利和民族区域的不断向前发展,这三点基本上涵盖了少数民族人权的几大方面。我国在宪法中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②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缩小各民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切实的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保障工作。只有民族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协调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互助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民族间出现纠纷和摩擦,势必会影响到国内的和谐,阻碍经济的前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间的经济交流不断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市场竞争影响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就会造成少数民族人民的不满,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不断的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差距,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好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利益。 其次,在政治方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凡是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在我国的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有专门的少数民族代表席位。少数民族拥有和汉族相同的政治权利,具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少数民族人民可以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地区事务,这会激发少数民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少数民族人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第三,在文化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少数民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少数民族文明,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随着民族问的交往不断深入,文化之间也会产生冲突,这也是影响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三、我国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虽然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区域间的差距较大,这直接影响到了民族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区域,这些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信息和交通都不方便,所以这给西部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比较低。经济的落后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关系,从而减缓了我国共同富裕的步伐。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能被有效的落实,区域民族自治的优势未能够真正的得到体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与发达区域相比都比较差。地方政府也没有能够很好的深入到群众中去,不能够立足于区域的实际来保证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
第三,我国的民族区域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如何保障人权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规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较为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自身权利的必要性,导致该地区出现有法不依的局面。这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人权的保障。
(二)我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的解决途径
我们针对以上的几点问题,要进行分析,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要提出好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在保证少数民族人权方面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点解决对策:首先,要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当紧紧围绕着经济发展,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合理的转移少数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第二,应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普及法律知识,使少数民族人民认识到保护自身人权的重要性。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深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继续发展区域民主。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教育改变少数民族区域落后的现状,增强民族间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保证我国民族区域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有效的民族自治条例与法规,使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有法可依。
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当重视保护少数民族人权,协调民族间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权地区稳定民族团结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8.49%。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权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权问题不断的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如何处理好民族问的关系,维护好少数民族人员问题,成为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维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保证社会和地区的稳定,就必须要切实做好保障民族人权工作。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历程
(一)人权的定义及特征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天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以及如何去保障人权方面,不同的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为了引发国家间冲突和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证人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和平等是人权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摒弃掉自由与平等来谈人的生存与发展,那一切都只能是空穴来风。综上所述,人权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总结成为保障人们自由与平等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在人权定义方面都有不同的解释。只要是世界上存在人类的地方都涉及到人权问题。人权包含的范围面也很广泛,囊括生命权、人身权等权力范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例如生命权、尊严权、财产权、种族平等权、民族区域自治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就业权、环境权、自由权都可以纳入人权的范畴。所以人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在所有的人权中,少数民族人权是我们最应当重视与保护的权利之一。
(二)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历程
人权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的西方国家。当时正值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的资产阶级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主张国家应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当时的人权思想是基于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学说产生的。这里所说的人权包括少数民族人权,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的人权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人权思想随之传进中国。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当中,人民的思想和自由长期受到禁锢,所以一些思想先进的国人大胆提出要保护人权,在这其中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的思想当中,民族主义就倡导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认为少数民族也应当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权利。在中华民国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中就明确的提出各族人民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开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苏维埃政权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他们重视保障少数民族利益,主张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统一,从一开始就对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相当重视。在中共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颁布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中就明确的提出,在苏维埃共和国内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不得对少数民族进行种族歧视以及采取任何手段的限制其权利的行为①。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中国废除了私有制,在政治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也为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建立了很好的环境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前进,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来,中国民主法治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不断发展,国家主张民主之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合作,这些都极大的推进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进程。
二、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民族关系涉及到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方面的问题,在民族关系当中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关系中的重要的一环,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全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问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保护好少数民族人权对于更好的协调民族关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协调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民族利益、民族权利和民族区域的不断向前发展,这三点基本上涵盖了少数民族人权的几大方面。我国在宪法中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②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缩小各民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切实的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保障工作。只有民族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协调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互助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民族间出现纠纷和摩擦,势必会影响到国内的和谐,阻碍经济的前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间的经济交流不断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市场竞争影响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就会造成少数民族人民的不满,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不断的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差距,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好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利益。 其次,在政治方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凡是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在我国的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有专门的少数民族代表席位。少数民族拥有和汉族相同的政治权利,具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少数民族人民可以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地区事务,这会激发少数民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少数民族人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第三,在文化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少数民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少数民族文明,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随着民族问的交往不断深入,文化之间也会产生冲突,这也是影响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三、我国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虽然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区域间的差距较大,这直接影响到了民族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区域,这些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信息和交通都不方便,所以这给西部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比较低。经济的落后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关系,从而减缓了我国共同富裕的步伐。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能被有效的落实,区域民族自治的优势未能够真正的得到体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与发达区域相比都比较差。地方政府也没有能够很好的深入到群众中去,不能够立足于区域的实际来保证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
第三,我国的民族区域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如何保障人权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规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较为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自身权利的必要性,导致该地区出现有法不依的局面。这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人权的保障。
(二)我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的解决途径
我们针对以上的几点问题,要进行分析,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要提出好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在保证少数民族人权方面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点解决对策:首先,要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当紧紧围绕着经济发展,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合理的转移少数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第二,应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普及法律知识,使少数民族人民认识到保护自身人权的重要性。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深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继续发展区域民主。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教育改变少数民族区域落后的现状,增强民族间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保证我国民族区域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有效的民族自治条例与法规,使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有法可依。
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当重视保护少数民族人权,协调民族间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