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快乐识字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_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识字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轻松、快乐地识字。通过实践,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图文结合
  在教学时,给文字赋予生动形象的图画,充分利用图画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月”字时,就画了一弯新月,弯弯的月牙儿从形状上也像月亮一样,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静止的生字也活起来,把对生字的想象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二、动作识记
  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文字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忆,增加学习兴趣。特别是表示动作的词,如“跑、跳、蹲、跨、踢、踩”之类的字,表演这些动作时都需要用脚,所以都有“足”字;“眯、瞪、眨、瞄”这些动作在做的时候都要用眼睛,所以和“目”有关,记住了字形,通过动作也理解了意思,在玩的同时也就轻松地学会了生字。
  三、谜语猜字
  小学生喜爱猜谜,把一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识字,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搜集字谜拿来大家一起猜,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明”时,给出谜语“太阳和月亮一起来散步”,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得出:太阳是“日”,月亮是“月”,“日” “月”就是“明”字,太阳和月亮都出来了,天就非常“明亮”了。一条谜语轻轻松松把字形和字义都掌握了。同时学生还自己带来谜语或自己编谜语让大家猜,“一口咬掉牛尾巴”、“一个人姓王,口袋装着两颗糖”你猜出来了吗?那你记住这两个字了吗?
  四、对比记忆
  在汉字中有很多字很像,学生不容易分清,也很容易写错,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对比学习,通过字形和字义的对比加以区分,便于记忆。如教学“渴”和“喝”:一个人在房子里坐着,头顶上太阳晒着,他“渴”了就需要“水”,要“喝”就得用“口”;有火就是“烧”,有水就是“浇”。通过对比字形和字义,把这两个字就很轻松地记住了,以后想一想就不会再写错了。
  五、释义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描述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根据字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如在教学会意字“看”时。用“手”放在“目”上向远处看就是“看”,用手在树上摘就是“采”。一个人靠在树上为休息的“休”字。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
  六、游戏识字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学,一边玩,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生字。如开火车,比赛读,用字卡做拼词,看画贴词语,加一笔、减一笔等游戏,如我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找朋友识字,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我们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的卡片,让学生戴上“部件”的头饰上台演一演,找一找,比如,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组成生字,例如,一个学生扮演“言”字,一个扮演“人”,找朋友就组成“认”或“信”。这样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会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七、儿歌、顺口溜
  儿歌和顺口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句式短小,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和顺口溜。如“身体是本钱,木床来休息。”帮助学生记住“体”的右边是“本”、“休”的右边是“木”;如教“法、丢”时,先复习“去”字,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升。
  八、生活中学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相沟通,使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在生活中学,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给作业本上写上名字加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给教室和家里的东西上贴上物品的名字,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认识生字,还有各种报纸杂志,让他们收集生字,并配上拼音,剪贴成生字卡片,或者做一些生字卡片,订成“生字书”,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及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和调动识字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把“学会”变成“会学”,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变成有趣的活动。那么,学生就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会生字,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杨官寨小学
其他文献
记得这样一句箴言: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我们的教育事业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促使儿童从事创造活动。那么在中规中矩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之闪现智慧的火花呢?跟随学校课题组进行补白艺术的研究,我发现,实施补白教学法,给孩子一个补白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创新能力,尽情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何为补白教学法?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数的概念,了解并学会判断是否为黄金三角形或黄金矩形。体验“天赋的比例法则”在日常生活中的美的体现。通过对黄金分割数的发现,提高观察、猜想、驗证等能力,体验数学猜想及数学美的思想。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绘画、经济学、运筹学
新课程的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新课改中大大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任何技能都是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创造多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  1.在课上,45分钟虽然有限,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课上是他们表现的最佳机会。首先我设置了5~10分钟的“
所谓“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7~9年级)》认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呢?  一、营造审美氛围——发现美  1.环境布置  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为了营造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有三种作用。第一,吸
摘 要:本文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阅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素材缺乏这个难题。  关键詞:素材 积累 家庭 学校 社会 阅读    民间有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积累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
[摘 要]文字、符号以及图表语言构成了基本的数学语言。通过课堂实录分析的方式,从四个方面分析低年段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中的概念混用、表达缺略、叙述低效以及语言平淡等问题,同时采用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和创意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表达;数学语言;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5-0023-
“个性小结法”就是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带有学生个性的小结。它的特点是:小结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是巧妙的,知识是梳理过的,并且是易于学生记忆的。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历史,不但便于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历史,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活用哪些“个性小结法”趣学历史    一、“压缩——释放知识”法    “压缩”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
摘 要:《用目光倾听》构建了一种以阅读为主的情感模式,有效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朴实而真诚的语言,施以切实灵活的教学手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母爱之所在,学会“与人交往要真诚”的道理。  关键词:教学 设计    一、特点分析    1.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篇儿童诗歌,课文用妈妈一句最平常的话开头,显得很亲近。一个“最”字点明了妈妈对我教育的一贯性。文章开篇点题
我市推行的新一轮课改中,经不断探索,摆在数学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升每节课的教学水平,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工夫下在课前,效果体现在课中,素质展现在课后。为此,本人在努力做到下面几点:  一、课前功夫  課前对本节课要上的概念、例题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熟悉若干遍,翻阅参考书,精选好课堂上的练习题和课后的作业。对本节课